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锅内有盐,与焊锡会发生化学反应B.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2.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3.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盛水的杯子加上杯盖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D.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4.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A.熔化放热B.凝固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吸热5.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6.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
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B.32℃C.40℃D.100℃A.127.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二、填空题8.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当地人民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9.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___℃.10.妈妈为欢芯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块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欢芯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小明在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时,壶嘴处不断有“白气”出现.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处有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请解释:(1)“白气”是______(选填“空气中”或“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在壶嘴处看不见“白气”,主要原因是:______.12.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有“白气”生成,但“白气”离壶嘴总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高,从而使水蒸气不易______.13.夏天,吃雪糕可解热是因为冰____________,在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不容易冻坏是因为水____________在严寒的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里的水结冰,司机会在水箱里注入防冻剂.加了防冻剂的混合液不易结冰是因为混合液____________.14.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15.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波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______℃.16.小张同学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如图,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通过A、D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4)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说明问题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四、简答题18.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五、计算题19.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0.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六、作图题21.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_______)22.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_______)七、综合题23.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______)参考答案1.B【详解】用焊锡补过的铁壶烧水,虽然焊锡的熔点小于火炉的温度,但当烧水时,沸水的温度只有100 ℃,而且沸腾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仍为100 ℃,低于焊锡的熔点,所以焊锡不会熔化。
但是炒菜锅内油的沸点为287 ℃,高于锡的熔点232 ℃,所以炒菜锅不能用焊锡补。
故选B。
2.B【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详解】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故选B.3.B【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2)要加快蒸发,可以通过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详解】A. 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 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 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 给墨水瓶加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减,减慢了蒸发,不合题意.故选B.4.C【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的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解:固态的雪熔化为液态的水需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所以融雪时气温下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六种物态变化的掌握,与此题类似的还有“下雪不冷化雪冷”,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5.C【分析】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热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详解】喷出的雾会迅速蒸发,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故选C.【点睛】本题把汽化吸热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了物理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6.B【详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起到暂时止痛作用。
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
故选B。
7.B【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故选B.8.蒸发渗漏【解析】“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小水的蒸发;“坎儿井”也有管道输水,减小了渗漏.9.40【详解】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点睛】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5(30厘米-5厘米)表示,即1厘米表示4℃,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10厘米(15厘米-5厘米)得出液体的温度.10.升华【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冰箱的制冷温度中无法保持固态不断变成气态,即不断升华.在瓶子中无法释放最终积蓄压力导致气化【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1.壶嘴喷出液化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解析】【分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详解】“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这是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但在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水壶嘴口位置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