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血液[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1.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2.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A.石蜡切片、HE染色B.冰冻切片、HE染色C.涂片、H-E染色D.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E.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3.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外周血红细胞均无细胞器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4.我国正常成年女性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50g/L血液~150g/L血浆~110g/L血液~140g/L血液~100g/L血液5.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A.残留的核糖体B.残留的高尔基复合体C.残留的线粒体D.残留的溶酶体E.残留的核染色质6.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天天天天年7.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8.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A.细胞大小B.细胞核形态C.有无嗜天青颗粒D.有无特殊颗粒E.有无吞噬功能9.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A.细胞大小B.细胞核形态C.有无嗜天青颗粒D.颗粒的数量E.颗粒的染色特点10.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11.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圆形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B.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C.来自多核巨细胞D.细胞核常分4~5叶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13.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B.胞质内无颗粒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D.核多呈肾形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14.关于血小板描述错误..的是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片B.在血涂片上呈不规则形C.胞质中有紫红色的血小板颗粒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外周血液内血小板数低于多少为血小板减少症×109/L(50万/ul)×109/L(1万/ul)×109/L(10万/ul)×109/L(20万/ul)×109/L(30万/ ul)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A.胎儿羊膜血管B.胚胎卵黄囊血岛C.胎儿肝血窦D.胎儿脾红髓E.胚胎尿囊17.构成造血组织的支架是A.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B.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C.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D.血窦或淋巴窦E.网状纤维和巨噬细胞18.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形态可识别时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B.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C.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D.细胞核由大变小E.红细胞核消失19.下列对骨髓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B.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成为黄骨髓C.黄骨髓内尚保留少量幼稚血细胞,故仍有造血潜能D.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B淋巴细胞均来自骨髓(二) 判断题1.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而网织红细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2.F一般地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越多表明细胞功能越强,外周血液中杆状核和2叶核的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发生障碍。
3.外周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均较少,但两者的重要意义是均与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
4.F骨髓是唯一的终身性造血器官,而且可生成各种功能成熟的血细胞。
5.人体骨髓内含有较多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故可作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某些血液病患者。
6.正常血浆内无有形成分,但在凝血时则出现丝状有的形成分并参与组成凝血块。
(三) 填空题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色的为血浆;下层猩红色色的为血细胞;中间薄层色的为灰白色的血小板和白细胞。
2.血液涂片通常采用的是_Wright____或_瑞氏_____染色法。
3.红细胞数量少于__31012/L ____或血红蛋白量低于__100g/L____,则为贫血。
4.正常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总数是_(4-10)109/L 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_50-75_____,嗜酸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__0-1____,淋巴细胞占__25-30____,单核细胞占__3-8____。
5.血细胞中的__shisuanlixibao____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它们均可分泌__zuan____、__baisanxi____和_gansu_____。
6.红细胞直径约,形态呈suanaoyuanpan 状,中央较周边较。
成熟红细胞无,也无。
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
7.红细胞寿命约为______,衰老的红细胞大多在______和______等器官内被______吞噬。
8.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成熟的红细胞。
用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进入外周血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新生儿可达。
9.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之为______,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______。
10.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又依其的嗜色性分为、和三种。
无粒细胞又分为和两种。
11.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和。
该细胞能灭活从而过敏反应。
12.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总数增加,细胞比例增高。
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细胞数增多。
13.淋巴细胞根据发生部位、形态结构、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特点可分为t 、 B 和NK 三大类。
14.血小板是由骨髓内的_____的胞质脱落而形成,它在____中起重要作用。
15.红细胞和粒细胞等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16.人胚胎时期的、、和均能造血,出生后是终生造血器官。
17.红骨髓主要由和构成。
前者又主要由和组成。
18.造血干细胞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和。
(四)名词解释1.血像2.reticulocyte3.neutrophil4.巨核细胞5.hemopoietic stem cell6.造血祖细胞(五)简答题1.试述血液的组成成份及各组成成份的正常值。
(六)论述题1.试比较三种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试述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章参考题解](一)单项选择题1 .C2 .D3 .A4 .D5 .A6 .D7 .D 8 .D 9 .E(二)判断题正确: 1,3,5,6错误:2.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越少表明细胞功能越强,外周血液中杆状核和2叶核的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甚佳。
4.骨髓是唯一的终身性造血器官,可生成多种功能成熟的血细胞,但T淋巴细胞不是在骨髓中生成。
(三)填空题1.淡黄色,血浆,猩红色,红细胞,灰白色,白细胞与血小板2.Wright, Giemsa(瑞氏,姬姆萨)3.31012/L(300万/ul),100g/L(10g/100ml)4.(4-10)109/L(4000-10000个/ul),50%-70%,%-3%,0%-1%,25%-30 %,3%-8%5.嗜酸性粒细胞,组胺,白三烯,肝素6.μm,双面凹圆盘状,薄,厚,细胞核,细胞器,血红蛋白7.120天,脾,肝,巨噬细胞8.未完全,煌焦油蓝,核糖体,1~3,%~1%,3%~6%9.溶血,血影10.特殊颗粒,特殊颗粒,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11.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组胺,减轻12.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13.T细胞,B细胞,NK细胞14.巨核细胞,止血和凝血15.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16.卵黄囊,肝,脾,骨髓,红骨髓17.造血组织,血窦,网状组织,造血细胞18.很强的增殖潜能,多向分化能力,自我复制能力(四)名词解释1.血像: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价值。
2.Reticulocyte:网织红细胞,是指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3天后,残留细胞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新生儿可达3%~6%。
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对血液病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3.Neutrophil: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细胞核常呈分叶核,或为杆状。
胞质内含有两种颗粒:特殊颗粒较小,占80%,中性,染为淡红色,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等,较大,占20%,染为淡紫色。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和杀灭细菌。
4.巨核细胞:位于骨髓,是形成血小板的细胞。
始于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经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形态呈不规则形,直径50~100μm。
核巨大呈分叶状,胞质中有许多血小板颗粒,细胞膜内陷形成分隔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胞质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
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到血窦腔,小片胞质脱落形成血小板。
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5.hemopoietic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最早起源于人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分布在红骨髓,其次在脾、肝、淋巴结和外周血中也有少量分布。
一般认为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胞质富含核糖体。
其特性是:①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②有多向分化能力,能分化形成不同的祖细胞。
③有自我复制能力,故造血干细胞可终身保持恒定的数量。
6.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因此也称定向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无自我复制能力,其数量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
造血祖细胞保持高度的增殖能力,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分别分化为形态可辨认的各种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