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研究-旅游管理高校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研究张俊洋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步走进“智慧旅游”时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大方向,为旅游行业打造和培养高端旅游人才。
将智慧旅游引入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把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利用云计算构建智慧旅游实验教学平台,并通过运行保障机制建设,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验项目水平,推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已成规模,但培养模式还不尽完善,导致人才素质与行业需求脱节,本科生专业内就业率较低,且流失严重。
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状况:既不能在技能教学上与职业院校一较高下,又不能搞纯粹的研究型教育。
毕业生既不屑于从事一线技能操作岗位,又没有足够能力胜任管理岗位。
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效度。
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在调查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高质量的实训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是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目前我国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均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设备陈旧、功能不完善、实训基地档次不高等,从而造成实训课程的开设比例低、效果差。
我国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后,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国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尚不能满足智慧旅游时代的旅游实训教学,无法与旅游行业接轨。
如此以来,人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因此,把智慧旅游与云计算引入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并探索其实验教学的创新成为当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云计算概述所谓云计算(CloudComputing),就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向用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其他网络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
在云计算的模式中,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和软件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云计算提供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库中心里。
用户只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
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IaaS通过互联网提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还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
Paas则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
SaaS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
它是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这些软件。
三、智慧旅游概述(一)智慧旅游的起源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Cities)”。
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张凌云等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从内涵来看,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
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三)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教育的新要求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
旅游院校必须紧跟“智慧旅游”的行业发展大方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体验旅游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学习到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行业打造和培养高端旅游人才。
四、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一)平台功能设计我国业发展进入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旅游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
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接入、按需预约使用实验服务。
同时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统一的协作和沟通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二)平台硬件设计云实验平台的硬件系统是实验教学系统的核心部分,平台硬件设计需要考虑计算服务效率和数据存储效率、处理服务效率。
平台设计从集约化、共享、动态、节能降耗等方面出发,整合计算机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复杂性,实现计算机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共享,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通过移动云计算SaaS平台可以搭建移动云计算模式下的远程用户和本地用户虚拟化实验组。
移动用户可以通过远程Internet身份认证模式接入内网实验平台,或者通过本地无线路由接入内网实验平台。
远程移动云端服务和内网移动云资源整合后构成整个实验平台的资源云。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云端接口接入云计算实验教学平台,所需实验服务交由云计算实验教学平台处理,透明的处理完毕后由云端接口将结果反馈回用户。
平台包括计算服务、资源调度管理、数据存储、安全防护、身份认证等功能。
(三)平台软件实现针对平台SaaS、PaaS和IaaS所需软件功能,微软公司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平台。
包括普通用户Live和教育群体Online的SaaS服务;基于WindowsAzurePlatform的PaaS服务;数据存储、云计算等IaaS服务和数据中心优化服务。
SaaS管理平台主要由门户网站、SSP管理、产品管理、业务受理、计费系统、EC管理组成。
PaaS由WindowsAzure平台实现。
WindowsAzure 主要组件包括WindowsAzure、SQLAzure、AppFabric。
WindowsAzure提供基于Windows,并可在微软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及存储数据的环境。
SQLAzure提供基于SQLServer的云数据服务。
App-Fabric提供把在云中运行或在组织内部运行的程序连接起来的云服务。
实验云平台的IaaS服务层包括管理服务器、生产服务器、存储、管理网络、生产网络和存储网络。
在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慧旅游相关实验教学软件,满足旅游管理相关课程实验教学需要。
如导游方向的模拟导游系统软件、智慧旅行社系统软件、会展旅游系统软件等,酒店管理方向的智慧酒店管理系统软件,旅游规划方向的景观设计教学软件、景区管理系统软件等。
五、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运行保障机制(一)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智慧旅游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精干的实践教学团队和高水平的精干的实验教学管理团队是保证该平台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构建开放的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依据旅游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设计实验项目,主要通过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来开展实验教学。
对上述三层次的实验项目采用不同运行开放机制。
演示性实验主要实行教师预约方式,有预约教师指导,当学生需自己增加此类实验时,根据学生预约安排指导教师;综合性实验实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预约,由此确定实验安排及相关实验资源和实验指导教师;设计性实验实行学生预约开放方式,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预约需要统一安排。
(三)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制度为保障实验教学平台的良好运行,须制定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1、规范管理,责任到人实验教学平台有专业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与开放管理,各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工作则由各实验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并做到责任到人。
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施等实验教学工作。
2、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平台管理规章制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做到实验教学平台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面建立《实验教学平台管理规定》、《实验教学平台开放管理规定》、《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实验教学平台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教学平台安全管理制度》等。
3、强化档案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各实验室对教学、科研工作产生的有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全面。
主要包括实验室概况、各实验室任务、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品及材料、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工作记录、实验室经费使用以及实验室每年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等。
(四)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1、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能与时俱进。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由专业理论课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讨论修订。
由教研室组织,专业相关课程讨论协调实验内容,达到实验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2、建立实验教学反馈机制由学校教务部门设立实验教学质量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各种形式了解实验教学具体情况,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指导教师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3、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元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态度、操作技能与创新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出勤率,在线操作时间,操作过程等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对操作技能的评价主要通过技能训练考核结果进行衡量,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获得成绩。
对创新意识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