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危险化学品企业蓬勃发展,化学品行业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世界各国政府对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国的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对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法规进行比较,分析中外在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差异,从而探索我国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效监管的机制。
第一章概述从法律实施的涵盖面上看,我国对于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置管理已经非常全面,和美国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我国的法规更多地是需要国家的行政干预,如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等,而美国的更多地是依赖企业的自律,和社区的监督。
应急处置管理正从以往企业自身、政府部门、单灾种的单一管理模式向综合的、全面的、全流程的应急管理方向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支撑的前沿领域,需要防火防爆知识、灭火处置技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
事故管理通过法律手段提高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身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我们要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通过原因分析,把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识别出来,提出改进措施,并在行业内进行分享学习,相关企业引以为戒,通过全行业共同关注安全,把事故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第二章国内外应急管理比较分析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国内外事故响应严重性分级对比分析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异同国外企业事故分类响应分级表:国外企业应急组织体系企业内部应急响应组织和外部的应急支援机构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响应系统。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由合格的人员做出战略和战术上的决定。
企业应急响应组织采用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事故指挥系统。
该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套通用术语,维持一个易于管理的控制范围,制定事故应急响应程序,使用综合资源管理技术,预先配备应急响应资源,建立统一的通讯系统。
1、指挥机构及职责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事故指挥系统由几个职能组块或模块组成,可以允许扩大或缩小以适应事故的具体情况。
职能组一般包括作战组,计划组,后勤组和财务组。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就是按照事故指挥系统的典型组织机构组成。
2、三级应急响应组织2.1事故管理小组Incident Management Team事故管理小组由一个指挥组和四个职能组(作战、计划、后勤、财务)组成。
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事故管理小组组长(事故指挥),生产部总监/副总监担任副组长(事故副指挥)。
指挥组—由指挥组组长、安全官、信息官、人力资源官、联络官等组成。
事故指挥和副指挥同时也是指挥组的领导;其他成员来自于安全部门、人力资源部、法务部、公共事务部。
指挥组根据事故的需要自行组织工作并将工作地点设立在应急指挥中心。
事故指挥的主要职责是:1.全面指挥三级事故响应,指导并协调各职能组的应急行动;2.密切注意事故的发展;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措施和方案;3.负责向业务支持小组报告事态的发展;4.负责所有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发布工作;5.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与外部应急支援组织的联系和调动外部应急资源。
作战组—由作战组组长、现场指挥、协助人员、集结地经理、现场安全员、监督人员和任务小组组成,作战组由(事故发生装置)制造经理担任组长,成员来自生产部和安全部门。
作战组组长的职责:•协助事故指挥分析事故发展势态并制定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
•落实事故指挥确定的有关作战组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并合理恰当地将相关任务分别分配给作战组相关人员。
•审核并确保现场指挥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适当,并提供必要的战略指导。
•充当事故管理小组中与现场指挥联络的主要联络人,接收现场指挥提交的现场报告。
并向事故指挥、指挥组其他成员以及其他各个职能组长汇报有关现场最新情况和作战组已执行的各项响应行动的结果。
•确保参与应急行动的人员安全、有效且高效地执行各项行动所需要的各项人员、设备、材料和供给。
•制造经理担任作战组长时,高级工程师或其他指定工程师应前往现场加入战术响应团队,制造经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计划组—计划组由计划组组长、情景小组、资源小组、文件小组、安全小组、恢复小组等组成,计划组组长由生产优化经理或技术服务经理担任。
成员来自生产部、安全部门和行政部组成,计划组组长的主要职责为:•协助事故指挥编制策略目标和响应重点。
•根据事故指挥分配给计划组相关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确定先后顺序,并将各项任务分别分配给相关计划组人员。
•协助事故指挥评估事故发展势态、独立或与其他事故管理小组成员一起编制事故发展势态工作表。
•向事故指挥和事故管理小组的其他人员就计划组的工作状态和性质进行简要汇报•将资源控制和响应行动所有环境方面的信息告知事故指挥,确保这些方面满足相关环境法、法规和政府法令要求。
•确保所有技术专业人员均已报到且分配至事故管理小组/战术响应小组内的各相关小组。
向信息员和联络员提供响应行动方面准确的、更新的信息,协助信息和联络官员响应响应媒体、政府部门和其他外部各方的信息要求。
•事故响应结束后,计划组负责整理收集所有事故响应过程中的信息,向企业应急响应专员通报,以形成事故响应总结报告或是供事故调查小组使用(如果成立外部或内部的调查小组)。
后勤组—后勤组由后勤组组长、供应小组、设备小组、食品小组、通讯小组、服务组、保安组等组成,工程服务部经理担任后勤组组长,成员来自工程服务部、商务部、行政部和安全部门组成,后勤组长职责为:•协助事故指挥分析事故发展势态并制定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
落实事故指挥确定的有关后勤组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并合理恰当地将相关任务分别分配给后勤组相关人员•向事故指挥和事故管理小组其他成员就后勤组正在进行的工作的状态和性质进行汇报。
•通过事故管理小组与TRT直接的协调和平衡,获取人员、设备、材料和供给需求。
•与事故指挥官和各组组长一起确定并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下列支持服务:•食品、水、卫生和避难所事故设施运输通信系统医疗服务保安服务其他必要的服务•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后勤支持和服务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人员安全和响应行动的有效性。
财务组—财务组由财务组组长、成本小组、理赔/索赔小组、采购小组和时间小组组成,由财务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来自于财务部、商务部和人事部。
财务组组长主要职责如下:•协助事故指挥官分析事故发展势态并制定战略目标。
•落实事故指挥确定的有关财务/行政组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并合理恰当地将相关任务分别分配给财务/行政组相关人员•向事故指挥和事故管理小组其他成员就财务/行政组正在进行的工作的状态和性质进行汇报。
•审核所有相关的保险计划并确保及时通知承保人和损失评定员。
•向响应人员和其家属提供直接的人力资源服务。
2.2政府介入后的指挥体系•当事故发展到一定规模,事故现场的消防处置由消防队甚至更高级别的消防官员指挥时,企业的现场指挥(运转经理或制造经理)和所有应急力量应与消防部门形成统一的现场指挥部,并服从其指挥。
•同时,当政府部门成立相应的事故指挥部时,企业应派遣事故管理小组的指挥或副指挥、作战组组长或副组长,按照政府的要求参加其指挥部会议,并采取进一步行动。
第三章国内外事故管理比较分析一、国内外事故管理对比1、发达国家发生事故后愿意进行分享,查到事故真正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而不是遮遮掩掩,最主要是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必须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而不是从自己的沉痛教训中学习)。
在国内因为要惩罚相关责任人,存在瞒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事故的主要原因隐藏,避免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一般不愿进行分享,从而使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在发达国家,承包商人员事故统计入公司内,这样公司安全管理会覆盖所有现场承包商人员,对不合格承包商进行培训教育或甚至开除,有效地提高承包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在应急管理中,我国应该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可操作性的各级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改变“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管理;应急平台建设坚持依靠科技、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应急队伍坚持专业培训、强化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教育还要面向基层、面向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严格规范执行,进一步提高应急法制水平。
在事故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对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一定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严厉处罚,起到警示企业负责人,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直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
对未遂事故和可记录事故需要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并在行业内分享,变坏事为好事,消除各类设备、管理和人员行为上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