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咏楼导游词3篇(最新篇)

八咏楼导游词3篇(最新篇)

八咏楼导游词3篇八咏楼导游词3篇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

八咏楼导游词范文1: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

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

现存建筑共四进。

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

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峻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

南宋淳熙十四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

元皇庆年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

明洪武五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

万历年间重建八咏楼。

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建,1984年大修。

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 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导游词范文2:八咏楼,位于八咏路,原名玄畅楼,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熙十四年扩建,元皇庆年间毁于火,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

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

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

南宋绍兴五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八咏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

现存建筑共四进。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照十四年扩建,元皇庆年间毁于火灾,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

该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

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

历代文人和英雄人物都与八咏楼有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

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八咏楼导游词范文3: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

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

现存建筑共四进。

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

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峻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

南宋淳熙十四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

元皇庆年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

明洪武五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

万历年间重建八咏楼。

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建,1984年大修。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

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因此,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

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革之作。

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 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导游词附送:八大关导游词3篇八大关导游词3篇八大关风景区,位于汇泉湾东部,是中国著名的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占地面积9 798平方米的飞机公园,占地面积6 560平方米的504公园。

自1958年始,对八大关内面积较小的空地进行了绿化。

至1986年底,共在该区内建成公共绿地45处计168 544平方米。

建设了一批园中园: 牡丹园、芍药园、玉兰园、樱花园等花卉园;另外,还建设了雪松、水杉、杜仲、麻栎等不同树种的林地。

从60年代起,对八大关内各道路的行道树进行有计划的改造,以观赏性强的树种替代一般树种, 使风景区内的每一条道路都有一个特殊的树种为代表。

即,宁武关路:海棠, 紫荆关路:雪松,韶关路:碧桃,山海关路:法桐,居庸关路:银杏,临淮关路:龙柏,正阳关路:紫薇,函谷关路:法桐,嘉峪关路:枫树,武胜关路:法桐。

八大关风景区还包括太平角地段,太平角位于八大关东北侧,湛山西南侧。

20世纪初, 这里就建有德国教会山东教区传教士疗养院。

供在山东传教的德国传教士度假避暑。

30年代, 青岛市在太平角开辟一处海岸公园,定名为太平角公园。

建国后,大部分改为部队疗养院,太平角亦成为风景疗养区。

自70年代初起,中央各部委相继在青岛建疗养院,沿东南海岸延伸至燕儿岛。

自然风光与优美建筑相结合,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形成了新的疗养区。

八大关导游词范文3:八大关风景区位于汇泉湾东部,是我国著名的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是以长城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统称为八大关。

八大关风景区是一处将精湛的世界建筑艺术与独具匠心的庭院绿化完美结合的休闲胜境。

这里南濒大海,太平角、汇泉角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环列。

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初开发时,只有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大道而得名,故统称为八大关。

解放后,虽然八大关的道路增加至十条,但称谓却依然故往。

十个关名分别是:山海关、正阳关、嘉峪关、武胜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函谷关和临淮关。

八大关内的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名异,特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现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

八大关是来青岛必看的景点之一。

八大关还是一个浓荫与鲜花簇就的世界,可谓十步一林,百步一园,奇花异草尽赏。

临淮关上的游园,绿荫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宁武关两侧,海棠与枫树共舞; 正阳关紫薇挥出绯红的长练;碧桃盛开的是韶关、银杏婆娑的是居庸关、龙柏掩映下的是临淮关难怪有人会说,在八大关,聪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

八大关导游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