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教案设计
导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是认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能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能掌握写钢笔字的要求、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

1、出示蒲公英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蒲公英的样子以及有关知识。

(相机出示词语:蒲公英花托绒球降落伞)
(蒲公英是冬末春初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果实成熟时形成似一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随风飞散。

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
2、教学生字。

蒲:指名读这个字。

托:读准三拼音节,理解字义。

绒:指名拼读,注意右边的笔顺。

降:提醒学生右边的笔顺,不要写错。

伞:老师提醒读准平舌音,注意平舌音。

师:春天,蒲公英花盛开了,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通的小花。

但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非常美丽。

到了秋天,蒲公英的花瓣落了,会怎么样呢?(板书课题。

)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两到三遍。

(2)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

(3)标好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嘱咐迷惑湖泊泥土两颗黑黝黝
宝贝富翁干死茁壮波光粼粼
嘱、茁:读翘舌音。

粼:读前鼻音。

翁:读后鼻音。

多音字:数(shǔ)泊(pō)干(gān)
(2)指导读长句,注意停顿。

出示投影片:
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辨别字形,注意写法,提醒学生怎么样写。

2、着重讲惑和降的写法。

用钢笔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掌握收集的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嘱咐迷惑湖泊泥土两颗宝贝富翁茁壮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图,然后投影出示第二句。

指名读,说说:绒球是指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写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2、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

1、出示太阳公公的话。

(1)嘱咐是什么意思?
(2)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种子什么样的地方不能去?
(3)只有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去?
(4)师范读,故意漏也,并说说为什么要加也。

2、指导朗读太阳公公的话。

3、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有什么不同的说法?
2、出示重点句子理解: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

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理解:黑黑的泥巴什么意思,表达了种子什么样的感情?
(轻视、看不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用嘱咐造句。

3、知道做任何事情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学会用嘱咐造句。

教学难点:明白课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过渡: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

1、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老师相机板书:
干死淹死茁壮成长
2、理解词语:茁壮、竞相开放、装点
3、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4、再读第4自然段,说说小降落伞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落在沙漠里的种子一心想成为百万富翁,他被金光闪闪的地方所迷惑,沙漠里没有水,所以他就死去了。

落在湖泊里的种子一心想快乐,他被银花朵朵的地方所迷惑,湖泊里没有土,有的只有水,所
以他被淹死了。

落在泥土里的种子实事求是,不注重表面现象,所以它们能茁壮成长。

)
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三、讨论
讨论题: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1、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要听取前辈正确的指导。

四、指导复述
1、要记住内容,首先要理清课文的前后顺序。

(1)、第一段的顺序是:花瓣落,绒球长,风吹过,伞儿飘。

(2)、第二、第三段的总体顺序是嘱咐湖泊结果,每一部分大体又是按沙漠湖泊泥土叙述的。

因此,在脑海里应该有上面的记忆框架。

2、各自练习复述
3、指名当众复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词语,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黑黝黝金灿灿
七、作业:
1、用嘱咐造句。

2、多音字组词。

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遵循新课标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尊重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为立足点,围绕读好书这一教学重点进行教学。

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依据阅读教学特点和中年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这节课以读代讲,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文本读正确,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

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
妈的怀抱。

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也许要到天涯海角。

如果你们现在都是蒲公英种子,一阵阵风吹过,你们飞到了天空中,朵朵白云从你们身旁飘过,你感觉怎么样?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出来。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读进去――理解课文,读出来――表达情感)。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的境界。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真正以人为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领悟课文的精髓。

3、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读的形式上还够多,学生能理解嘱咐,也会用嘱咐练习说话。

但在如何读好太阳公公嘱咐的话时,学生还未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

如果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长辈们是怎样嘱咐的,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