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投资市场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二、金银投资市场的发展轨迹及现状三、中国金银投资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四、黄金投资的独特魅力五、投资方式的创新使黄金投资价值更具生命力六、如何推进金银投资市场的发展七、前景展望八、结束语二零零九年八月·李达前言黄金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货币,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做为支付手段而被使用。
由于黄金储备与保值资产的特性,黄金还存在投资需求。
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
一方面,人们利用金价波动,入市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可在黄金与其他投资工具之间套利。
如当美元贬值、油价上升时,黄金需求量便会有所增加,价格上涨;如当股市上涨,吸引大量资金,那么黄金需求可能会相应减少,价格下跌。
目前,世界局部地区政治局势动荡,石油、美元价格走势不明,导致黄金价格波动比较剧烈,黄金现货及依附于黄金的衍生品种众多,黄金的投资价值凸显,黄金的投资需求不断放大。
黄金投资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投资市场,全球统一的报价体系,每天24小时双向交易机制无一不体现了黄金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它所具有的全球流通、保值性强、赢利稳定、无税金等特点更是股票、期货、房产无法比拟的,而这些优势正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产生共鸣。
随着黄金功能日益由避险向投资方向转变,加之当前股市高位震荡、风险较大,加上通胀压力,美元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就更成为投资焦点。
于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都把投资目光放到了黄金投资上。
除了许多新加入黄金投资行列的投资者外,许多股民因为股指高涨,炒股难度加大,股市行情低迷,也纷纷改变投资方向,寻找新的投资热点,其中大部分“掉头”的股民将目光投到了黄金投资上,在黄金投资市场上,股民“掉头”炒金或是炒股同时兼炒金的现象越来越多。
黄金投资市场可以说商机无限,就投资价值来讲,黄金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品种之一。
一、金银投资市场的发展轨迹及现状1、发展轨迹回顾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日起,黄金白银就成了国家垄断的储备资产,实行严格管制,禁止民众自由买卖黄金白银,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方位统收专营的国家计划管理体系。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黄金的市场化改革也不断进行,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金银市场的发展轨迹:1982年恢复黄金首饰市场的供应;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成为我国黄金市场开放的新纪元;2003年4月,人民银行取消了黄金生产、加工、流通审批制,改为工商注册登记制,标志着黄金商品市场的全面开放;2003年11月18日中国银行的“黄金宝”在上海试点,拉开了商业银行参与黄金市场的序幕;2003年12月2日,高赛尔公司与招商银行在成都战略合作,在国内首次推出了可用于回购的投资型实物金条-高赛尔金条,把沉甸甸的金条引入寻常百姓家;2004年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小金条”业务,面向普通投资者;2005年7月18日,工商银行与上海黄金交易所联合推出了个人实物黄金投资业务。
2008年12月,兴业银行推出“上海黄金T+D现货延期交割”,保证金制度,可买涨买跌,此举交易为中国黄金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平台。
2008年12月,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成立OTC(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以黄金银行为中心进行黄金交易的市场。
这是一个新的突破,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黄金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有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和苏黎世黄金市场。
其主要参与者除了黄金银行以外,还有黄金生产者、中央银行和市场投资者。
在国际市场上,黄金场外交易市场是黄金生产者参与市场的主要渠道,更是黄金银行间开展黄金交易的主导市场。
近年黄金银行间进行的黄金交易量约为250000吨,是黄金期货市场交易量的5倍。
这就意味着黄金场外交易市场是黄金市场的主导,黄金银行及金商将是主导市场中的主角。
2、金银投资市场现状概述随着各大商业银行以及金商的积极参与,中国黄金投资市场逐渐升温,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热情不断高涨,虽然中国的黄金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处于市场发展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交易品种单一、交易模式落后,整个市场仍以实物交易为主。
我国黄金投资市场的发展直接表现是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长。
2003年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为235.35吨。
到2008年交易量是12238.62吨。
其中现货市场交易量4457.62吨。
期货市场交易量7781吨,增长了51倍。
我国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是全球场内现货第一大黄金交易市场。
进入2009年,中国以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最大黄金消费国以及上海金交所成为全球最大场内现货黄金交易所。
二、中国金银投资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侵袭,国内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使得本身兼具国际化货币属性的黄金和白银,其市场发展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
1、中国发展金银市场面临的机遇(1)从国际市场来看,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形势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美元处于强势,世界各国的资金不断流入美国,黄金需求受到很大压抑,黄金价格持续低迷。
近几年黄金走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欧洲中央银行沽出部分黄金储备以及亚洲人民增持黄金,形成黄金大转移,可以称之为“官金民移、西金东移”现象,这是黄金市场利好的远因。
更重要的是,美元经过多年强势后开始转弱,由于经济疲软、债务巨大,美国利用发债方式吸收其他国家的资金已不太奏效。
人们开始觉得把钱放在美国不是特别安全的事情。
(2)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内市场的深化改革和逐步开放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首先,“三个转变”对中国金银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黄金市场化的改革可谓循序渐进,投资市场的建设已是当前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周小川行长2004年9月6日在上海LBMA年会上提出的“三个转变”无疑是有历史意义的。
这“三个转变”是:由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衍生品交易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三个转变”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黄金市场的发展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黄金投资市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市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其次,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将推动国内金银市场的发展。
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式出台,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这将直接影响到国内金银市场。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制度最终将走向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必将促进国内黄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加快国内黄金市场的国际化步伐。
当然与国际市场接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其他多方面的准备。
人民币汇率在实现完全自由浮动的进程中,黄金进出口方面的流动将更加频繁,国内外市场的联动将更大,这将有利于国内黄金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黄金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不可避免影响到黄金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收益,各金银企业应该通过一定手段来规避这种变化带来的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发展黄金衍生产品来实现,市场的需求将推动衍生品的加速诞生。
(3)本世纪以来,我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
不过,自2003年以来,我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600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储备资产项目中,黄金储备的变动一直都是零。
今年4月24日中国外汇局局长胡晓炼发言称中国增加了454吨黄金储备。
此消息一出,马上引起巨大关注。
至此,国际黄金储备秩序被重新改写,最新排名如下:1、美国8133.5吨;2、德国3412.6吨;3、IMF 3217.3吨;4、法国 2487.1吨;5、意大利2451.8吨;6、中国1054吨;7、瑞士1040.1吨。
不过,中国虽然增加了部分黄金储备,但黄金储备在整个储备资产中占比仍不到2%。
而发达国家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普遍高达40%~60%,欧元区国家黄金在外汇储备中占比达到了60.8%。
“藏金于民”政策导向,今年7月5日,由中国黄金协会和中国黄金报社主办的“中国黄金投资者教育万里行”活动全国巡讲,普及黄金投资意识。
(4)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香港作为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地市场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香港和内地两个黄金市场,一个在外一个在内,都同属于大中华经济圈,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具有紧密的联系。
而香港同时又是一个国际化的自由港,内地市场完全可以依靠香港的国际窗口作用,吸收大量的资金、先进的运作经验和方式,完善内地金银市场的改革。
2、中国发展金银市场面对的挑战第一、由于中国金银市场经历了50年的文化断层,长期的市场封闭状态使国内金银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成为空白。
中国金银市场的发展没有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只能吸收国际先进的运作方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因此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将不可避免付出代价。
第二、中国金融体制尚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够强。
由于个人投资渠道仍不畅通,投资方式也不够多样化,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境外交割黄金的期货对冲机制,这意味国内金银价格一旦出现大幅波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将可能承受意想不到的风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军金银市场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市场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第三、法规建设滞后形成的法制灰色区,《金银管理条例》是反应黄金统收统配管理的法规,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运行,这一条例虽未宣布废止,但已终止,黄金管理就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把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新的黄金管理法规体系列入工作目标,但至今仍是空白:据悉上海黄金交易所已向人民银行呈报了《个人黄金投资管理办法》,几年过去也渺无回音,法规建设的滞后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拟是《黄金制品进出口管理办法》时,竟把《金银管理条例》做为该办法的法律依据。
如此时《金银管理条例》依然有效的话,那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建设,银行个人黄金业务的开展都是违法的,人民银行本身是以身示法;如已废止,而又把终止的法规做为新法出台的依据此不荒唐?另外法规建设滞后带来的更大恶果是,黄金统收统配的法规实际已废止,而新的又没有建立,于是出现众多的法制灰色区。
第四、中国缺乏大量既懂国际市场经营又熟悉国内市场状况的金银投资人才,市场各方参与者也缺乏先进科学的投资理念和敏锐的投资意识。
因此,人才的缺乏将给市场造成高昂的人力成本,所以不断扩充人才方可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黄金投资的独特魅力黄金作为一种投资品,既有一般投资品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
从一般投资品的共性来看,黄金与其他普通投资品一样,其投资价值是通过买卖差价体现出来。
短期内,黄金价格会因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