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杨清雁
目录
CONTENTS
01 聚落与环境 0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鸟瞰新重庆》
聚落的定义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 高度
道路 密 集度
商店 学校 医院 农田 果园 鱼塘 数量 数量 数量 面积 面积 面积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地形 ②资源 ③土壤 ④水源 ⑤气候 ⑥植被 ⑦地质 ⑧交通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杨清雁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C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聚落 设计
分析环境条件
讨论合理方案
设计完成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 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西亚的民居
热带沙漠地区的房 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东南亚的民居
东南亚热带地区, 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
自然景观改 变的程度
乡村 小 矮 小 少 少 少 大 大 大
低
城市 大 高 大 多 多 多 小 小 小
高
乡村——规模较小
农村
生产活动——耕地
牧村
生产活动——放牧
渔村
生产活动——捕鱼
城市——规模较大
交通拥挤
工业污染
水体污染
生活垃圾
住房紧张
大气污染
生活噪音
就业困难
小组活动——聚落设计
01 02 03
重庆特色民居——吊脚楼
《世界遗产名录》
《到此一游!》
2013年,据《新闻晚报》 消息,中国网友在埃及卢克索 神庙旅游的时候惊讶的发现, 在埃及神庙的浮雕上有人用中 文写上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 话语。
保护文化遗产, 我们一起行动!
课堂总结
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的统称,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 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