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儿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主要包 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培养途径等的选择与确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临床课的基础,也是掌握临床专业 技能的一门主课。在儿科学教学中,始终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来培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 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 床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实验八 造血系统病例讨论
学时 2 2 2 2 2 2
1
1
合
计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三)选用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选用《儿科学》第五版教材进行教学, 该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临床医学 专业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为达 到培养临床专业高技能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 重要职业能力课。
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 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 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 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儿科学 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 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 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应把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理论课程以 “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以 适应新形式下对儿科卫技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实验名称 实验一 儿童生长发育录像 实验二 儿童保健、儿科体检 实验三 配乳法 实验四 营养性疾病病例讨论 实验五 新生儿疾病病例讨论 实验六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实验七 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概况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 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 质量,为儿童服务的医学科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队伍 五、实践条件 六、教学效果 七、特色与创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课程设置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 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 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 人才。高技能型的儿科医学人才应是毕 业后能服务于农村、基层社区的专门人 才。
4
2
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
4
2
2
第四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12
8
4
第五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12
10
2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8
6
2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4
3
1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4
4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
4
4
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4
3
1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
2
2
第十二章:风湿性疾病
自学
第十三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1、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
道德,掌握临床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工 作的综合能力强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目前儿科学所有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 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 络课程教学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儿科学》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临床常见 病、多发病及教学大纲安排课时,其中 部分临床少见病内容安排自学,为临床 实践打基础。
儿科临床实践历时8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学时分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内容
学 时 理论课 实验课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生长发育
6
2
2
第十四章:免疫与免疫缺陷病
自学
第十五章:结核病
自学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自学
第十七章:常见急症
2
2
合计
66
52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教学内容设计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1、目标: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通过《儿科学》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使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儿科学》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儿科学基础知识,儿
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并重点讲解几个重 要疾病。 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表现丰富,充分调动学 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结合临床和增加教材以外的儿科学新进展内容,鼓 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 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