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探索”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0日07版)编者按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
作为“枫桥经验”的诞生地,浙江诸暨市近年来围绕矛盾化解、司法公正、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丰富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续写了“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时代篇章。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诸暨枫桥、大唐、新店子、江藻等地,通过实地查看、集中座谈、单独访谈等方式,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就诸暨发扬“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朴实醇厚的民风社风,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走在诸暨的大街小巷上,调研组深切感受到,这座因“枫桥经验”而闻名的城市,处处透显出祥和的气氛和发展活力。
从浦阳江到东白山,从汤江岩到白塔湖,在这块千年古越大地上,古韵新姿交相辉映,宜人宜居宜业的独特魅力愈发令人神往。
五十多年前,诸暨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诸暨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德治涵养文明建设,以法治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截至2017年,诸暨市已连续12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县(市、区),枫桥镇连续三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1、“以德润心”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认同“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调研组了解到,诸暨市近年来以正家风、兴家教为立足点,以“传承·养成”为主线,大力推进家风家教建设,将主流价值融入家庭教育。
诸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孔羽介绍,诸暨在全市开展“全民议家风”、“我爱我家”立家训、身体力行“传家礼”等活动,以核心价值涵育家风,挖掘弘扬了“江藻钱氏家训”“同山边氏家规”等独具特色、洋溢着浓厚家国情怀的家规家训,形成了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的良好氛围。
同时,诸暨还开展“开蒙礼”“祈福礼”“成人礼”等各类传家礼活动,并整理创作长幼、洒扫、持家等“家礼十循”,纳入全市中小学德育教育。
诸暨是越国故都,为发挥吴越文化怡情养志、滋养心灵的作用,该市推进实施了传统文化研究工程,梳理於越文化、西施文化、南孟文化、耕读文化等蕴含的思想理念和传统美德,如“卧薪尝胆、坚忍不拔”的勾践精神,“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木柁”精神等,使之成为涵养主流价值、涵育美德善行的重要源泉。
据了解,诸暨推出了《暨阳好故事》《乡村道地》等传统文化媒体专栏,整理出版《越中名人录》等精粹典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文化公园、社区文化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网络、融入生产生活,不断用流淌千年的文化精髓滋养诸暨人的精神世界。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诸暨城区还设立了“浣江书房”“浣江书吧”“漂流书亭”,开展“全民阅读节”“图书馆之夜”等主题活动,如今,阅读已成为诸暨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
黛瓦白墙,立柱石鼓,“吴墅古祠”的匾额与“文化礼堂”的标识相映成趣……走进江藻镇吴墅村,文化礼堂大门两侧的“红黑榜”格外醒目,红榜上数位“好婆婆”“好媳妇”胸戴大红花,笑得很灿烂。
“现在村民们都有了这样一种共识,上红榜,有面子;上黑榜,太丢人。
”村党总支书记卢保千告诉调研组,2014年,村里开始设置红黑榜,对做得好的,例如对“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学子、美丽庭院予以红榜表彰;对做得不好的,上黑榜警示。
目前,诸暨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载体,组织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最美家庭和好邻居、好媳妇等评选,组建草根宣讲团、文艺宣讲团,用快板、歌曲、小品等形式,开展“道德模范进礼堂”巡演,弘扬“最美精神”。
调研组了解到,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民风社风的作用,诸暨实施了《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设立好人基金,开展“发现最美诸暨人争做最美诸暨人”“善行暨阳”等活动,涌现出了器官遗体双捐献者何赛军、“献血达人”吕小祥、“诚实守信”楷模李云海等先进典型。
同时,市里还开设了“美在身边”专栏,通过市民公园“最美笑脸墙”、微广播剧《最美诸暨人》等载体,广泛传播最美形象、最美声音。
为保证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诸暨市大力推进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实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定期曝光,建立行政部门、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舆论媒体“四位一体”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同时,诸暨还建立“文明出行我先行”“礼让斑马线”等机制,全市机关干部以及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驾驶员人人承诺文明开车,使“礼让行人”从文明倡导变为刚性约束。
2、法治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根本保障枫桥镇下西湖村两兄妹因赡养老人发生口角,哥哥打伤了妹夫。
经“老杨调解中心”退休民警杨光照调解后,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握手言和。
枫桥镇派出所教导员吴嘉军告诉调研组,“老杨调解中心”创立于2008年,如今已成为枫桥派出所的招牌,“有难事,找老杨”也成为枫桥镇群众的口头禅。
在调解实践中,“老杨调解中心”创造了依法疏导法、换位思考法、联动调解法等民间纠纷“调解七法”,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1700余起,调解成功率97.8%,调解满意率100%,杨光照也被司法部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
调研组了解到,诸暨市已建立起“党政领导、综治牵头、法院主导、多方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包括9大专业调解机构、810家调解组织、3375名人民调解员,目前已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自2014年至今,累计诉前引导调解成功约15600件,诉中委托调解成功约4900件,诉前纠纷化解率居全省第五位。
今年1月,诸暨成为浙江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试点地区后,市里对综治调解、专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等多元解纷资源进行了线上整合,并取得明显效果。
运行半年来,诸暨法院引导调解的案件比例由100%逐月下降至58%,当事人和调解机构主动上线化解矛盾纠纷达42%。
为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诸暨还建立了网上法律公共服务平台,兼具直播普法、法律公共服务调度、舆情预警等功能,同时组建了法律义工服务团队、普法讲师团等,启动“点单式”普法,构建起立体式、全覆盖普法格局。
比如,市公、检、法、司联合打造的网络普法直播平台,用讲故事、话家常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融进普法解读中。
市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王知礼以“法官揭露电信网络诈骗‘潜规则’”为主题,梳理了诸暨法院审理经办的网络诈骗典型案件、犯罪分子特点等,并实时回答了网友提问,直播进行45分钟,吸引了7.9万人在线观看。
市司法局把“12348”法律援助热线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打造“一站式”法律援助窗口服务,2017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49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569万元。
为便利群众和提升服务质量,诸暨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目标,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
目前,全市27个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已实现“无差别受理”全覆盖,群众到“一扇窗”就能办成“一件事”。
同时,市里还深化应用平台、共享信息数据向基层延伸开放,建成“一证通办”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市级实现“一证通办”事项为290项,镇级实现“一证通办”事项183项,村级实现“一证通办”事项76项。
镇级能审批的即时审批,镇级不能批的通过互联网上传市中心窗口审批,有关文件证书通过免费快递或镇村代办员送证上门,真正实现了“就地办理、远程办结”,办事不出村。
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市公安局开发“安心租”APP,具有房屋租赁多重安全保障、招工用工无缝对接、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等多项功能。
目前,APP上已有1000多家企业和7000多间房屋信息可供选择。
店口镇派出所牵头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之家”,组建流动人口党支部,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
直埠镇紫草坞村对闲置房屋进行“集约化”改造,创建了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新模式,做到了“政府放心、村民开心、租户暖心”。
在大唐镇综合信息指挥室,调研组看到,大屏幕上综治工作、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个平台”中上报信息、处理情况一目了然,“网格地图”可实时查看驻村网格员的位置及四个村级服务中心工作的实时画面。
据介绍,群众发现问题,可通过“四个平台”APP、政务服务热线(12345)、微信公众号、网格员等多渠道反映,平台进行分级处理,建立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反馈督查的完整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了“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综合指挥系统”的基层治理架构。
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2376个,配备网格员6495名,2017年全市累计上报各类信息35.3万余条。
3、“草根力量”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儿啊,妈贷了款,咱现在能热热闹闹地把你的婚礼办了。
”由村民杨桂平、卢永平等自编自演的小品《办酒风波》,勾起了村民们的回忆。
几年前,吴墅村村民卢某要结婚,寡母李某碍于面子、排场,虽然家里已债台高筑,仍硬着头皮贷款办婚礼,闹得一家人苦不堪言。
为扭转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村两委在听取村民意见后,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喜事移风易俗倡议书,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喜事酒席每桌不超过800元,白事酒席每桌不超过600元,酒类、饮料每桌不超过100元……如今在诸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办”的风尚已经形成。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诸暨市546个村(居)全部完成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制定修订工作,内容涵盖家庭生活、邻里关系、村风民俗、社会治安等,其中突出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
同时,诸暨还探索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考评,建立道德评议堂,推行守约红黑榜,使村规民约真正发挥移风易俗、淳化民风的作用。
乡贤文化底蕴深厚,是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力量。
诸暨积极培育乡贤群体,吸收优秀乡贤进入基层党组织,支持乡贤依法参加村委、“两代表一委员”选举,聘请乡贤担任“外挂村干部”“镇长顾问团”,全市共建立乡贤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顾问团53个,构建起“乡贤参与、镇级管理、村级自治”的乡村管理新格局。
同时,诸暨在全市派出所推行110矛盾调解“乡贤治理”模式,筹建“乡贤资源库”,建立“乡贤治理”参与、联络、培养、评价机制,落实乡贤调解“以奖代补”。
目前,一大批立场坚定、作风优良、仗义执言的老干部、老党员、经商能人脱颖而出,利用特有的亲缘、人缘和地缘优势,当好“老娘舅”,做好“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