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合同法遣散费

劳动合同法遣散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劳动合同法遣散费

篇一:单位未缴社保辞职可获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不想续约,职工也可以得到一笔“遣散费”,这是《劳动合同法》的一项新规定,进一步维护了离职员工的权益。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该规定可使单位慎重考虑终止合同,有利于鼓励稳定的劳动关系。还有哪些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得到经济补偿金?它的标准又是如何

计算的?本期为您详细解读。「个案解读」劳动合同到期也可获经济补偿读者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反映说,20XX 年5月30日,他与一家国有玩具工厂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至今年5月30日期满。现在,因为厂里的业务量很不稳定,听说老板要减员,如果合同到期后厂方不和他续签合同,他能不能获得赔偿?解读:王先生的问题很普遍,如果合同到期后,厂方无意和他续签合同,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和闽劳社文[20XX]342号的规定,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

20XX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至5月30日的经济补偿,但不是王先生所说的“赔偿”,赔偿的概念,

只有当单位过失给劳动者造成损失时,方才适用。根据规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分别是:由于单位原因,比如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劳动者依法提出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由于劳动者个人原因,无法胜任工作,或者用人单位经营困难等情况,用工双方要解除合同的;因单位依法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等情况要终止合同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需特别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必须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但如果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却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以王先生为例,如果单位希望续签合同,且同意增加工资,但王先生却对增幅不满意,不同意续签合同,单位可以不支付补偿金。「政策解读」补偿金这样算那么,这

份补偿金究竟可以拿多少?《劳动合同法》第47条对经济

补偿作了详细规定,经济补偿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应支付半个月工资。而这里所说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

月的平均工资。对于高收入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则另有一套

算法。根据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

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

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

“高收入人群的经济补偿算法相对比较复杂。”不超过12年。

专家举例说,假设一个福州私营企业的中层干部,在该企业

干了20年后,合同期满单位不再与他续签。假设他的月工

资是7000元,而福州市区上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723

元,由于该中层干部的月薪高于福州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

倍(7000>1723×3=5169元),因此,他所获得的经济补偿

的月标准应为5169元,虽然他干了20年,但根据规定,这

类人群的经济补偿年限不得超过12年,他最终所能获得的

经济补偿是5169×12=62028元。另外,经济补偿年限应从

《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即20XX年1月1日。

篇二:劳动法学

劳动法学

第二章:

1.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八届八次会议通过

了《劳动法》,这是我国劳动立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施

时间是1995年

第四章:

1.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

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

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3.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4.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相结合为前提。

5.《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6.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对此作了修改,在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7.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p56

8.劳动法的形式:(1)规范性文件: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地方规章;国际法律文件(2)准规范性文件:劳动政策;劳动标准;抽象劳动行政行为;工会规章;规范性劳动法规解释;集体合同

第五章: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客体是劳动行为;劳动法律关系的辅助客体主要是劳动条件

3.劳动法律关系(狭义)

(劳资关系——法律化)

劳动关系

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

客体:劳动报酬;劳动力使用权;劳动条件

第六章:

1.劳动者的资格:(1)劳动权力能力(2)劳动行为能力:年龄,18周岁确定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健康;智力;行为自由

第八章:

1.签订劳动合同,当事人的资格条件:(1)用人单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