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及答案4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及答案4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四套)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政府区别于传统专制政府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由“统治型政府”向“()政府”的转变。

A.管理型B.监督型C.控制型D.服务型2.介绍也有(),一般而言,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女子。

A.高低之分B.先后之别C.贵贱不同D.门户之见3.坚持自身经营的独特性,不论经营单项、专项、多项或综合等业务,都不与其它部门合作的公共关系公司是()。

A.合作型公司B.专项业务服务公司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D.独立型公司4.公共关系所收集的信息具有()性和社会性。

A.微观B.宏观C.直观D.真实5.2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 )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便是人性文化逐渐抬头的有力体现。

A.梅耶B.伯尼斯C.艾维·李D.巴纳姆6.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 )。

A.强化舆论,扩大影响B.引导舆论,控制形象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D.协调舆论,维护形象7.公共关系协会等公关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和()的群众社团组织。

A.非营利B.非功利C.盈利D.功利8.在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中,按业务内部划分:专门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服务的公司是()。

A.专门业务服务公司B.专项业务服务公司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D.独立型公共关系公司9.组织类型对公共关系行为特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另一个是()。

A.竞争性还是独占性B.竞和性还是独占性C.竞争性还是共享性D.竞和性还是共享性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B.稳定C.逆意D.边缘11.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之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A.强制B.命令C.压力D.影响12.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信息量过大,刺激过度就容易造成公众厌烦情绪,则会产生()。

A.逆反心理B.否定心理C.抱怨心理D.反抗心理13.美誉度是指()。

A.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B.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和信任的程度C.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D.侧重于对组织形象的“量”的评价1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中,处于()形象地位的状态为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

A.低知名度/低美誉度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D.高知名度/高美誉度15.“两级传播论”认为: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A.“负责人”B.“意见领袖”C.“把关人”D.“意见领袖”16.“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

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17.将人口总体顺序编号,用等距法,每隔一定间隔抽出一人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

A.间隔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分区多级随机抽样D.分层异比抽样18.在新闻稿的写作中,导语是整篇新闻的(),是抓住读者注意力的精华所在。

A.实质B.灵魂C.核心D.基础19.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关礼仪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技能。

A.公众传播B.团体传播C.群体传播D.人际传播20.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

A.召见B.引见C.拜见D.参拜21.企业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一是内部沟通,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是()。

A.向外发展,向生产的广度进军B.对外传播,提高市场竞争力C.横向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D.纵向挖潜,向生产的深度进军22.广告主题是由广告目标、()和消费心理三个要素构成的。

A.信息共性B.商品功能C.信息个性D.广告题材23.CI手册是一本阐述企业CI战略基本观点与具体作业规范的()。

11A.目录B.指导书C.索引D.语录24.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公众传播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

A.姿态B.职能C.形象D.沟通25.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的普及的民主,应该发展一系列公众()的社会渠道。

A.社会协商B.政治协商C.经济协商D.议政参政26.公共关系也可称作( )。

A.团体关系B.人群关系C.人际关系D.公众关系27.Co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既可以译作传播,也译作()。

A.沟通B.交流C.过程D.结果28.艾维·李提出:“说真话”、“()”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

A.投公众所好B.凡宣传皆好事C.公众必须被告知D.普遍原则特殊用29.1999年12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省劳动厅举行了我国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上岗考试,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段。

A.广东B.山东C.湖北D.河南30.政府公共关系实际上是()的一种操作方式和过程。

A.专制政治B.民主政治C.独裁政治D.开明政治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1.组织行为不当引起危机有哪几种类型?2.简述企业识别系统CIS及其三个子系统。

3.试根据“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简析组织实际形象的四种状态。

4.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有哪些特点?5.简述流行的特点。

四、论述题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实际说明选择和应用传播媒介的四个基本原则?五、案例分析题美国亨氏集团的母亲座谈会美国亨氏集团与我国合资在广州建立婴幼儿食品厂,但是,生产什么样的食品来开拓广阔的中国市场呢?筹建食品厂的初期,亨氏集团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多次召开“母亲座谈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广泛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征求母亲对婴儿产品品的建议,摸清各类食品在婴儿哺养中的利弊。

之后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根据母亲们提出的意见,试制了些样品,免费提供给一些托幼单位试用;收集征求社会各界对产品的意见、要求,相应地调整原料配比,他们还针对中国儿童食物缺少微量元素,造成儿童营养不平衡,影响身体发育的现状,在食品中加进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锌、钙、铁等,食品配方更趋合理,使产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普遍地受到中国母亲的青睐,于是,亨氏婴儿营养米粉等系列产品,迅速走进千千万万中国家庭。

请问要应用公共关系学的什么知识点,来分析评点该案例。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四套)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D 4.B 5.A6.C 7.A 8.B 9.A 10.B11.C 12.A 13.B 14.D 15.D16.B 17.A 18.B 19.D 20.A21.B 22.C 23.B 24.C 25.D26.D 27.A 28.C 29.A 30.B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1.组织行为不当引起危机有哪几种类型?答:(1)严重的内部事件。

如因劳资矛盾引起的罢工、示威游行、官员腐败等。

(2)工作失误。

如因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浪费、产品质量不合格等。

(3)决策失误。

如商业企业有意出售假冒产品、饮食企业经营不卫生食品,侵犯公众权益等。

(4)纠纷事件。

如消费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等。

2.简述企业识别系统CIS及其三个子系统。

答:(1)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

MIS是企业经营战略、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总的原则、方针、制度、规划、法规的统一规范。

在设计层面上,MIS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经营信条,精神标语、座右铭、经营策略等形式。

(2)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

BIS是以明确而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至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教育、等行为,并扩散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形式。

(3)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

视觉识别系统VIS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是企业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最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与识别的目的。

以上三个子系统相互推衍依存,共同带动企业经营的步伐,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

3.试根据“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简析组织实际形象的四种状态。

答:(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

但同时要注意,知名度越高,美誉度的压力就越大。

因为在公众高度注目的情况下,公众对组织美誉度的要求会变得更加严格和苛刻,美誉度方面即使发生微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组织处于这种公共关系状态绝不是高枕无忧、万事大吉。

如果知名度超过了美誉度,就更应该警觉,以防美誉度跟不上而造成知名度方面的负面压力。

(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其美誉度高于50点,知名度则低于50点。

由于美誉度是形象的客观基础,因此这种状态具有良好的形象推广基础。

其缺陷是知名度偏低,美誉度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大其美誉度的社会影响面。

(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处在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处于50点以下,既没有名气,公众评价也不好。

但因为其知名度低,公众不良印象和评价的影响面也比较窄,负面作用相对比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关系传播工作应该保持低姿态,甚至从“零”开始,首先努力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信誉,争取改善组织的美誉度,然后再考虑提高知名度的问题;或者通过良好的传播控制,使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协调发展。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地扩大知名度,便会使组织的形象地位,滑至象限4的恶劣状态。

(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处在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状态:不仅信誉差,而且知之者甚众。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设法降低已经享有的负面知名度,向象限3转移;再努力挽救信誉,为重塑形象打基础。

或者在特殊的情况下,利用已享有的公众知名度,大刀阔斧地改善信誉,将坏名声迅速转变为好名声,直接向象限I跳跃。

这样的成功例子也不是没有的。

4.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有哪些特点?答:(1)了解内情。

组织内设的公关机构对本组织的业务和人事比较熟悉,因此开展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比较便利。

(2)便于协调。

内设公关部直接受管理层的指导,直接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沟通,便于调整和协调工作。

(3)效率较高。

公关部作为常设机构,能够召之即来,特别是应付突发事件时效率较高。

(4)成本较低。

自设的公关部便于控制预算和投入。

(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