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拾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下学期押题卷二含解析

云南拾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下学期押题卷二含解析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下学期押题卷(二)(含解析)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根据玻尔理论,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A. 原子的能量增大B. 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C. 最多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 由n=2跃迁到n=1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答案】B【解析】【详解】AB.根据波尔理论,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的能级降低,能量减小,电子轨道半径减小,根据222e vk mr r=可知,电子动能变大,选项A错误,B正确;C.最多发出246C=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C错误;D.由n=4跃迁到n=3能级差最小,则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选项D错误。

故选B。

2.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B.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VC. P向左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D. P向左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甲可知,周期为T=2×10-2s,频率1==50HzfT故A正确;B.由甲图可知,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310V,则其有效值为12U==220V 根据1122U n U n=解得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2220100U=V=2.2V 故B错误;C.根据U1I1=U2I2所以122211I U n I U n==则P向左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不变,故C错误;D.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 2=22U RP 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大,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减小,故D 错误。

故选A 。

3.如图所示,在x >0、y >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

现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从x 轴上的某点P 沿着与x 轴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场。

不计重力影响,则可以确定的物理量是( )A.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B. 粒子运动的半径C. 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的速度偏转角D.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答案】D 【解析】【详解】AC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于P 点位置不确定,粒子从x 轴上离开磁场或粒子运动轨迹与y 轴相切时,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最大,为max 300α︒=粒子在磁场中的最长运动时间maxmax3002π5π3603603m mt T qB qBα︒︒︒==⨯= 粒子最小的圆心角为P 点与坐标原点重合,最小圆心角min 120α︒=粒子在磁场中的最短运动时间minmin 12π36033mt T T qBα︒===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为2π5π33m mt qB qB≤≤说明无法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和粒子的偏转角,故AC错误;B.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于P点位置不确定,粒子的偏转角不确定,则无法确定粒子的运动半径,故B错误;D.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2vqvB mr=且2πrvT=则得2π=mTqB说明可确定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导轨之间接有电阻R.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现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减小,ab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b到aB. ab中的感应电流逐渐减小C. ab所受的安培力保持不变D. ab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得,a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a 到b,A错误;B.由于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SEt∆=∆得,感应电动势恒定,则ab中的感应电流不变,根据2P I R=可知电阻R消耗的热功率不变,B错误;C .根据安培力公式F BIL =知,电流不变,B 均匀减小,则安培力减小,C 错误;D .导体棒受安培力和静摩擦力处于平衡,f F =,安培力减小,则静摩擦力减小,D 正确. 5.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增大为原来的4倍,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轨道半径之比为4∶1 C. 周期之比为4∶1 D.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B 【解析】【详解】AB.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22Mm v G m r r ==224m r Tπ=m 2ωr =ma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GMr,其动能E k =2GMm r ,由题知变轨后动能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变轨后轨道半径r 2=14r 1,变轨前后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r 1∶r 2=4∶1;向心加速度a =2GMr,变轨前后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1∶a 2=1∶16,故A 错误,B 正确;C.卫星运动的周期234πr T GM=,变轨前后卫星的周期之比12T T =3132r r =81,故C 错误; D.卫星运动的角速度3GMr ω=,变轨前后卫星的角速度之比12ωω=3231r r =18,故D 错误. 6.如图所示,O 是一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三条等势线,负点电荷q 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实线所示的轨迹从a 处运动到b 处,然后又运动到c 处.由此可知( )A. O 为正电荷B. 在整个过程中q 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C. 在整个过程中q 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 在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零【答案】CD 【解析】【详解】粒子的所受合力的方向大致指向轨迹的弯曲的方向,知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背离点电荷向外,知O 为负电荷.故A 错误.从a 处运动b 处,然后又运动到c 处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故B 错误.越靠近点电荷,电场线越密,则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则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 正确.初末位置在同一个等势面上,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根据W=qU ,知电场力做功为零,故D 正确.故选C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通过轨迹的弯曲大致判断合力的方向,会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动能的变化,知道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7.疫情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在配送、清洁、消毒等方面的应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相关人员的感染风险,对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某公司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对比甲乙两辆车的运动,两车在开始计时时刚好经过同一位置且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在t =3s 时,两车第一次相距最远B. 甲车某些时刻加速度大小为零C. 在t =6s 时,两车又一次经过同一位置D. 甲车t =6s 时的加速度与t =9s 时的加速度相同 【答案】AB 【解析】【详解】A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03s ~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甲在前乙在后,距离越来越远,36s ~内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距离越来越近,所以3s t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第一次距离最远,故A 正确;B .v t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为加速度,图像的斜率可以为0,所以甲车的加速度可以为0,故B 正确;C .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前6s 内,乙的位移比甲的大,故C 错误;D .甲车在6s 时和9s 时加速度方向不同,故D 错误。

故选AB 。

8.如图所示,a 、b 、c 分别为固定竖直光滑圆弧轨道的右端点、最低点和左端点,Oa 为水平半径,c 点和圆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53α︒=。

现从a 点正上方的P 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1kg 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经圆弧轨道飞出后以水平速度3m/s v =通过Q 点。

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1m R =,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sin 530.8︒=,cos530.6︒=,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球从P 点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4.5JB. P 、a 两点的高度差为0.8mC. 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3ND. 小球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m/s 【答案】AC 【解析】【详解】ABD .小球从c 到Q 的逆过程做平抛运动,小球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3m/s 5m/s cos 0.6c v v α=== 小球运动到c 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4tan 3m/s=4m/s 3cy v v α=⋅=⨯则Q 、c 两点的高度差224m 0.8m 2210cyv h g ===⨯设P 、a 两点的高度差为H ,从P 到c ,由机械能守恒得21cos 2c mg H R mv α+=()解得0.65m H =小球从P 点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cos 1100.6510.60.8J 4.5J W mg H R h α=+-=⨯⨯+⨯-=()()故A 正确,BD 错误;C .从P 到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12b mg H R mv +=()小球在b 点时,有2bv N mg m R-=联立解得43N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3N ,故C 正确。

故选AC 。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动能定理的验证,将带有遮光条的物块放在气垫上,用细绳连接并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在靠近滑轮的位置固定一光电门,已知物块和钩码的质量分别为M 、m ,重力加速度为g 。

该小组的同学完成来如下操作: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来遮光条的宽度,如图2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mm ; (2)将物块由远离定滑轮的一段无初速度释放,并测出释放点距离光电门的间距s ; (3)记录遮光条的挡光时间t ;(4)多次改变s ,重复(2)(3),如果利用图像完成实验的验证,该小组的同学用s 为纵轴,21t 为横轴,发现该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该图像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答案】 (1). 1.880 (2). 22()1()2m M d s mg t+=【解析】【详解】(1)[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1.5mm 38.00.01mm 1.880mm d =+⨯=; (4)[2].物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dv t=根据动能定理得2211()()()22d mgs m M v m M t=+=+ 解得22()1()2m M d s mg t+=10.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定电压表V 1的内阻,可选用的器材如下:A .待测电压表V 1:量程3V ,内阻约3kΩB .电压表V 2:量程15V ,内阻约20kΩC .电流表A :量程3A ,内阻约0.1ΩD .定值电阻R 0:9.0kΩE .滑动变阻器R 1:0~200ΩF .滑动变阻器R 2:0~2kΩG .电源E :电动势约为12V ,内阻忽略不计 H .开关、导线若干(1)现用多用电表测电压表V 1的内阻,选择倍率“×100”挡,其它操作无误,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V 1的内阻约为 Ω.(2)为了准确测量电压表V 1的内阻,两位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甲和乙两个测量电路,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更合理,并在实物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图补充完整.(3)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 (选填“R 1”或“R 2”).(4)用已知量R 0和V 1、V 2的示数U 1、U 2来表示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 . 【答案】(1)3400; (2)乙;连图如图; (3)R 1; (4)1021U R U U【解析】试题分析:(1)用多用电表测得的电压表的内阻为34×100Ω=3400Ω;(2)甲图中,因为电压表V 2的电阻与R 0阻值相当,通过电压表V 2的电流不能忽略,故用通过R 0的电流作为通过V 1的电路,则误差较大;故用乙电路较合理;电路连接如图;(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电路,故用选取阻值较小的R 1;(4)根据欧姆定律可知:10112121VU RURU U U UR==--考点: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名师点睛】此题使用电压表及定值电阻测定电压表的内阻;关键是要搞清实验的原理,认真分析实验可能带来的系统误差,结合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来处理实验的结果;此题是伏安法测电阻的改进实验,立意较新颖,是一道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好题.11.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答案】(1)EB=21tan2vθ;(2)t=2tandvθ【解析】试题分析:(1)设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粒子质量与所带电荷量分别为m和q,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并设其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qv0B =2vmr①由题设条件和图中几何关系可知:r=d ②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粒子进入电场后沿x轴负方向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x,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 x③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x=a x t,2xvt⋅=d ④由于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有:tanθ=0x v v ⑤由①②③④⑤式联立解得:E B =201tan 2v θ (2)由④⑤式联立解得:t =02tan d v θ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交替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属于中档题.12.如图所示,半径未知的14光滑圆弧AB 与倾角为37°的斜面在B 点连接,B 点的切线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