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妈妈和萨沙的对话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难点:领会妈妈和萨沙的对话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质疑。
出示课题,指名读。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师随机在课题下打问号。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提问题,让我们赶紧打开书本,读读课文吧!二、带问题,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前,先来看看要求。
(出示要求,自读要求,指名读要求。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指名读喜欢的自然段,随机评价。
四、教学(3到8自然段)。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我"是指谁了吗?那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那文中谁又是最弱小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课件出示3到8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3到8自然段。
随机评价。
(2)指导朗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指名读,评价,齐读。
可随机说,你这个词语读得真好,点出加点字。
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呢?)萨沙的家人这么做了吗?生自读课文,找找句子。
(3)出示:"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指名读,点出"赶忙、快")指导读词,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萨沙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指名答。
师:那么萨沙是最弱小的吗?是呀!萨沙也产生了疑问,指名读5、6节。
过渡:萨沙听了妈妈的话以后,萨沙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4)教学(7、 8)节。
A出示图片想象。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时的萨沙会做些什么呢?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B想好了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说一说。
C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七自然段,用笔在萨沙动作的词语下面加点。
"朝着、走去、掀起、盖在"。
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男生读。
D师:萨沙为什么这么做呢?引出下一句话。
课件出示下一句。
指名读,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娇嫩纤弱"吗?指名答。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弱小的蔷薇花吧!(课件展示)点出,指名读,女生读。
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解释"滂沱大雨"。
齐读第七节。
E师:萨沙保护了娇嫩纤弱的蔷薇花,蔷薇花一定会怎么样呢?那萨沙听了蔷薇花的话,又会说些什么呢?下面请男同学扮演萨沙,女同学扮演蔷薇花,同桌说一说,待会老师请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
F是呀!此时的萨沙是多么自豪呀!课件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指名读,齐读。
)G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但句子的意思不变。
指名说,点出句子,比较,朗读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
(随机分角色朗读3到8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随机总结前面两个问题。
板书设计: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爸爸妈妈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萨沙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为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呢?课文用萨沙的话点题。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小卡片挂图幻灯主要板书计划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妈妈爸爸托利亚学生姓名……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成语课外造句抄写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3、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我”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说自已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自学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词(出示)弱小闷热旷地附近滂沱大雨蔷薇聊天几滴低垂娇嫩纤弱(1)指名读(2)说说易读错的音“闷”“纤”是前鼻音“纤”在本课读xian “旷、滂、蔷”是后鼻音“垂”是翘舌音。
(3)齐读(4)指导理解词语旷地:空而宽阔的地方。
蔷薇:灌木,蔓生,枝多剌,花芳香,供观赏。
聊天:谈天。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入。
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4、讲述故事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三默读课文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那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已是最弱小的。
三指导写字“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的四分之一。
“旷、附、聊、滴、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读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
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师参与欣赏句子。
(板书:萨沙说)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
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
(板书:做)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
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要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2)(插图上叠映人物)请认真观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妈妈、托利亚他们的表情动作各是怎样,还可读读想想书上有关语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5)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总结全文: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应当像萨沙一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五、作业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