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l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 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 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 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 概率P=0,则表示B A 某事件必然发生B 某事件必然不发生D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 以上均不对7. 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 A 统计设计 B 收集资料 C 整理资料 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CA 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C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not;&not; 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CD 分析资料E 以上均不对B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D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B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 对照的原则 B 随机原则 C 重复原则D 交叉的原则E 以上都不对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全距E 率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CA XB GC MD SE CV 13.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D 两者均改变E 以上均不对14. 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小时), 问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A 计数资料B 计量资料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治愈 8 D 单纯随机抽样E 二级抽样5. 治疗结果 治疗人数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计数资料6.样本是总体的 A 有价值的部分D 任意一部分 显效 23 BC 等级资料 41 人, 好转 6D 分类资料 治疗结果如下: 恶化 3E 有序分类资料 计量资料 C B 有意义的部分 C 有代表性的部分 E 典型部分 C 无序分类资料死亡 1 D 有序分类资料 E 数值变量资料A 抽样误差B 系统误差C 随机误差D 责任事故E 以上都不对C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CA 5B 5. 5C 6D 10E 12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DA 全距B 标准差C 方差D 变异系数E 极差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 95%正常值范围AA X ± 1.96SB X ± 1.96SXC □土 1.96SXD □土 t0.05, uE X ± 2.58S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B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BA 从未患过病的人B 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C 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D 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20. 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EA 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C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E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第九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A 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B 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C 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D 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E 分组不合理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中,结果为 P<0.05,有统计意义。

P 愈小则 E A 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C 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D 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 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23.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 t 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CA 10B 20C 9D 18E 19 24. t 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A 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C 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 以上都不对25. 下列哪项不是t 检验的注意事项A 资料应具备可比性B 下结论切忌绝对化C 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D 分母不宜过小E 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26.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BA 标准差逐渐减少B 标准误逐渐减少C 标准差逐渐增大D 标准误逐渐增大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27. t V t0.05(v),统计上可认为CA 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C 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E 以上均不对 18. 正态分布是以EA t 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 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D 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 以上都不是B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D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BB 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D 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D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E 以上均不是28 •两样本均数的t 检验中,检验假设(H0 )是B A y 1 工卩 2 B 卩 1=卩 2 C X1M X2D X1=X2E X1=X229.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 A30.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CA 率B 构成比C 相对比D 绝对数E 标化率37. 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 (3),可以认为 A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 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38. 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DA 行数心列数B n-1C N-kD (行数-1)(列数-1)E 行数X 列数-139. 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 N>40,且 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EA T<5B T>5C T<1D T>5E 1<T<5 40. 若 X2> X2 0.05(贝V )AA P W0 05B P >0. 05C P v 0. 05D P = 0. 05E P >0. 05 41.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A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 分母不宜过小42. 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D A 构成比 B 相对比C 绝对数D 率E 变异系数43. 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 A 构成比 B 相对比C 绝对数D 率E 变异系数44.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DA 使大的率变小,B 使小的率变大C 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A. Sx B .S C .x D .CV E S2 A 两者相等 B 后者大于前者 C 前者大于后者 D 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31. 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A 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 C 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 E 以上都不对32. 同一自由度下,P 值增大Cn 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 CB 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D 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A t 值不变B t 值增大C t 值减小D t 值与P 值相等Et 值增大或减小 33.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 t 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A 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 两样本均数相近 C 两样本方差相等D 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DE 两样本例数相等 第十章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34. 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A 一定大于1B 一定小于IC 一定等于1D 一定等于0E 随资料而异35. 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 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C 为了便于比较CB 为了表示绝对水平D 为了表示实际水平E 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36.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 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 400人,求得40%,这40%是B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45. 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A 1 工卩 2B 1= 2 c n 1= n 2 D n 1 Mn 2 E B=C E 两对理论数第十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47. 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C A 直条图 B 构成图 C 普通线图D 直方图E 统计地图4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BA •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左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右侧B •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 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 .备注用“ *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 .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49.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 AA 直条图B 线图C 直方图D 圆形图E 百分条图 50.描述某地某地 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A 直条图B 直方图C 线图D 百分条图E 散点图统计学试题二: 一、概论1、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 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 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 、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B 、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C 、 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D 、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E 、分组不合理 3、 概率P=1,则表示: A 、某事件必然不发生B 、某事件必然发生C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 、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 、以上均不对4、 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 &not;&not;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A 、统计设计B 、收集资料C 、整理资料D 、分析资料E 、以上均不对5、 统计学上通常认为 P 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A 、0.01B 、O.05C 、0.1D 、0.5E 、1.O6、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 、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研究总体统计量 C 、研究典型案例D 、 研究误差E 、样本推断总体参数7、 抽签的方法属于: A 、分层抽样B 、系统抽样C 、整群抽样D 、单纯随机抽样E 、二级抽样46. 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 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C 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B 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D 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8、样本是总体中:A、任意一部分B、典型部分C、有意义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分E、有价值的部分9、 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 治疗结果 治愈 治疗人数8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集中型资料 D 、有序分类资料 10、 某地区抽样调查 A 、集中型资料 B 、数值变量资料 D 、有序分类资料E 、离散型资料答案:1A 2A 3B 4C 5B 6E 7D 8D 9D 10B 二、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 常用平均数如下,除了: E A 、均数 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12、 变异指标如下,除了: E A 、全距 B 、标准差 C 、变异系数 13、 某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14、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 、两者均不变D 、两者均改变E 、以上均不对15、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C A 、5 B 、5.5 C 、6 D 、10E 、1216、 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A 、全距B 、标准差C 、方差D 、变异系数E 、极差17、 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BA 、算术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全距E 、率 18、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A 、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 、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 、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 、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 、以上均不对19、 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A A 、正态分布的资料 B 、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负偏态分布 E 、 21、反映均数抽样误差的统计指标是:22、 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 95%可信区间: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显效好转 恶化 死亡 23631DB 、数值变量资料C 、无序分类资料E 、离散型资料 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C 、 无序分类资料D 、 众数E 、全距D 、四分位数间距E 、中位数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下列适宜的指标是:A 、XB 、GC 、MD 、SE 、CV2、24+(小时),不对称分布20、正态分布是以:EA.t 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 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三、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A 、标准差B 、标准误C 、变异系数D 、全距E 、方差A、±.96SB、±1.96SC、□土t0.01, u SD、□土t0.05, u SE、± t0.05, u S23、当自由度v is时,tO.05值:C欢迎下载1124、 a =0.05, t>t0.05,统计上可认为( A 、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C 、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 E 、以上均不对25、 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 DA 、已知新药优于旧药C 、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D )B 、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D 、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2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 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 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AA 、配对设计t 检验B 、 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C 、 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 t 检验D 、 两样本均数比较 u 检验E 、 x2检验27、 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 E A 、u 检验 B 、x2检验 C 、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 D 、以上都不对E 、A,B 都可以28、 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BA 、1 工卩2 B 、 1=2 C 、 1 工2 D 、1= 2 E 、 n 1= n229、 在t 检验中,当t>to.o5 v 时,则结论为:CA 、P>0.05B 、P > O.05C 、P<0.05D 、P < 0.05E 、P < 0.0130、 两个 作t 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A 、两数值接近B 、两S2数值接近C 、两相差较大D 、两S2相差较大E 、以上都不对31、 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 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 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AA 、资料不具备可比性B 、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C 、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D 、样本含量较小 32、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 t 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C A 、 10 B 、 20 C 、 9 D 、 18 33、 对两样本均数作t 检验,n 仁20, n2=20,其自由度等于:C A 、19 B 、20C 、38D 、40E 、39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 34、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EA 、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B 、为了表示绝对水平C 、为了便于比较D 、为了表示实际水平E 、 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35、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 400 人, 求得40%,这40%是:BA 、率B 、构成比C 、相对比D 、绝对数E 、标化率36、 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A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 、分母不宜过小37、 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DA 、构成比B 、相对比C 、绝对数D 、率E 、变异系数A 、工 1.96B 、<1.96C 、=1.96D 、>1.96E 、=2.58 B 、已知新药差于旧药 D 、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E 、已知新旧药差不多好38、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A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39、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DA、使大的率变小,B、使小的率变大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40、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A、3 1 工3 2B、卩1=卩2 c、n 1= n 2 D、n 1工兀2 E、B=C41、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DA、行数心列数B、n-1C、N-kD、(行数-1)(列数-1)E、行数洌数-142、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 ___________ 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