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的调研报告青岛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青岛市妇联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与制约,一部分大龄青年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为了解我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未婚的原因,市妇联对我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大龄未婚青年指年龄为28岁至40岁的未婚人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和结构特点(一)大龄未婚青年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男性400人,女性572人,分别占 %和 %。

女性多于男性。

从年龄结构来看(表一),28—30岁的有562人,占 %;31—35岁的有292人,占 %;36—40岁的有118人,占 %。

其中,男性三个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 %、34%和 %;女性分别为 %、 %和 %。

大龄未婚青年主要集中在28—35岁,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但35岁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高于男性。

表一:大龄未婚青年的年龄结构年龄性别28—30岁31—35岁36—40岁男性22213642女性34015676合计562292118(二)大龄未婚青年的学历结构接受调查的972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00人,占 %;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252人,占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444人,占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4人,占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32人,占 %。

从学历结构看(表二),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都比女性高,男性分别为11%和 %,女性分别为 %和 %。

分年龄段看,36—40岁年龄段女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为 %,女性为 %;而这一年龄段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例男性又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分别为 %和 %。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婚人员的比例逐步增多,在三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和 %;而男性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婚人员的比例则是逐步减少,在三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和 %。

表二:大龄未婚青年的学历结构第 3 页共17 页学历年龄高中及以下学历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28—30岁2824408810818042464231—35岁141442523864第 5 页共17 页1812836—40岁21862424306242合计445688 16427478662012(三)大龄未婚青年的职业和收入结构从接受调查人员的职业分布来看(表三),国家公务员有258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244,科研人员有18人,高校教师有164人,中小学教师有40,医护人有员40,普通职员有110人,自主创业者有48人,其他50人,分别占 %、 %、 %、 %、 %、 %、 %、 %和 %。

男性和女性在职业分布上的差别不是很大,但男性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科研、自主创业的人员比例高于女性,男性在三个职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 %和7%,女性分别为 %、 %和 %;女性在国家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和普通职员中的人员比例高于男性,男性在四个职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 %和9%,女性分别为 %、 %、 %和 %。

表三:大龄未婚青年的职业结构职第7 页共17 页业性别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普通职员自主创业者其他男性10211210666362828女性1561328982834742022合计25824418164第9 页共17 页401104850从接受调查人员的收入状况来看(表四),月收入在XX 元及以下的有316人,在XX元—3000元的有362人,在3001元—5000元的有236人,在5001元—8000元的有42人,在8001元—10000元的有6人,在10000元以上的有8人,分别占 %、 %、 %、 %、 %和 %。

其中,男性月收入在XX 元及以下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6%;女性月收入在XX元—3000元所占的比例最高,为 %。

但男性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所占的比例比女性高,男性为 %,女性为 %。

表四:大龄未婚青年的收入结构月收入性别XX元及以下XX元—3000元3001元—5000元5001元—8000元8001元—10000元10000元以上男性1441181121862女性172244124第11 页共17 页246合计3163622364268二、大龄未婚青年的择偶意向和男女两性差异分析大龄未婚青年在择偶意向和标准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绝大多数人最看重对方的人品,对学历、家庭背景等方面则不大在意。

但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对方的容貌,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对方的学历和职业。

在回答最看重对方什么条件问题时,有 %的人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性格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容貌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职业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学历放在第一位, %的人把家庭背景放在第一位。

但男性和女性对容貌的要求却有很大差异,有11%的男性把容貌放在第一位,仅有 %的女性把容貌放在第一位。

在对待学历和职业方面,分别有1%的男性把两者放在第一位,而女性则有 %和 %的人把学历和职业放在了第一位。

2、多数人将国家公务员作为自己选择对象的理想职业,男性选择教师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选择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自主创业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同时,女性绝大多数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高,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低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在回答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什么职业时,有 %的人选择国家公务员, %的人选择教师, %的人选择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者,分别有 %的人选择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选择普通职员的人仅有 %。

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教师职业的占到了 %,而女性仅有 %。

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和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是 %和 %,而男性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和 %。

同时,女性选择国家公务员职业的比例也比男性高个百分点。

这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希望自己的对象从事有地位、有高收入的职业。

有 %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男性的比例是12%。

有 %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高,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高的比例是 %。

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收入低的男性的比第13 页共17 页例是14%,女性仅有 %。

3、多数人希望自己的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女性比男性对学历的要求更高。

在回答希望自己的对象具有什么学历时,有 %的人选择大学本科学历, %的人选择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但男性选择大学专科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了 %,而女性所占的比例为 %。

女性选择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 %,而男性所占的比例为11%。

同时, %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的学历高,没有1名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的学历低;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的学历高的仅占 %,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学历低的占到了 %。

4、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和对象的年龄差距在5岁以下较为合适,而男性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小,女性则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大。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和自己的年龄相差多少最合适时,有 %的人选择2岁及以下, %的人选择3岁—5岁, %的人选择6岁—10岁, %的人选择10岁以上。

但选择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占到了 %,男性仅占 %。

选择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占了58%,女性仅占 %。

选择自己的对象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的比例,男性和女性基本一致,分别是21%和 %。

5、男性和女性对自己对象身高的要求差异明显,绝大多数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高,而多数男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矮或身高差不多。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在身高方面怎样合适时,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高,仅有6%的男性选择比自己高;有58%的男性选择比自己稍矮些,仅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矮;选择两人身高差不多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和 %;选择无所谓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和 %。

6、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和对象之间的性格应该互补,女性认为两人性格相同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认为两人性格互补的比例高于女性。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在性格方面怎样合适时,有 %的人选择两人性格互补,其中男性为 %,女性为 %;有 %的人选择两人性格相同,其中男性为 %,女性为 %;选择无所谓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13%和 %。

7、男性和女性对自己对象工作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绝大多数女性希望自己的对象比自己工作能力强,而多数男性希望两人差不多或无所谓。

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对象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怎样合适时,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强,仅有12%的男性选择比自己强;有 %的男性选择比自己稍差些,仅有 %的女性选择比自己差;选择两人差不多和无所谓的男性比例分别是42%和 %,而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和 %。

这说明,女性对自己的对象在工作能力等方面条件的要求比男性要高。

三、大龄青年未婚的原因及择偶途径第15 页共17 页造成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分析的男女两性在择偶意向和标准方面的巨大差异是造成大龄青年择偶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中,有 %的人表示自己谈过,但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其次,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社交活动少,从而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找对象,是造成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另一主要原因。

有 %的人认为自己生活、社交圈子小,没机会找对象;有 %的人认为自己工作繁忙,没时间找对象;另有 %的人认为自己经济、生活压力大,不敢结婚。

此外,选择独身主义者、不想结婚,追求自由、不愿承担婚姻的责任或为婚姻所束缚,有固定的异性朋友、不在乎婚姻形式的被调查者的比例分别占 %、 %和 %。

在择偶的形式和途径方面,多数人选择自主相识。

认为两个人应该自己相识交往的被调查者的比例占 %。

其次,有 %的人希望通过经亲人、朋友介绍找对象。

希望自己和对象之间是同学同事关系的人占到了 %。

有 %的人希望通过参加有针对性地交友活动找对象。

另有 %的人希望通过互联网络找对象。

希望通过媒体征婚和婚介机构找对象的人最少,分别只有 %和 %。

婚姻家庭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解决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帮助大龄青年结成婚姻、组成家庭、维系家庭和谐,一方面可以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大龄青年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