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材料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21天说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一位整形医学专家马尔茨博士。

他发现对于截肢患者来说,手术后的头21天中,他们往往不适应已经失去的身体部分,经常仍然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而21天后,他们就不再无意识地要去“使用”它了,已经习惯了他们截肢后的状态。

从马尔茨博士发表了他的这个临床发现以后,人们渐渐地认同了他的观点。

经过大量现实事例的验证,绝大多数人可以用21天的时间打破或养成一种习惯。

21天效应是说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l天时间。

所以,人的行为暗示,经2l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

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

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

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

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

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其实这就是习惯。

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

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21天改变行为的5项注意:
1.给自己一个启动改变的仪式。

可以正式地写在日记上或是向重要的朋友宣布,这让我们改变的行动么那个有一个明确的开始,也可间接起到监督作用。

2.把每天的收获记录下来。

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每天的变化,为改变行动写下一个21天的体验日记。

3.改变一个习惯而不是多个。

同时改变多个旧行为,却很可能一个改变也无法真正完成,只是完成一个改变,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4.只要改变就奖励自己。

只要自己有进步,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巩固它,让自己坚持下去。

5.坚持21天-90天。

坚持21天,一个新的行为就可能成为新的习惯了;但如果你要改变一个相对顽固的习惯,那么就坚持90天。

要成功,就马上准备有所付出吧!这就是每天你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1.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不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说声:“太好了,机会来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的情绪,一旦发生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

6.行动前,预先做计划。

7.学习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做有利于学习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写点日记,不要太依靠记忆。

11.随时记录想到的灵感。

12.把重要的感想、方法写下来,随时提示自己。

13.走路比平时快30%,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5.听心跳一分钟,在做重要的事情,疲劳时,紧张时,烦躁时……
16. 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觉。

17.说话有力,感觉自己的声音能产生感染力的磁场。

18. 节俭。

19.控制住不要让自己作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0.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21. 时常运用“头脑风暴”,利用脑力激荡提升自己创新能力。

22. 恪守诚信,学会原谅。

建平中学德育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