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生哲学》的读后体会
《孔子的人生哲学》的读后体会提要:“学而不厌”是孔子的人生之路。
孔子一生坎坷,阅历丰富。
他把学习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就是他切身的感受
《孔子的人生哲学》的读后体会
一个人怎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看看孔子的人生哲学,将会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孔子,中国人心目中的这位“圣人”,其实并不神秘。
他的一生,既平凡又伟大。
说他平凡,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爱有恨、有成功有失败的普通人。
说他伟大,是因为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照亮了人生的道路,给予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纵观孔子的一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再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这是他成为春秋末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主要原因
“学而不厌”是孔子的人生之路。
孔子一生坎坷,阅历丰富。
他把学习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就是他切身的感受。
他“信而好古”,善学多思,学无常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他的经验之谈。
“诲人不倦”是孔子的人生追求。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把文化推广到大众中去的教育家之一。
“有教无类”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招收学生,不论贵贱贫富,凡来求教者,一律授之以当时的名贵典籍六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聚徒讲学之先河师表”。
“内省不疚”是孔子的人生态度。
《论语》记载,孔子在回答为什么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做君子时说:“内省不疚,夫何优何惧?”这就是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的根本原因,是审视自己感到没有愧疚。
做人要问心无愧,这就是孔子的人生态度。
在对待义与利的问题上,孔子强调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就是在看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合乎义,自己该不该得。
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事当前,君子所了解、考虑的是义;小人所计较的是利。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多看看哲学方面的书对自己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