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本文阐述了陕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跟随时代发展变化的特性;分析了当代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
探索陕北民歌发展的途径:首先,陕北民歌应保持它一些原有的音乐元素;其次,陕北民歌不应当受现代流行音乐思潮的冲击,更不能被其所掩盖或淹没;第三,陕北民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
标签:陕北民歌;时代;发展
陕北民歌,象一条蜿蜒的巨龙,在这片黄土地崛起蔓延。
近年来,在我国艺术的舞台上活跃着来自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中的声音,是这种声音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是这种声音让我们再次感触着黄土的热情。
同时我国涌现出诸多的陕北民歌演唱家,是他们将这种特殊的艺术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并能时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一、陜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时期及其社会背景
陕北民歌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信天游,当年走西口的赶脚夫一路传唱,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唱出了为生计奔波中所有的酸甜苦辣;二人台也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二人台结合了陕北信天游、内蒙长调、山西小曲而成,形式有对唱、合唱,主要以说唱的方式结合伴奏音乐、舞蹈展现某种生活场景或叙述一个故事;酒曲,也是陕北民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陕北高原地域寒冷,人们都以酒来暖身,在饮酒过程中为增加娱乐性,人们用行酒令的方式,现场编词或编曲进行演唱;酸曲也是一种,但是酸曲被很多的人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而实际上酸曲才是人的真情流露,是即兴演唱的一种形式。
在陕北民歌中还有一部分显然鲜为人知的音乐,那就是包含有宗教色彩的诸如道情、秧歌词等。
1、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年代里,陕北民歌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希望减轻劳动辛苦程度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剥削者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新生活的向往。
陕北民歌结合内蒙长调、小调以及山西小曲等因素为陕北民歌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2、在革命年代里,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是中国革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见证,她也是共和国发展的记录者。
陕北民歌在战争的风云中千锤百炼终于成为呐喊全民族苏醒的口号。
3、新中国成立后。
所有人都清楚记得,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入太空,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站起来的那一刻,有一个响彻太空宇宙的声音,那是陕北民歌再一次的升华。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来自黄土高原的作品直到现在仍然让我们无法抗拒、无法忘怀。
4、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陕北这片贫瘠的土地再次沸腾了,是这片土地饱含着满腔的热诚再次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现在的陕北民歌已从田间沟壑走到了星光灿烂的舞台,她的词曲里充满岁月的情怀,她的唱腔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
她来自山野,是这方水土的精灵,这片浑厚的土地给她无限的能量,她为这片土地颂歌。
二、陕北民歌的现状
在陕北民歌兴旺发展的今天,我国涌现出不少杰出的陕北民歌演唱家,如:、王世荣、白秉权、阿宝等,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使得陕北民歌不但在陕西这片黄土上沸腾,更使它传遍中国,走向世界。
他们多次去国外演出交流,深受国外观众喜爱,这无疑扩大了我们陕北民歌在世界的影响。
同时,在我国也成立了不少的陕北民歌研究派会,多次进行陕北民歌征稿,举行陕北民歌比赛。
他们众思所议,目的能使陕北民歌更好的发展和传唱。
陕北民歌需要很好的继承和改革。
出名的陕北民歌演唱家例如白秉权,国家一级演员。
曾主演《刘胡兰》等歌剧。
陕西省汇演获独唱一等奖、全国音乐周独唱的《跑旱船》、《陕北道情联唱》、《赶牲灵》等获好评并灌制了唱片。
参加演唱录制《陕北民歌精选》盒带。
多年来采录、改编了大量陕北民歌,在《中国民歌》等书中发表。
出版个人编唱的《陕北民歌独唱集》。
阿宝发行过两张专辑,但都是翻唱,没有一首自己的原创作品,对此,阿宝表示自己的演唱会绝对不会比那些流行歌手的差。
“我是一个民歌歌手,翻唱和传播经典音乐作品是我的本职工作。
因为民歌跟流行乐或摇滚乐不一样,它的素材多半来自民间,是在民间流传了几十上百年的经典音乐,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多半是在民间采风基础上加工产生的。
这些歌曲几十年前有人唱,几十年后还会被人们传唱。
我想用这样的音乐来开个唱从群众基础上和歌曲经典程度上来讲,都比那些流行歌手的强很多。
”
一个民歌歌手的实力不是他的原创能力,而是他的翻唱水平,尤其是对经典民歌的演绎,因为越经典的民歌观众的耳朵越挑剔。
这一点民歌和传统京剧很像,越是经典的段子越能见真功夫,唱到最后已经不单单是演唱技巧的问题了。
阿宝演唱的都是难度极大的经典民歌,在演唱技巧上多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想亲亲》、《五哥放羊》、《蓝花花》、《圪梁梁》等歌曲。
阿宝作为年轻一带的民歌演唱家,带着他具有磁性的声音,通过现代发达的媒体,将一些传统民歌以及别的歌曲用陕北民歌的方式演唱,深受人们喜爱。
这无疑增大了陕北民歌演唱的难度,拓宽了歌曲风格。
三、陕北民歌的发展与未来
早期活跃在陕北的农民歌手,大多是即情自编自唱,是个多面手。
而现代的歌手已经成为一个“拿来主义者”,模仿性的诠释成了主流。
陕北民歌民间创作队伍的断层,正在被新一代歌手重新衔接,他们从民间来,又走回了民间,无论如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真正的传承。
[1]
从以上不难看出,陕北民歌有着丰富的发展史和思想艺术魅力。
这也是它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能很好发展和一直传唱的重要因素。
它同别的音乐种类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曲风和词,有着不同的内涵。
它能很好地纪录历史,反映时代的特征,唱出人民的心声。
而在我们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陕北民歌究竟怎样才能符合时代需求,怎样才能创新发展呢?它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这不仅仅是众多陕北民歌研究学者长期所探究的,更是社会所需求的。
首先,陕北民歌应保持它一些原有的音乐元素。
始终不能脱离那片黄土人的淳朴憨厚的气息和原生态的色彩。
始终要反映着陕北人民的生活风貌,不断诉说美好的黄土情歌和歌唱美好的新时代生活。
其次,陕北民歌不应当受现代流行音乐思潮的冲击,更不能被其所掩盖或淹没。
它要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当代人们的思想,符合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
我们要取缔现代流行音乐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现代的流行音乐为什么能这么受人们喜欢?归根到底它还是符合人们的需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放松、寻求放松。
所以陕北民歌汲取流行音乐旋律的放松性,词也同样。
演唱风格也可适当调整。
只有这样,陕北民歌才能更好的被更多的人们所传唱。
综上所述,陕北民歌渊源流长,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它有着极强的艺术特色个性和艺术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们深刻的了解它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其艺术底蕴,更好地将它继承和传唱,给它注入新的血液。
将具有特色民族音乐—陕北民歌,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注释】
[1]施雪钧.陕北民歌采风报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