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方法之印象批评
A
29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 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为 文学批评写作提供了一条新径,并为读者带 来美的享受。
A
30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印象批评过分强调印象,夸大批评的主观 性方面,因而产生了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 的倾向,这势必将批评引向失却批评对象 从而也失却批评自身的危险境地。
A
33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印象批评在将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A
34
本章小结
A
35
➢ 钟嵘:《诗品》 ➢ 皎然:《诗式》 ➢ 司空图:《诗品》 ➢ 严羽:《沧浪诗话》 ➢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
A
14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
受和主观领悟,都善于把这种感受 和印象艺术地传达出来。
A
15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不同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
多从直观感受入手,随兴所至,有 感而发,但与西方印象批评相比, 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 论。
A
16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20世纪20、30年代) ➢李健吾:《咀华集》 ➢除李健吾外,朱光潜、沈从文、梁宗岱、
李广田等人的批评主张和实践也都体现了 印象批评的某些基本特征。
➢ 印象批评更关注的是批评本身的审美。
A
24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获取印象 整合感受 抒情描述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A
25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林徽音的 ➢李健吾对骞先艾
《九十九度中》
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 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爱 情三部曲》
评提出有力的反驳
A
20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 求:感情与才思的结合、崇高的情怀、
更高尚的思想、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 人的宗旨相结合 。
A
21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审美直觉: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
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 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
爱伦·坡
王尔德
A
11
二、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 的异同
A
12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 ➢ 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 ➢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主体的特点:
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
A
13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运用印象式 批评手法的重要文本
第四章
印象批评
A
1
本章导航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
A
2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西方印象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A
3
一、西方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渊源: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 觉理论
叶紫
A
27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A
28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 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A
4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
《日出·印象》
A
5
印象派作品
➢后期印象派:塞尚 ➢音乐:德彪西的交响曲《大海》
塞尚作品
A
6
印象派作品
雕塑: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A
7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只有通 过内心体验、直觉的方法,而非理性科学 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才能认识人 和世界的本质。
A
22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甚至认
为“印象就是真理”,理性的参与将损 害印象的可靠性。
A
23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 印象批评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 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 印象批评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特别 注重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A
31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由于印象批评排斥理性因素,在情感的扩 张中缺乏理性因素的渗透,因此,它往往 停留在艺术的表面,未能深入系统地研究 作品以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很难 对内容复杂的大部头作品作全面分析。
A
32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印象批评的存在强调批评者的主体意识,鼓 励批评家的个性和风格的发展,由此可以作 为对社会历史批评等批评方法的参照与补充, 从而使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更加和谐。
A
8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代表人物:尼采、叔本华
➢直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柏格森
尼采
叔本华
A
柏格森
9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 印象批评的萌芽: 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
➢ 印象批评的宣言: 法朗士与勒美特尔
A
法朗士10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发展: 瓦尔特·佩特、王尔德和爱伦·坡
A
17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当代印象批评(20世纪80年代) ➢吴亮:《文学的选择》与贺兴安的《评论:
独立的艺术世界》
A
18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A
19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 ➢ 批评家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 ➢ 推崇主体自由的同时对标举“客观”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