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托与租赁论述题

信托与租赁论述题

一、试论一项财产被作为信托财产进行信托后所具有的特性
具有以下三种特性
1独立性。

a受托人的信托财产应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区别对待,分别核算,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当受托人破=产时,信托财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受托人死亡,信托财产不属于其遗产。

b当受托人拥有多份信托财产时,这些由不同委托人信托的信托财产,受托人也要分开经营,分别核算,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因为委托人不同,信托目的不同,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方式也不同,所取得的信托效益必然不同。

c委托人把某项财产信托出去而成为信托财产后,这部分财产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委托人在信托期间对信托财产不具备处置权,当委托人与受益人不是同一人时,未经受益人同意,不得变更受益人或者解除信托,信托也不因委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解散,破产或者被撤销而终止。

2有限性
与固有财产相比,信托财产具有一定的限制。

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应遵循委托人确定的信托目的,不能随意变动,不能为自身利益去使用信托财产,如果受托人未经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同意而擅自改变财产的运用,违背信托约定,或利用信托为自己谋利益,委托人或受益人有权要求受托人赔偿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3 物上代位性
在信托期间,由于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的形式可以发生变化,价值量也会有所增减,所有这些变化都不影响其作为信托财产的性质,信托当事人对信托财产的权益也不会改变。

二、试论述信托各项职能的内容,特点和社会经济意义。

1 财产事务管理职能
是受托人受委托人委托,为委托人处理各种财产事务的职能。

其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广泛性是指它的服务对象遍及整个社会。

多样性和适应性是指信托是“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受托人是为委托人管理和处理各种财产事务,委托人身份不同,财产性质不同,信托目的不同,受托人采用的信托业务方式自然也会不同。

此职能是信托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它解决了人们在财产管理方面的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融通资金的职能
指受托人接收信托财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委托人管理和运用财产,使其增值。

信托融资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为信托财产的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信托融资形式的多样化。

信托融资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信托机构受托代为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一般期限都比较长,受托人在管理运用信托财产时可为委托人作长期安排,进行长期投资。

3 社会投资职能
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意愿,运用信托财产,进行各种投资。

委托人之所以信托方式运用资金,说就是希望利用信托的特点,利用信托所提供的专家经营财产的优势,获得更大的投资利润,因此信托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投资的增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4 社会福利的职能
即受托人通过办理信托业务,参与各种社会福利事务,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管理运用信托财产,财产收益全部由受益人享受,这些特点使信托非常适宜于从事社会福利事业。

随着社会进步,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信托的社会福利职能会越来越越大。

5 协调经济关系的职能。

信托业处理和协调经济交易主体间经济关系和为之提供信任和咨询业务的机构
特点是信托机构担任担保人,中介人,咨询人,为交易主体提供经济信息和保障。

它能降低交易费用,弱化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为交易各方建立信托关系,促进经济交流和协作。

三、为什么要对公益信托进行监督和管理?从哪些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如何实施?
1 管理和监督的必要性
公益信托的资金都具有公款性质,必须接受社会监督。

第一,设立公益信托是为了帮助捐款人实现其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愿望,捐款人由于缺乏时间或经验无法亲自运用,只能委托信托机构管理。

第二,由于各国对公益信托都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及其他有形和无形的鼓励政策,为了防止滥用这种特权,避免出现以公益名义从事投机活动,谋求私人利益的不当行为,也需要国家进行监督。

2 管理监督的内容
对公益信托设立进行管理监督,我国信托法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和确定其受托人,应当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批准。

设立公益信托,首先必须签订一个信托契约。

对公益信托的运用进行管理监督,公益信托一成立,信托财产就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必须按信托契约规定的义务,在信托目的的范围内管理运用信托财产。

信托机构在经营管理公益信托时需亲自办理,不得转托他人。

对公益信托的停止进行管理监督,公益信托不得中途停止,受托人可以更替,但不可中途接触信托契约。

3 管理监督的实施
公益信托的资金具有公款性质,必须用于公共福利事业,它不仅要受国家法律的监督,还要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规定受托人定期向信托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业务经营状况。

信托监督管理部门随时检查公益信托的有关事务。

四、试述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机构监管规定的主要内容
1 有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业务实施监督和管理。

2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必要时可以责令信托公司聘请相应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3 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投资公司实行年检制度。

4 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投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审查制度。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任职资格审查或者审查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任职。

在新的法定代表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任职资格认定前,原法定代表人不得离任。

5 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从业人员实行信托业务资格考试制度,开始合格者,颁发资格证书。

未经考试或者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经办信托业务。

6 信托投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信托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受益人利益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取消其任职资格或从业资格。

7 中国人民银行就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有权质询信托投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并责令其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正。

8信托投资公司管理混乱,经营陷入困境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该公司采取措施进行整顿或者重组,并建议撤换高级管理人员。

中国人民银行觉得必要时,可以对其实行接管。

五、试论信托产生和发展的制度根源
从信托产生的社会条件来看,信托是私有制出现后产生的。

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方式,解决了人们在私有财产管理运用上的问题。

信托遗赠的产生为信托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种法律遗赠制度,已经具备了现代信托的主要特征。

尤斯制的产生使信托内容丰富。

尤斯制即臣民将土地赠给一个为教会管理土地的第三者,由其管理土地,受益人为教会。

信托制度出现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分工的细化,社会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就越高。

信托作为一种财产代为管理制度,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因而能够在世界广泛发展起来。

信托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及民族传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信托采用的具体形式也受制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