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展
1.20%
轻度恶化( -3—0)
35.91%
轻度好转( 0—3)
56.90%
明显好转( >3)
5.99%
0.55% 0.65 % 18.40% 17.51 % 采煤引起 75.32% -18.42 % 采煤引起 5.73% 0.26 % 人工绿化
煤炭开采区 未开采区
3、采煤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沟床边喜水的柳树已干枯死亡
煤矿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严重区:新疆乌鲁木齐、塔城、阿克苏地、伊犁煤矿区; 青海祁连县煤矿区;甘肃窑街、阿干镇、华亭、靖远、山丹煤矿区;宁夏石 嘴山、石炭井-汝箕沟煤矿区;陕西渭北、神府、安康煤矿区等。
金属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区主要分布:青海锡铁山铅锌矿、祁连山铜矿、化隆 拉水峡铜镍矿、谢坑铜金矿、夏卜浪铅锌矿、三江源砂金矿开采区;甘肃镜铁山 铁矿、金川镍铜矿、白银铜矿、厂坝铅锌矿;小秦岭潼关金矿区、西成-凤太铅 锌矿带、旬阳汞锑矿带、略阳铁矿。
活鸡兔矿采空形成的塌陷裂缝
(一)采煤对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现状
2、采煤对水环境的影响
张家渠煤矿矿坑排水,污染环境
3、采煤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近年来植被生态总体好转,但采空区植 被生态好转的幅度明显小于相邻,说明煤 炭开采对植被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指标
大柳塔 条件相近 矿区 的非采区
变化
备注
明显恶化( <-3)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
国土资源大调查于2002年启动了以省为 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 初步 摸清了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潜在危害。 截至2005年底全部完成了全国31省(区、市)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这项工作为 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规划、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矿山占地面积581.94万公顷; 全国矿山矿坑水年产出量达60.89亿m3; 矿山固体废弃物累积达到了219.62亿吨。
元阳老金山采矿区滑坡
1996年5月3日
死372人,伤146人. 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1970-5-26四川冕宁县泸沽铁矿盐井沟泥石流导致104人死亡
(3)划分出了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
2002
水位标高m
大柳塔水井
1081.6
1081.2 1080.8
1080.4
1080 1079.6
1079.2
9 10 11 12 1
234
567
8 9 10 11 12 1
234
56
2000
2001 时间
2002
采矿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土地沙漠化趋势预测
影响较小区
影响较大区
图8-5
缓慢发展区
缓慢逆转区
沟床边喜水乔木出现干枯病态
谷坡上喜水的杨树、柳树病态枯黄而耐旱 的杏树生长茂盛
黄土梁峁上灌草生长正常
3、采煤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林海煤矿突水后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植被影响示意剖面图
沙蒿、沙打旺和蒿草为主
非敏感区
柳树、杨树、杏树、 榆树、苹果树为主
高大柳树杨 树为主,胸 径 20— 40cm , 最 大56cm
非金属矿山环境地质严重区:西安市-宝鸡市,陕南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石灰岩、大理岩、 石棉、砂石、瓦板岩矿区;酒泉市—张掖市及白银市及陇南地区的平凉市—天水市石灰 岩、花岗岩、萤石、石棉矿区;青海察尔汗钾盐湖、芒崖石棉矿、祁连小八宝、双岔~ 黑剌沟石棉矿、共和县—互助县石灰岩矿区;宁夏镇北堡砂石场;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建筑 用砂采砂场、若羌县石棉矿区等。
沙蒿、沙 打旺和蒿 榆 树 呈 草为主 枝条状 生长
水位下降 敏感区
约20m
非敏感区
4、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煤矿开采形成了局域最低 排泄基准面,改变了地下水 动力场,降低了地下水位, 或疏干地下水,导致井水和 泉水干涸。
2100 流量 (L/s)
1800
1500
林海煤矿涌水实测流量曲线图
1200
煤炭资源分布及煤层埋深图
开展了采煤对水资源影响区划 提出了煤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调查思路与方法
➢通过研究侏罗纪煤炭资源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煤
层上覆基岩工程地质特征、冒落带与导水裂带高度预 测,进行采煤对水资源影响区划,提出煤采区水资源 保护对策。
(一)采煤对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现状
1、采煤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005年5月21日泉水干 涸,原泉水12.12L/s
2005年5月21日突 水,流量2m3/s
狼窝煤矿
2005年井水干涸,原井水位 埋深4.6m,井深10.20m
林海煤矿
张家沟民井干涸,原水位 4.6m,井深10.2m,水位下
降大于5.6m,
泉水干涸后村民挖井取水
泉 水 干 涸
林海煤矿2005年5月21日开始涌水,到2005 年6月5日照片拍摄时煤矿涌水量仍达903.8L/s
(1)建立了31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 共录入数据113149组。
(2)摸清了我国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包括: 地质灾害(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矿山“三废”排放造成矿区环境污染; 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地貌景观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含水层被疏干和破坏等。
引发各类地质灾害12000多处,死亡4200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161.63亿元;
西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分区49处,面积311518㎞2;较严重分区29处, 面积491898㎞2;其余地区划属一般区,面积1546384㎞2 。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亟待恢复治理分区46处,一般恢复治理分区31 处,加强保护分区13处。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严重区共94个, 较严重区83个,一般 区76处。 ◆严重区和较严重区 主要分布在山西山地、 燕山及阴山山地、鄂 尔多斯及呼伦贝尔高 原和华北平原西部的 山前平原。 ◆严重区和较严重区 多为煤矿、铁矿、金 矿、铜矿、建材、灰 岩、石膏矿区。
Qp2eol
J2a
J21--22y 2-2
3-1 4-3 5-3上 5-3
Ⅳ
N2
J2a J2z
1-2
J1-2y 2-2 3-1 4-2 5-2 Ⅴ
神府矿区
Qp2eol
N2
J2a J2z
1-2
J1-2y 2-2
3-1 4-2 5-2
Ⅵ
窟野河
J2z
1-2
J1-2y 2-2 3-1 4-2 5-2 Ⅶ
I—毛乌素组+萨拉乌苏组+白垩系+煤系地层
开展了采煤对含水层影响区划 提出了煤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勘查区煤炭资源包括府谷石 炭纪煤田和榆神府侏罗纪煤 田,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 构成威胁和影响的是榆神府 侏罗纪煤田。
➢ 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含煤8 层,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1~ 8号煤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 3~7层,属中下侏罗统延安 组(J1-2y)。
1.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
强度沙漠化
毛乌苏沙地
丰富的萨拉乌苏组含水层 侏罗纪煤层
采矿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含水层疏干(大柳塔)
流量l/s
双沟泉
7
6
5
4
3
2
1
0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2000
2001 时间
亟待恢复治理区102个 一般恢复治理区85个 禁采区171个 限采区39个。
重点恢复治理区(6个) 中期重点防冶保护区(9个) 中期防治保护区(11)
1.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2. 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专题调查 3. 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 4. “十二五”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构想
截止2004年末,东三省 矿山企业总数14930个; 露天矿山8499座,占矿 山总数的62.9%;地下 开采矿山为4294座,占 矿山总数的31.8%;其 它占5.3%。能源矿山占 24%,非金属矿山占65 %。
东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
11处较轻区
老工业基地 -阜新、抚 顺等煤矿区、 鞍本铁矿区
煤 矿 涌 水
林海煤矿持续涌水情形 (2005年6月25日摄)
(二)采煤对水资源与环境影响区划
1、煤田水文地质特征
煤田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图
➢根据煤田地质结 构和含水层类型, 将陕北能源化工基 地侏罗纪煤田划分 为7个主要的煤田 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榆横矿区
榆神矿区
Qheol Qp3al+1
Qheol Qp3al+1
900
600
300
0 05:5:31
05:7:31
05:9:30 05:11:30
冰冻 06:1:31
06:3:31
06:5:31
时间(年:月:日) 06:7:31 06:9:30
泉水消亡后显露的 烧变岩泉口
泉水消亡后干涸的沟床
煤矿 涌水 导致 泉水 干涸
4、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2004年泉水干涸, 原泉水5.119L/s
资源破坏
土地、林地及草地的占压与破坏,地形地貌、地 质遗迹、自然及人文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等;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 流失、土地沙化等;
环境污染 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煤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模型
1.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2. 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专题调查 3. 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 4. “十二五”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构想
Qheol Qp3al+1
Qheol Qp3al+1
Qheol Qp3al+1
Qp2e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