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大规模运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自动化图书馆管理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书馆管理系统,一个极大的概念,一个炒作了很久的概念。

无论是学校,还是正规的国家机构,都大力推出自己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从第一代文件管理系统的出现开始,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便随之而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发展了三代,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也逐步完善和扩展。

所以,把文件管理系统看作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子系统,一点都不为过。

传统的图书借阅管理模式主要以纸介质为主,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而文件管理系统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点,它已经深入到很多学校和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里,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图书借阅管理的无纸化,更加大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及团队的协同运作等,真正开拓了网络化办公时代。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背景和现状加以描述,并对文件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接着对文件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业务、功能等进行分析,说明本系统在各行各业中所起到的作用;随后是系统的界面、实现功能设计及系统的具体实施等,最后是测试系统功能的实现。

我结合对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要求,对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原理、JSP程序设计,JSP数据库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设计出的简单的软件操作界面,进行几个简单的按钮操作和文字输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就可以完成平时的工作,最终实现“无纸”图书管理。

关键词:图书借阅管理,JSP,MYSQL,MVC第1章绪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IT行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用户懂得利用计算机为自己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

本系统是以建立一个以通过计算机数据管理图书借阅系统为目的,以用户浏览图书信息、管理员上传图书信息,修改电子资料为辅助手段的网站系统。

本系统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界面友好等优点,更加方便的在线了解图书信息,以及借阅图书。

本系统研究的课题主要意义是通过完成这个图书管理系统,方便管理者的管理以及用户所需要查询的书籍,使大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所需要图书的借阅。

还可以方便管理者对书籍的归还情况的查询,以及及时上传图书的信息。

另外网站还会通过不断更新主页上的信息,来及时的发布学校的信息。

大大的方便了用户的需求。

1.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本系统主要是面向学校的基于web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三方面的功能,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书籍管理,用户管理,和借阅管理。

图书馆及时发布图书的信息,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图书信息。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书的种类进行查询,并且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查找想要借阅的图书的信息。

后台管理员及时添加新书的信息以及对图书进行修改和删除。

一般情况下,每本图书都是有自己唯一的ID,所以在修改删除图书信息的时候只需键入图书的编号即可进行。

用户管理是针对不同的用户而设计成不同系统权限,用户权限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

用户可以随时注册,但注册的号码和学生证的号码必须相符合,每人只可以注册一次,注册完为普通用户。

管理员的登录要和普通用户分开。

普通用户在正确登录系统后可以对自己的信息随时进行修改。

通过帮助按钮,可以查询个人当前图书借阅的情况。

借阅管理主要是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图书续借,图书的催还。

普通用户可以借阅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但必须是已经归还了以前借阅的书籍。

普通用户借阅完之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图书,对于未看完的图书可以续借,每次图书续借的时间是一定的。

每次图书归还都有管理员记录。

对于未及时归还图书的用户,管理员会发出短消息进行催还图书。

1.2 国内外现状图书管理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工业、商业、企业、事业等单位,几乎每个几乎每个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单位都具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而在使用计算机系统对图书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信息的管理。

使用信息系统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将会大幅提高管理的效率、便捷与安全。

过去我们以开架借阅满足读者按需索书的愿望。

但在传统的借阅方式下,难以达到读者快速索取图书的要求。

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的信息传递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特点,是任何手工操作都无法比拟的,电子技术与图书馆工作的结合,实现了图书借阅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利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可以激活馆藏中的各种图书,使读者从主题,各种角度检索图书的愿望得到实现。

方便,快捷的检索方式缩短了寻找所需图书的时间,使读者摆脱了由于书目急速增长而无从下手的困扰,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加速了图书的开发利用。

更为优越的是新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使用增强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服务,以及读者的自助服务,比如说可通过网络推荐新书和自行办理图书预约,续借手续等等。

拥有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用来作为向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跳板,通过健全系统的各项功能,帮助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图书馆的方向靠拢。

第2章关键技术介绍2.1 关键性开发技术的介绍2.1.1 MVC模式MVC英文即Model-View-Controller,即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流程按照Model、View、Controller的方式进行分离,这样一个应用被分成三个层——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

视图(View)代表用户交互界面,对于Web应用来说,可以概括为HTML界面,但有可能为XHTML、XML和Applet。

随着应用的复杂性和规模性,界面的处理也变得具有挑战性。

一个应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视图,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的处理仅限于视图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用户的请求,而不包括在视图上的业务流程的处理。

业务流程的处理交予模型(Model)处理。

比如一个订单的视图只接受来自模型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以及将用户界面的输入数据和请求传递给控制和模型。

模型(Model):就是业务流程/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

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对其它层来说是黑箱操作,模型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

业务模型的设计可以说是MVC最主要的核心。

目前流行的EJB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它从应用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划分,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组件,但它不能作为应用设计模型的框架。

它仅仅告诉你按这种模型设计就可以利用某些技术组件,从而减少了技术上的困难。

对一个开发者来说,就可以专注于业务模型的设计。

MVC设计模式告诉我们,把应用的模型按一定的规则抽取出来,抽取的层次很重要,这也是判断开发人员是否优秀的设计依据。

抽象与具体不能隔得太远,也不能太近。

MVC并没有提供模型的设计方法,而只告诉你应该组织管理这些模型,以便于模型的重构和提高重用性。

我们可以用对象编程来做比喻,MVC定义了一个顶级类,告诉它的子类你只能做这些,但没法限制你能做这些。

这点对编程的开发人员非常重要。

业务模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型那就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主要指实体对象的数据保存(持续化)。

比如将一张订单保存到数据库,从数据库获取订单。

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型单独列出,所有有关数据库的操作只限制在该模型中。

控制(Controller)可以理解为从用户接收请求, 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

划分控制层的作用也很明显,它清楚地告诉你,它就是一个分发器,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什么样的视图,可以完成什么样的用户请求。

控制层并不做任何的数据处理。

例如,用户点击一个连接,控制层接受请求后, 并不处理业务信息,它只把用户的信息传递给模型,告诉模型做什么,选择符合要求的视图返回给用户。

因此,一个模型可能对应多个视图,一个视图可能对应多个模型。

模型、视图与控制器的分离,使得一个模型可以具有多个显示视图。

如果用户通过某个视图的控制器改变了模型的数据,所有其它依赖于这些数据的视图都应反映到这些变化。

因此,无论何时发生了何种数据变化,控制器都会将变化通知所有的视图,导致显示的更新。

这实际上是一种模型的变化-传播机制。

模型、视图、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1.2 Servlet技术Servlet是使用Java Servlet应用程序设计接口(API)及相关类和方法的Java程序。

除了Java Servlet API,Servlet还可以使用用以扩展和添加到API 的Java类软件包。

Servlet在启用Java 的Web 服务器上或应用服务器上运行并扩展了该服务器的能力。

Java servlet对于Web服务器就好像Java applet对于Web浏览器。

Servlet装入Web服务器并在Web服务器内执行,而applet装入Web浏览器并在Web浏览器内执行。

Java Servlet API定义了一个servlet和Java使能的服务器之间的一个标准接口,这使得Servlets具有跨服务器平台的特性。

Servlet 通过创建一个框架来扩展服务器的能力,以提供在Web 上进行请求和响应服务。

当客户机发送请求至服务器时,服务器可以将请求信息发送给Servlet,并让Servlet建立起服务器返回给客户机的响应。

当启动Web 服务器或客户机第一次请求服务时,可以自动装入Servlet。

装入后,Servlet继续运行直到其它客户机发出请求。

装载Servlet。

这项操作一般是动态执行的。

然而,Server通常会提供一个管理的选项,用于在Server启动时强制装载和初始化特定的Servlet。

2.1.3 JSP技术JSP(Java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

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

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

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

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Java Servlet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 配合才能完成。

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因特网的所有特点。

JSP六种内置对象,request, response, out, session, application, config, pagecontext, page, exception.第3章系统分析3.1 系统功能概述本系统开发的意图是借由网络化的管理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全面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