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8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共 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 社会在经济上的共同点 是:都实行生产资料公 有制和消灭了剥削。
其重大区别集中体现在 分配方式上。共产主义 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 分配。
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的教训: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犯了 “超越阶段”的错误,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如中国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就是对超越发展 阶段的认识,加上一系列左的政策和方针,使经济 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理论的探索:重新认识发展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理论。
2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分析当代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出中国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 阶段的科学判断。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第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 段”。此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六 大、十七大都分别对此理论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与深 入的论述。
6
共产主义形成三个阶段的经济特征 过渡时期的特征
▪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经济特
征---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并存和 斗争。其斗争的结局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和建 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7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特征
①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社会生产由国家统一、有计划地组织。 ③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存在。 ④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在全社会 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
14
第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这个论述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认识社会 主义本质,而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方面 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1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
12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建立
全民所有制建立的途径和采取的形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生产资料归社 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 形式,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 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建立的两条途径:没收官僚资本和赎 买民族资本。
采取的形式:国家所有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1.马恩摆马脱恩了对用未实来验社手会段形去态建进设行共预产测主的义方的法空与想特,点 而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理解未来社会---共 产主义的实现。 2.马恩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建立在发展的观点上的, 从不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把它看成是经常 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1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分两 步走:第一步就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就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 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 经济。这个过渡时期是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开始,到社会主 义公有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为止。根本任务 是把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主体的经济结构,改造成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一)社会主义社会主 要矛盾的解决要求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 决落后的生产力。
1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要求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应当是高度社会化的 现代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但我国是社会生产力水 平较低,不具备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物质基 础。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起社会主义社 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国内一切 问题的基础。
4
一、马、恩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 三个阶段的思想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三 个互相衔接的发展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 的革命转变时期(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第一(低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二(高级)阶段
5
为什么要有过渡阶段?
是因为无产阶级胜利了,取 得了政治上的统治,但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没有建 立起来,而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的,这一经济制度是不可 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的,而 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运 用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的。
13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建立的途径和采取的方式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它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一般说来,它是 与较低的社会化生产程度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建立的途径:通过合作化方法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 的个体私有制。
1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 两极分化
19
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维护公有制和按劳 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如果没有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就根本不可能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可能真正地发展社会生 产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 极分化。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因为我国有十几亿人口, 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 个台阶的速度也会有快有慢。同步富裕既不符合 国情,也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同步 贫穷。所以要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