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 线 充 电 技 术

无 线 充 电 技 术

一、引言 二、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 三、无线充电技术简介
四、无线充电传输的主要领域
五、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生活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在
不知不觉中各种“理不清”的线缆以 及需要事先布置好的插座却给我们带 来了与日俱增的困扰。
植入体内的医疗设备如何长期供电?
多节点的供电问题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需求,无线输电
的特点决定无线输电必将在此领域大有可为。
无 线 充 电 式 充 电 站 设 想
无线输电可以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充供电
手机、照相机无接触充电
统一的充电平台可以为各种电子设备充 电,解决了充电线多、接口不一的问题
医学(医疗器械)
轨道交通
目前,采用无线方式为轨道交通供电也是目前的研究 热点之一。
MP3、便携式电脑、电动汽车。
Powermat公司展示了为不同电子产 品进行无线充电的设备
海尔公司推出的“无尾电视”
什么是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 无线充电技术引 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 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 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 的技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受装置组成,当两个装
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 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技术种类传输率传输距离缺点
被充电产品必 须置于充电器 附近 传输功率小
电磁感应
几瓦到几百千 瓦 上百毫安
<=1cm
无线电波
10m左右
电磁共振
几千瓦
3m至4m
必须对频率进 行保护
产品的标准化:是解决产品推广的关键
无线充电联盟主推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联 盟现有成员包括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50 多家公司。 QI无线冲电标准包括界面定义、表现要求、 认证测试三个部分,只有获得认证的产品才能允 许使用QI标识。
谢谢!
4、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林· 索尔
贾希克等人在无线电能传输方面取得了新进 展,他们利用两米外地一个电源“隔空”点 亮了一盏60瓦的电灯泡。 5、2008年12月17日成立无线充电联盟 2010年8月31日,无线充电联盟在北京正 式将Qi无线充电技术引入中国。
6、最近,有几家公司已经生产处无线充电的手机、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物联网中各 个传感器供电问题,摆脱大量电池的更换问题。
电磁辐射的安全问题 高能量的能量密度势必会对人身安全带来影响, 据美国超声协会认定人们身体所能承受的超声波能量 密度也仅为100mW/㎡。
电磁兼容性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工作时周围空间会存在高频 电磁场,这就要求系统本身具有较高的电磁兼容指标。 解决电磁兼容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屏 蔽技术、合理使用电磁波不同的频段、避免交叉、重 叠等造成不必要的电磁干扰。
无线传感网络
1、19世纪30年代,迈克尔· 法拉第发现周围
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线中产生电流。 2、19世纪90年代,尼古拉· 特斯拉提出无线 电力传输的构想。 3、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许树源教授 在早几年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 需要产品与充电器接触,它主要利用的是近 场电磁耦合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
三 种 无 线 充 电 方 式
Ⅰ电磁感应式 Ⅱ无线电波式 Ⅲ磁场共振式 Ⅳ其他(微波、超声波、激光)
电磁感应——初级线圈通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 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 输端转移到接受端。
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
装置和微波接受装置组成,接受电路可以捕捉到 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做出调整 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