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现象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就开始使用存
款准备金率作为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并随着时间的
推移调整的频率和调整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这样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宏观
调在中外宏观调控史上实属罕见。
引起了全社会极大关注,其间不断有专家、
教授、学者及学子撰文评价研究,但是他们大多都只关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的宏观影响及效果,很少有人关注这样的调控和调整对微观主体的具体影响,
本文独辟蹊径研究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剧烈的上调对一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
圳发展银行的具体影响,以达到窥一斑而观其全貌的效果。
本文从深圳发展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入手,研究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剧烈
调整引起全社会的流动性逐步收紧,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具体
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流动性逐步收紧,使得商业银行存放央行超额准备金、现金和同业存款等一级流动性储备减少,而相应的其他二、三级流动性
储备增加,这样的调整使得其净利息收益率增速减缓,收益受损。
而商业银
行为了弥补收益上的损失,加大了开拓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力度,使得其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度上升,手续费及佣金占营业收入比逐步增加,即表
现为收入结构的改变。
为了验证这一研究结果,本文通过深圳发展银行的年
度和季度报表,计算出了深圳发展银行的年净利息收益率和手续费及佣金占
营业收入比等数据,并通过图表和回归分析等实证检验的方式验证并证明了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引起的这些结果。
本文在结构上,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了研究的背景,及选取深圳发展
银行作为样本研究银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基本
理论,论述
了存款准备金率了起源、内涵、组成内容、功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
的影响机制及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等理论。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背景及调整的情况。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经营管
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模式;以及存款准
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及资产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等内容。
第五部分
具体分析论证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深圳发展银行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影
响,并得出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过程中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变动,净利息收益
率增速减缓,以及由于商业银行加大力度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增加手
续费和佣金收入来弥补收入损失,并最终使得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占营
业收入比增加,收入结构发生改变的结论。
并且用深圳发展银行
的数据对上
述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为
结论总结及政策建议。
2.1.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
存款准备金政策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
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
货币乘数量,控制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
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保留一部分用作支付准备金是由来己久做法,把
这种做法写入法律,最早见于1842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银行法,而将存款准
备金集中与中央银行,则最初始于英国。
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
央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并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则始于1913年美国
的联邦储备
法。
但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之初并不是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节工具
而设立,而是为了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而设立。
1935年,美联储首次获
得了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权力,存款准备金制度才真正成为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
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2.1.2存款准备金的内涵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
存款和资
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缴存的存款准备
金占银行或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
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即接受存款的商业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