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_聂庆林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_聂庆林

井渠灌结合区域最显著的特征是地下水埋深比较
适中, 年变幅较大, 一般都在 3 m 以上, 多年平均埋深 3 ~ 6 m。井渠灌结合区主要分布在茌平、高唐西部, 阳 谷县、东昌府区北部, 莘县、临清两县市东部一带, 该区 对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水量的调蓄能力强, 水资源开 发利用较合理, 汛期发生积涝的可能性很小, 地下水资 源总体上呈采补平衡状态。
聊城市 2003 年 1月 1 日地下水观测资料统计显 示, 全市平均地下水埋深为 7196 m, 比 1980 年同期的 3146 m 下降了 4150 m, 最大点埋深达 到了 25115 m。 漏斗面积 (地下水埋深大于 6 m 的区域, 下同 ) 已达 4 580 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 5313% , 地下水埋深大于 10 m 的区域面积达 2 726 km2, 占总面积的 3117% 。主要 分布西部莘县、冠县一带, 埋深在 6 m 以内的区域面积 4 010 km 2, 主 要分布在东 阿、茌平、东昌 府区、阳 谷等 地, 超采问题严重。详细情况见表 1。
213 地下水漏斗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根据 1975~ 2004 年聊城市历年地下水监测资料
分析, 全市地下水漏斗区形成及发展有如下特征: 1975 ~ 1978 年为漏斗区形成阶段, 由于机井灌溉的兴起, 枯 水期漏斗面积最大达到了 500 km2左右, 受汛期降水补 给, 汛后地下水位基本上能够得到恢复;
24
第 30卷 第 3期
地下水
2008年 5月
出: 该区域地下水动态基本特征是水位 高, 年变幅小。 选取的 6 眼代表测井, 1981~ 2004 年多数年份年平均 埋深小于 2 m, 汛期最小埋深小于 1 m, 年变幅在 2 m 以内。引黄灌区主要分布在 东阿、茌平、阳谷、高唐各 县及东昌府区东南部一带, 该区地下水开采量少, 区域 对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水量的调蓄能力低, 易发生汛 期积涝, 地下水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 水资源浪费问题 严重。 21212 井渠灌结合区
布, 严重超采区总面积为 1 083 km2, 主要分布在莘县、 冠县境内。
3 聊城市地下水漏斗区成因分析
311 地下水超采是漏斗区形成的根本原因 聊城市利用机井开采利用地下水起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 70 年代后期至 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 90 年 代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20 世纪 70年代末时, 聊城市 西部的临清、冠县、莘县等地由于地势高亢, 引河、引黄 条件差, 地下水采补就已处于平衡状态; 随着经济建设 快速发展和灌溉农业形成, 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 开采量大幅增加,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采补 出现严重失调, 80 年代后期西部县市区已出现大面积 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而东部引黄条件较好的东阿、茌 平、阳谷等地, 由于地下水回补量大, 相对开采量较小, 地下水仍处于采补平衡状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相继上马, 取用水量急剧增长, 2004 年底全市共有机井 107 332眼, 其中承担城镇供水任务 的机井 190 眼, 工业自备井 558 眼, 宜井区每眼机井控 制面积达 到 84~ 173 亩; 全市有 城市地下 水源地 21 处, 年供水总量 4 61312 @ 104 m3, 2000~ 2004 年共开 采利用地下水 591053 5 亿 m3, 年均开采 111810 6 亿 m3, 占总取水量 4815% , 超过地下水可开采量 17% , 可 见大量超采地下水直接导致漏斗区的形成与扩 展, 详 见表 2。 312 城区工业用水集中开采形成深水漏斗区
分为引黄灌区、井灌区、井河结合灌区等三个分 区, 选 取 20 眼代表性较好的地下 水观测井, 以 1981~ 2004 年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三个不同区域的地下水动态变 化特征。 21211 引黄灌区
从引黄灌区各代表井历年地下水位过程线可以看
[ 收稿日期 ] 2008- 01- 14 [ 作者简介 ] 聂庆林 ( 1956- ), 男, 山东临清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文预报和水资源分析研究。
1978~ 1988年为漏斗面积迅速扩展阶段, 枯水期 漏斗面积由 1 000 km 2逐渐扩大到 3 700 km2, 期间漏斗 面积虽在丰水年份有所减小, 但总体趋势是逐渐扩大。
1989年以后, 漏斗面积相对稳定, 但随丰枯年份或 丰枯季节面积有较大波动。位山灌区三干渠以西为稳 定的地下水漏斗区, 以高唐、茌平城区为中心的局部降 落漏斗区 的面积呈 扩大趋势。受连续 多年的 超采影
4 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策探讨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已对聊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
重影响, 加强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 采取工程和
非工程措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保护地下水资源, 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各
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
411 严格控制开采城区地下水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
2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现状
211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特点 区域内地层除东南部有古生代 地层出露外, 其余
的均被第四系地层覆盖, 厚度一般在 30~ 270 m, 含水 层发育, 除淡水广泛分布外, 还 有咸水、淡水在水平与 垂直方向上相间分布。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及灌溉用水的渗入, 消耗于生产、 生活 用水 的 开 采 和 潜水 蒸 发。全 市 地 下 水资 源 量 131190 2亿 m3, 可开采量为 101042 1亿 m3, 区域分布 自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2008年 5月 第 30卷 第 3期
地下水 G round wa ter
M ay1, 2008 V o l1 30 NO1 3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聂庆林, 高广东, 轩华山, 玉洪超
(山东省聊城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 ] 聊城市地处北方资源性重度缺水区,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8% , 浅 层地下水是西部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 由于长时期的超采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保护地下水 资源形势严峻。根据聊城市历年地下水位资料, 分析了引黄灌区、井灌结合区、纯井灌区的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漏斗区成因及变化趋势, 探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响, 漏斗区中心水位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深水漏斗区的 面积扩大。 214 地下水超采区的区域分布
聊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成果 显示, 超采漏斗区 主要分布在聊城市的西部, 自南向北贯 穿莘县、冠县、 东昌府西南部、临清西部, 面积为 3 812 km2, 茌平县城 区一带漏斗区面积 256 km 2, 其他区域超采区有零星分
表水灌溉入渗, 区内的垂直补给占整个补给量的 85%
~ 90% 以上。城区地表多为
(下转第 29页 )
25
第 30卷 第 3期
地下水
2008年 5月
用程度较低等特点, 因此具有开采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阔的特点, 可广泛用于洗浴、小 区采暖、反季节蔬菜种 植等, 地热资源的有序开发对于长垣县域经济的发展 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表 1 2003年 1月 1日聊城市地下水埋 深分布面积一览表 km2
县市区
东昌府 临清市
冠县 莘县 阳谷 东阿 茌平 高唐 合计
< 2m
42 0 0 0 75 24 149 0 291
2~ 6m
862 35 131 44 704 708 623 613 3 719
6- 10m 10- 14m 14- 18m > 18m 总面积
本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 境内地势平缓, 西南高、 东北低, 地 面平均坡 降 1 /7 500。由于 受黄河 历次决 口、改道和自然侵蚀的影 响, 形成了微度起伏, 岗、坡、 洼相间的平原地貌特征。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59 mm, 主要集中在汛期 6 ~ 9 月份, 占全年总 降水量的 7219%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自东南 向西北依次递 减, 年际与年内变化大。区内有徒骇河、马颊河等骨干 排水河道, 多年平均年地表径流 量 21648 亿 m3, 年径 流系数 01055, 是山东省径流系数较小的地区之一。
21213 井灌区 从井灌区地下水埋深过程线上 看, 该区域地下水
埋藏深度较大, 年平均埋深都大于 9 m, 水位年变幅超 过 3 m, 局部区域地下水埋深超过了 20 m, 并呈逐步扩 大的趋势。井灌区主要分布在莘县、临清西部, 冠县大 部, 东昌府区西部一带, 该区域 地下水超采严重, 降水 和地表水体入渗水量对地下水补给量少, 地下水埋深 持续偏大, 埋深大于 18 m 的深水漏斗区面积居高不 下。
参考文献
[ 1] 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基岩地质图说 明书, 1 9781
[ 2] 沈照理, 等.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19831 [ 3]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 河 南省区域地质志. 地质出版社, 19891 [ 4] 河南省新乡水文地 质工程 地质勘 察院. 河南飘 安集 团有限
公司长飘 3井饮用天然矿泉水评 价报告, 20021
区域内先后建成位山、郭口、陶城铺、彭楼等 4 处 引黄灌区, 总引水 能力达 445 m3 / s, 灌溉面 积 754 万 亩, 受益 区覆 盖 全市 9 个县 ( 市 区 ) 的 大部 分农 田。
1970~ 2003 年 灌区 农业 灌溉 总引 黄 水量 385148 亿 m3, 年均引水 11134亿 m3。
地下水监测资料显示, 县市城区 集中开采地下水 为工业、城市生活供水水源, 使城区地下水资源长期处 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 是形成以城 区为中心的深度 降落漏斗区的主要原因。茌平县、冠 县城区地下水位
已接近海平面, 地下水埋深很大, 再不控制开采, 很容 易引起地面 沉降; 高唐、临清城区 集中开 采深层 承压 水, 已出现局部含水层疏干的现象, 形势非常严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