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我国第一部“成药典”之称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D.《太平圣惠方》E.《医方集解》3.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神农本草经》
4.《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A.张秉成B.吴仪洛C.汪昂D.喻昌E.吴谦
5.在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是:
A.《伤寒明理·药方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E.以上均非
6.首次完整地提出“八法”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医学心悟》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首先记载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E.《医方考》
8.《伤寒明理·药方论》的作者是:
A.张仲景B.孙思邈C.成无己D.张元素E.张子和
9.《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
A.314首B.413首C.365首D.13首E.5300余首
10.以下哪一项不属“七方”的内容:
A.大方B.小方C.急方D.复方E.单方
11.下列关于“治法与方剂”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拟定的治疗方法B.治法是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后制订的C.治法是组成方剂的依据D.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E.从发展史看,治法是先于方剂而形成的
12.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A.方从法出B.以法统方C.方以药成
D.治法是组方的依据E.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13.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B.温、补C.固、通D.消、和E.清、吐
14.“气滞血瘀”,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和法B.温法C.消法D.下法E.清法
15.王冰所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汗法B.清法C.补法D.消法E.温法
16.吐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痰涎阻塞在咽喉证B.顽痰蓄积在胸膈证C.宿食停滞在胃脘证
D.误食之毒物尚留胃中证E.湿浊困阻于脾胃证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A.消、固B.宣、泄C.补、通D.滑、涩E.燥、湿
18.五苓散属于“十剂”中之哪一类方剂:
A.宣剂B.滑剂C.泄剂D.通剂E.湿剂
19.现代方剂的分类法主要是依据:
A.以病证分类B.以脏腑分类C.以病因分类D.以治法分类E.以组成分类
20.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B.臣药是针对兼病因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D.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因或主证的药物E.君药是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1.据“疗寒以热,而佐以寒”而用之寒药属于:
A.君药B.佐药C.使药之引经药D.臣药E.使药之调和药
22.制约君臣药的烈、毒性的药物属于:
A.佐助药B.佐制药C.臣药D.反佐药E.使药
23.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治法更换变化E.剂型更换变化
24.由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E.以上均非
25.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蜜或糖炼制而成的半液体剂型属:
A.酒剂B.膏剂C.茶剂D.露剂E.丹剂,
26.有关服药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
A.食后服B.临睡服C.食前服D.早上空腹服E.不拘时服
27.反佐药的涵义是:
A.直接治疗次要的证候的药物.B.用以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药即吐)的药物
C.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D.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烈、毒性的药物E. 以上均非
28.清热剂的煎煮法是:
A.文火久煎B.武火急煎C.武火久煎D.文火急煎 E. 以上均非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来源于《温病条辨》的方剂是:
A.青蒿鳖甲汤B.甘露消毒丹C.普济消毒饮D.银翘散E.杏苏散
2.使药的涵义包括:
A.引经报使的药物B.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
C.协调方中诸药药性的药物D.用以消除或缓和君、臣药的烈、毒性的药物E.用以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药即吐)而配伍的药物
3.汤剂的特点是:
A.吸收快B.可兼顾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C.不便携带
D.节省药材E.药效发挥迅速
4.汗法可用于治疗:
A、外感表证
B、疹出不畅
C、疮疡初起
D、里热实证
E、饮食停滞
5.下列属“消法”范畴:
A、消食导滞
B、行气
C、活血
D、化痰
E、利水
6.方剂变化的形式包括:
A、方名的变化
B、药味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量增减的变化
E、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
三、填空题:(点击查看到答案)
1.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而言之是、、。
3.清法的立法依据是;汗法的立法依据是;温法的立法依据是。
4.“通可祛滞”的代表方是;“涩可固脱”的代表方是—;;
“轻可去实”的代表方是。
5.“八法”的应用: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治宜用法;热毒疮疡,治宜用法;肝脾不和证,治宜用法。
6.臣药的意义是、。
7.方剂的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其谓:“之谓君,谓臣,之谓使。
”
8.膏剂分为、、三种。
四、名词解释:
1.方剂学2.方剂3.治法4.八法5.剂型
五、简答题:
1.试述组方配伍的目的。
2.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3. 试简述《伤寒杂病论》在方剂学发展中的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述方剂学发展史中历代主要的代表著作及其意义。
2.试述下法和消法的涵义及适应证的不同。
3.试述君臣佐使药的涵义。
4 烫制药物为什么要掌握适当的温度,过高过低对药物有何影响?
5 砂烫与土炒有什么区别?
6实验药物加入固体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7斑蝥为什么要用米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