幼儿园大班三字经教案
【篇一:《三字经》教案】
装○订○线○ 1
2
装○订○线○ 3
4
装○订○线○ 5
【篇二:《三字经》教学设计】
大班《三字经》教案: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田五幼百花园吴颖
教学话题:谦让。
教学依据:《三字经》。
教学内容: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分析: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帮助幼儿养成懂谦让的好习惯。
教学理念:谦让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情感目标: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帮助家长认识科学育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主动谦让。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⑸孔融吃
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
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
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老师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的进行让幼儿对国学经典《三字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设计理念】
由于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多数都养成了自私、不懂
得分享的坏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许多的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处于得不
到重视和传承的状态。
【篇三: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介绍《三字经》
教学目标:
1、我能与学生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
2、我能简单了解《三字经》的历史。
3、我能产生爱背三字经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介绍《三字经》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
学生听):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
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
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
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
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
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
读诸史”。
三、学生介绍《三字经》
1、学生讲述所知道的《三字经》段落或相关故事。
2、学生展示背诵自己学过的《三字经》。
3、学生展示自己幼儿园学过的《三字经》舞蹈。
第二课《三字经》(1)
教学目标:
1、我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之道 ,贵以专”。
2、我能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之道 ,贵以专”。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三、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这一段。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关于“三害”的故事,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
《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第三课《三字经》(2)
教学目标:
1、我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昔孟母,择邻处”到“教五子,名
俱扬”。
2、我能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时,
方法正确,可
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
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