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的起源(情绪心理)

心理学的起源(情绪心理)


15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认识来源 于感觉,而感觉是外部对象作用于感官引起的。 他把人的心灵比作“腊块”,感觉则是外物印在 腊块上的痕迹。他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离 开感觉就不能获得任何真实的知识。
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他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 割的,灵魂是生命的本质,身体是灵魂的个阶段是自然哲学的心 理学阶段,亦即古西腊罗马 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在这一 阶段里,哲学家们把心理状 态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探 讨,分析灵魂的功能或作用, 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 多德。虽然在灵魂的探讨中 有迷信或超自然的观点,但 是有关灵魂的探讨并非服务 于宗教目的。这一点使它同 随后的宗教哲学心理学相区 别。
身心健康
13
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
理性:理性是灵魂中最优秀的部分,当它居于支配 地位时,灵魂就有了“智慧”的德性。
意志:是灵魂中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当它执行理 性的指示,控制欲望时,灵魂就有了“勇敢”的德 性。
欲望:是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当欲望受到控制时, 灵魂就有了“节制”的德性。
1.柏拉图(公元前 427--347年) 古希腊时期的唯心 主义哲学家。他认 为存在着两个世界: 感性世界和理念世 界
身心健康
10
感性世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和我们所能感觉到 的世界
理念世界:先于感性世界和独立于感性世界而存 在的一个“概念”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
柏拉图看到了感性知识的局限性,但否认了感觉的 客观实在性和可靠性,否认理性知识对感性认识的 依赖性,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身心健康
12
既然理性不依赖于感性认识,那么理性是怎样得 到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呢?这里柏拉图利用了 “灵魂不死”、“灵魂转世”的学说,提出了 “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灵魂和理念都是先于肉体而存在的, 是永存不朽的。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就住在在理 念世界里,,早已认识了理念,只是在进入了肉 体以后,受到肉体的玷污而把原有的理念知识给 忘掉了。学习的作用就是只有把已有的知识重新 回忆起来,所以“一切学习都只不过是回忆罢 了”。
柏拉图的灵魂分类法是最早的心理三分法,即认识、 情感和意志。
身心健康
14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年)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 学生,但他并没有完全 继承柏拉图的思想,而 是改弦易张,另立学派, 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他 的《论灵魂》是心理学 史上的第一本专门的心 理学著作。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
人的认识从 哪里来的呢?
5
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经验是 怎样产生的。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 主张,即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心理学史上,我们 称之为经验心理学和理性主义心理学。经验论主 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 于经验。唯理论站在经验论的反面,它推崇理性 判断,认为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构成了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 的主要线索。
身心健康
6
在经验论的基础上产生 了联想主义心理学。联 想主义心理学以“联想” 解释一切心理现象,认 为各种心理元素通过联 想的规律形成各种心理 状态。联想主义心理学 是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 的最高形式。它的出现 代表着哲学心理学向科 学心理学的过渡。
身心健康
7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在1879年科学的心理学独立之前,有关心理学问 题的阐述主要是由哲学家来完成的。哲学的认识 论同心理学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许多哲 学家在阐发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心理学的问题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哲 学心理学”,以便同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相区别。 (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
是流动变化的,转瞬即逝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应该是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理念。理
念来源于理念世界,它独立于具体事物和人的心
理之外,比具体事物更实在、更真实。为什么这
么说呢?因为具体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不能明
确表达其意义。例如,个别的人与一般的人即人
的理念的关系。
身心健康
11
既然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个别事物都是不真实的, 那么我们的感官知觉就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例如 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不 同时间对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感觉,这说明感官知 觉不可靠,所得到的知识不真实。真实的知识应该 来源于理念世界,亦即依靠理性得到的知识。
身心健康
4
第三个阶段为意识的经验心 理学阶段,时间大致起于十 四世纪末止于十九世纪中叶。 包括了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 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心 理学思想。在这一阶段里, 有关心理问题的探讨由灵魂 的功能逐渐转向了认识的起 源、过程和方法等问题。注 意的焦点转向了意识经验起 源的研究。灵魂的心理学开 始让位于意识经验心理学。
Soul
身心健康
3
第二个阶段是宗教哲学的心 理学阶段,相对应的历史时 期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在这 一时期里,宗教神学成为知 识体系的核心,哲学成为神 学的"婢(bi)女",心理学自 然也逃脱不了服务于宗教神 学的恶运。有关灵魂的探讨 成了论证上帝存在的工具。 这一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中心 也是关于灵魂的功能和作用。 哲学家们力图通过灵魂的探 讨来发现上帝统摄人类心灵 的机制。
身心健康
1
自古西腊、罗马时期开始至 1879年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这段 时间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这 段时期内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 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是却 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心理 学在这段时期内是附属于其它 学科的,特别是附属于哲学的。 哲学家在构建其理论的过程中 阐发了许多心理学的思想观点。 这一时期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大 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身心健康
8
在使用“哲学心理学”这一标签时,往往带有贬 低的含义。因为哲学心理学是思辩的、抽象的, 是一种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椅上的心理学",缺 乏实验的基础。实际上,科学心理学也离不开思 辩和理论的推测,同时,哲学心理学尽管没有实 验,但也有经验的支持。
身心健康
9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