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洋务运动的失败透视改革开放的成功

从洋务运动的失败透视改革开放的成功

论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班级:08级网络工程1班学号:姓名:高嘉日期:2010/6/12[内容提要]:清朝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三十余年,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被证明破产。

以史可以知兴衰,这场改革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重温这段教训深刻的历史,对今天正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来说,有着巨大的历史借鉴价值。

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次尝试,但我们坚信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本国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必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

历史背景的比较洋务运动的起因:从乾隆后期开始,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的统治就日趋衰落,危机四伏。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为掠夺原料和开拓商品倾销市场,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疯狂的侵略和扩张,而积贫积弱的中国自然难逃此劫。

于是虎门销烟便成了列强挑起战争的借口,夜郎自大的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割地赔款。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侵略者攫取到了大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中国则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外患日益加重的同时,内忧也逐步加深,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朝统治者忧心忡忡。

于是一些有见识的大吏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主张,特别是军事技术,来提高军队战斗力,从而达到对付农民起义和延续垂死挣扎的满清王朝寿命的目的。

因此从阶级属性和运动的目的而言,我们不难明白它失败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的提出: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恢复和整顿,党内外一些同志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出,表明长期以来理论上“左”的指导思想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党和国家的工作总体上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提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会议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改革开放之路,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从两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历史命运必然不同。

洋务运动是在国家主权不完整、农民运动不断情况下内忧外患夹击中的被迫选择,缺乏必要的政治前提和政治保障,其强国梦想必然破灭。

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在国家主权完整、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在党的集体领导下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进行。

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政治前提和政治保障,因此,今天的改革开放不仅拥有政治制度条件,而且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并在三十多年多来的实践中不断深入和发展。

指导思想的比较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表明他们不敢否定几千年来祖宗留下的以维系人心的治国经典,避免洋务派在兴办洋务之初就遭到顽固派极力反对。

另一方面又表明振兴清王朝非其真心,他们早就明白,满清王朝大势已去,只能勉强维持,很难复兴,因为清朝廷的腐朽已无救药可医,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这种指导思想使他们不敢触动封建制度之根本,而且技术引进又局限在十分狭小的范围。

在世界资本主义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对新生事物的顽固排斥,不顺应历史潮流,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失败是必然的、注定的。

改革开放:1979年3月,邓小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

1984年10月,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至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核心是全面现代化,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都是对今天改革开放的战略定位,所以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是在党对国情的准确把握、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不断推进和深化的,特别是独立、创新、开放保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始终不偏航。

主要内容的比较由于洋务运动的真正动机和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西方近代工业技术为手段,维护封建体制。

因此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入手,为以湘、淮军为代表的各省军队组建出一支现代化的武装。

在政治上,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洋务派主张搞好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在技术引进方面,洋务派主要举办军工企业,制造船炮,用以武装清王朝统治支柱——军队,出于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也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和建立了一些学堂,并派遣了留学生。

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和延续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改革开放在探索中形成了农村、城市改革的新内容和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农村面貌很快发生了显著变化。

1984年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改革主要通过企业承包、利改税、引进现代制度,国营、集体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等系列变革,并逐步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与此同时,开展流通、金融领域的改革,搞活市场和流通,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在政治领域,政治改革也逐步提上改革日程。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明确指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对公有制进行了新的阐释。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和谐统一。

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洋务运动的内容与我们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内容比较中看出,时至今天的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远比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丰富得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到社会领域,不仅有技术的创新,而且有社会管理的发展。

今天的改革开放更要汲取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独特的国情,发挥全党、全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使这场伟大的变革继续在良性轨道上运行和发展。

历史作用的比较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和教育的近代化,运作了近代海防等。

洋务运动一方面客观地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培养了一批拥有先进技术的技术工人,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另一方面,它促成了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洋务运动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政治上,总理衙门设立后,封建专制制度有所松动。

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创办了近代化工业,引进了先进技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在文化上创办了新式学校,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

改革与开放并驾齐驱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整体现代化的进程。

三十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三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经济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得到加强,社会安定,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祖国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历时三十多年而且还将继续深化的改革开放,其历史功绩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相信,这场伟大的实践将取得更加举世瞩目的成就,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看到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技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一大进步,是中国较大规模出现重工业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各种学术领域出现重大发展的一次高潮,它使我们看到向先进经验学习的好处,但由于先天、后天的不足,导致了失败。

今天的改革开放,仅三十多年的时间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其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改革开放任重道远,许多改革难题还考验我们的坚韧和智慧,但在两者的对比分析中,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将继续取得新胜利,同时我们要从前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失败的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