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的概念1、概念:债为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2、内涵:【1】债是一种法律关系【2】债发生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3】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4】债的关系依照合同或法律规定而产生二、债权的特征(一)特征1、债权为请求权2、债权为相对权3、债权具有相容性4、债权具有平等性5、债权的设定多具任意性6、债权具有期限性(二)区别债权与物权1、债权为请求权,物权为支配权2、债权的设定除法定之债外,合同之债的设定采任意主义,物权的设定为法定主义3、债的发生,可由不法行为引起,物权的发生,只能由合法行为或事实引起。
4、债权为相对权,物权为绝对权债权又可称对人权,物权又可称对世权4、效力不同:【1】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2】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于一物上时,物权具有优先效力。
【3】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债权无5、债权具有期限性,物权无(三)债权与物权的联系——债权的物权化1、租赁权的物权化2、预告登记三、债权的权能1、给付请求权——“请求力”2、给付受领权——“保持力”3、债权保护请求权——“强制执行力”四、债的分类1、法定之债:指债的发生及内容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债。
2、意定之债: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完全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决定的债。
3、主债:指两个并存的债中,居于主要地位,并能够决定债的命运的债。
4、从债:指在两个并存的债中,效力上居于从属地位的债。
5、特定之债:指于债成立之时,标的物即已特定的债。
不可替代【1】债务人负有交付特定标的物的义务,债权人也只能请求债务人交付该标的物。
【2】标的物若灭失,当然发生履行不能。
若灭失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债务人,其给付义务归于消灭。
若可归责于债务人,则交付特定物的债务即转化为损害赔偿债务。
【3】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债,若当事人约定自债成立时所有权即移转于债权人的,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债成立时即移转于债权人。
6、种类之债:指债成立时以未加以特定的种类物为给付的标的物的债。
可替代【1】即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随交付发生转移。
【2】种类之债通常不发生履行不能,因为种类物有可替代性。
【3】种类之债只有在标的物特定以后才能履行。
①依债务人的行为特定②依当事人的合意特定7、单纯之债:指标的单一确定的债。
债权人仅能请求债务人依确定、唯一的给付履行债务。
8、选择之债:债成立时确定的标的有数个,当事人在履行时可选定其中一个而为给付的债。
#选择之债在履行时转化为单纯之债#方法有三:【1】当事人约定【2】行使选择权【3】其他的标的出现履行不能9、按份之债【1】概念:指债的多数主体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债权或分担债务的债。
【2】成立要件:①债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②给付基于同一发生原因,即双方当事人因同一法律行为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③标的可分。
【3】效力:①按份债权人只能就自己享有的债权份额请求债务人履行,而无权请求债务人向自己清偿全部债务。
按份债务人仅就自己所负担的债务份额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对其他债务人负担的债务份额,无清偿的义务。
②某一债权人所受领的给付超过自己应受领的分额时,如果可认定为代其他债权人受领,构成无因管理,否则,超过部分,对债务人成立不当得利,其他债权人的债权并不消灭。
某一债务人的履行超过自己负担的债务分额时,如果可认定为代其他债务人履行,可成立第三人清偿。
否则,就超过部分,可依不当得利向受领人请求返还。
③就某一债权人或某一债务人发生的事项,例如迟延履行、履行不能等,对其他债权人、债务人不发生影响。
2、连带之债【1】概念:指债权人或债务人有数人时,各债权人均得请求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各债务人均负有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且全部债务因一次全部履行而归于消灭的债。
【2】连带之债的发生原因:①法定连带之债:A个人合伙债务B法人分立的C代理上的连带责任D共同侵权行为人的责任②意定连带之债:连带之债可由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设定。
但默示不能成立连带之债。
【3】连带之债的成立要件①债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数人。
②债的标的须为同一。
③债权人之间或者债务人之间具有连带关系。
即对于其中一人发生的事项,对其他人也发生同样的效力。
【4】连带之债的效力①外部效力:对于连带债权而言,各债权人均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债务人也有权向任何一个债权人履行全部债务。
一个债权人受领了债务人的全部给付,其他债权人的债权即同归消灭。
对于连带债务而言,每一债务人均负有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
债权人有权向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数人、或全体请求履行全部或一部分债务。
被请求的债务人不得推诿。
②内部效力指连带债权人之间或连带债务人之间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
就连带债务而言,表现为各连带债务人之间的求偿关系。
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可就超过其应承担的部分的给付,向其他债务人请求偿还。
此为连带债务人之间的求偿权。
五、债的发生原因1、合同2、侵权行为3、无因管理4、不当得利5、缔约过失6、单方允诺【单方允诺】1、概念:指表意人向相对人作出的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使相对人取得某种权利的意思表示。
又称为单独行为或单务约束。
2、构成要件【1】是表意人单方的意思表示【2】是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使相对人取得某种权利。
【3】一般向社会上不特定的人发出。
3、主要类型【1】悬赏广告【2】设定幸运奖【无因管理】1、概念:指没有法律规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
2、性质:为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3、构成要件A.管理他人事务【1】事务单纯的不作为不得作为无因管理的事务①须为合法事务②须非本人专属的事务③须不属于非经本人授权不得办理的事务④须为他人的事务【2】管理不限于单纯的管理(保存、改良及利用),也包括处分行为。
B.为他人管理的意思为他人管理的意思无须仅为他人谋利的目的,管理人也可同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管理他人的事务。
C.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D.不违反本人的意思【1】若违反本人意思构成侵权行为【2】本人的意思违反法律或违反公共利益时,管理人出于公益的目的而为管理的,仍成立无因管理【3】本人对自己的事务未以明示的方式表示时,管理人可依一般社会观念推定意思。
三、法律效果1、阻却违法2、管理人负担的义务【1】管理开始时通知本人【2】适当管理管理的方法应当有利于本人,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3】继续管理【4】报告义务3、管理人的责任【1】债务不履行责任①管理人在管理事务时,就其管理事务的行为故意或过失致本人损害时,应负担赔偿责任。
②管理人为免除本人生命、身体或财产上的急迫危险而进行管理的场合,对本人造成的损害,仅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承担责任。
【2】侵权责任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本人的其他合法权益时,应负侵权责任。
4、本人负担的义务【1】偿还必要费用管理人为管理本人事务而付出的必要费用,本人应当予以偿还并同时偿还自支出时的利息。
【2】偿还必要债务管理人为管理事务而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负担的必要债务,本人应当予以清偿。
【3】赔偿损害管理人为管理事务而受到损害时,本人应当予以赔偿。
四、不法无因管理1、概念:不法无因管理指管理人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但其管理违反本人意思的行为。
2.构成要件:【1】管理人具有为他人管理事务的主观意思【2】管理人管理的是他人的事务【3】管理人没有为他人管理事务的法定或约定的义务【4】管理人管理事务或者在管理事务中的行为违反本人明知或可推知的意思。
2、不法无因管理的效果1、不法无因管理性质上属于侵权行为,因此对此给本人造成的损害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2、对于不法无因管理,本人可以主张享受其所生的利益,也可不主张享受所生的利益,对此,本人享有选择权。
【不当得利】1、概念:指没有合法的根据而取得利益,致他人受有损失的事实。
2、性质:为一种法律事实。
3、构成要件1、受益人受有财产上的利益2、致他人受有损失3、无合法依据3、基本类型1、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2、非给付不当得利【1】基于受益人的行为发生的不当得利【2】基于受损人行为发生的不当得利【3】基于第三人的行为发生的不当得利【4】基于事件发生的不当得利4、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1、不当得利的返还主体2、不当得利的返还客体【1】返还原物【2】折价返还3、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1】善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善意受益人对返还不当得利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
【2】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恶意受益人所返还的不当得利不仅包括受领时所得的利益,还包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就其受领的利益,还应当附加利息。
如返还仍不能填补受损人的损失,还应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