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简介
鲍可进,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等,主持或参加
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
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省二类优秀课程二门、市厅级奖多
项,发表论文20多篇,主、参编教材5部。
陈祖爵,男,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教授。
现为中国计算
机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大学计算中心主任、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
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通信工程专业带头人。
近年来致力
于嵌入式计算及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仪器、系统
检测与控制、远程监控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及产品开发研
究工作。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
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20余篇,主编教
材2部,申请专利2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
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
赵跃华:博士,教授,信息安全专业带头人、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带头人。
科研方向: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技术、嵌入式网络系统。
具体研究: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嵌入式安全数据库;通信协议安全性;网络安全集成。
周莲英,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1986年毕业于江苏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
多年来,周莲英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网络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和市级课题六项,获省、市级科技奖五项,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其中六篇被EI收录。
朱娜:1957年出生。
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激光专业。
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在江苏省激光研究所工作,参加大功率激光器和光纤耦合器的研制开发。
1985年调入江苏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从事计算机数值仿真、软件设计、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光纤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3项;分别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优秀软件奖三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多媒体好课件奖、市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
正式出版主编教材3本,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ISTP收录6篇。
科研方向:光通信技术、网络资源优化计算、计算机仿真。
闫述,教授,1953年9月出生。
2003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到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及通信工程学院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煤炭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
发表有专著1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有电磁场理论,计算电磁学,超宽带通信及成像技术。
黄骏男教授
1992年毕业东南大学加拿大教育部联培计划,获得计算机及无线通信博士学位。
随后的两年作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电子计算机电气博士后,任美国-加拿大通信部项目测试平台课题负责人。
95年之后相继就职于加拿大贝尔公司,加拿大北方电信NORTEL公司,加拿大ALCATEL新桥电信公司,加拿大通信科学院创业园属下GENIEVIEW公司,均担任总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宽带通信网,超高速芯片及特种卫星通信机的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拥有十五年无线系统及通信网络设计经验。
渥太华和卡尔顿大学客座教授,博士及硕士答辩委员会主席,首席答辩官。
IEEE正式会员,IEEE802.16 (WiMAX) 标准组业务小组长,软件无线电协会正式会员,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ntario会员,美国数学学正式会员,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正式会员,1999—2009年间在美国加洲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中国江苏科技大学等国内外12所大学担任过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及讲座。
2004年获得渥太华大学优秀教书育人奖。
主要学术成就:发表国际国内期刊论文4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5项美国专利。
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无人驾驶飞机的通信导航侦察系统设计;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开发及利用;60G地面无线宽带及特种卫星通信机开发;宽带通信网及超高速芯片研发;未来卫星通信市场前瞻研究;30G卫星的星上交换方案。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交换问题,卫星网络交换的研究及运用,通信网的纠错及补漏算法,电路芯片,汽车通信,人工智能及相关节能物联网设备技术的研究等。
宋雪桦: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攻读江苏大学汽车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信号处理,通讯及嵌入式软件设计,分布式控制系统。
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EI收录5篇。
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参加省级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10多项,申请专利1项,拥有软件著权7项。
王洪金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8-1991 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信息系统专业,1991年7月获硕士学位;
1984-1988 大连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1988年7月年获工学学士学位;
教授课程:1)信号与系统;2)数字信号处理;3)现代数字信号处理;4)微波电路;5)移动通信
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课题
1)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药箱与药房系统,江苏省高技术计划,编号:BG2007029。
2)基于左手化媒质透镜的近场目标扫描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771041。
3)基于时隙控制的TD-SCDMA通信直放站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江苏省科技科技计划——工业部分,编号:BG2008050。
4)三频带双极化TD-SCDMA定向智能基站天线研究与产品开发,江苏省科技科技计划——工业部分,编号:BG2009088。
5)毫米波浮动式盲插连接器技术及产品研发,江苏省科技科技计划——工业部分,编号:BG2008107。
6)时变磁冷等离子电磁波散射及传输特性时域计算方法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K200910。
杨利霞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利霞,男,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9月生于湖北鄂州,1997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2007年3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于2010-2011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ElectroScience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于电磁散射及辐射、复杂介质的电磁特性、微波等离子体电磁学、射频微波电路的
曾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域电磁学并行算法及相关技术研究、十五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目标与环境电磁特性建模、国防科学技术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火箭喷焰电磁特性研究。
作为第一完成人参加了航天机电集团第二研究院207所横向项目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的FDTD并行计算。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金)、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和江苏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各1项。
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2篇,EI检索近20余篇。
熟悉电磁场时域数值计算方法,特别是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散射、计算电磁学和复杂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
论文《电各向异性介质FDTD并行算法的实现》,获第八届中国电波传播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论文《磁各向异性色散介质散射的Padé-FDTD分析》,获2005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
2010年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朱轶男、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超宽带通信、RFID应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网络融合等方面的研究
郭坤祺男、副教授博士后(1976-),黑龙江哈尔滨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资源优化、信道均衡、感知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