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作者:解保军, 李锐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名:理论探讨英文刊名: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年,卷(期):2005,(2)被引用次数:1次1.弗洛姆.孙依依爱的艺术 19861.学位论文任燕红爱的求索——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研究2006爱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研究课题,在这个灾难深重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渴望爱、渴望知音、抱怨真爱难求、知音难遇。
美籍德裔犹太学者埃利希·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指出人们追求爱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在于把爱看作一个外在的对象,把爱的获得雷同于物的拥有。
事实上爱是一种人的主动能力,爱是进化了人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使人的本质丰富并且上升的能力,在某种情况下这种能力与艺术的能力类似。
弗洛姆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生活艺术”的应用科学,并且力图把它付诸实践,建立理想中的“健全的社会”,需要不断从自己的心灵上提升境界。
无论是兄弟之爱、母爱、性爱、自爱、以及信仰之爱,都是通向人格完整、灵魂救赎的人生实践。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认为爱的顶点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他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
因此,爱既不是一种飘落在人身上的力量,也不是一种强加在人身上的责任;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
所以,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毫无价值。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如果有人认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政治生活和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其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爱的缺乏。
因此,他对爱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爱是能够解决现代病态社会的根本途径。
弗洛姆在构建他关于爱的理想蓝图的时候,不是冲动地追逐,更多的是倾注于沉稳和理性,这注定了他的理论对人们的影响是循序渐进深远而持久的,而不是热烈而短暂的。
本文正是从这一层次上展开对弗洛姆思想的论述。
本文的论述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现代——爱的危机时代,着重从现代、爱以及威胁人类存在的爱进行阐述;二、讨论爱的哲学源流及其对弗洛姆的影响,主要从仁爱、Eros、Philia、爱在中世纪的展开、爱的自我肯定及其遭难和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的直接因素来叙述;三、全面论述了弗洛姆爱的哲学理论与实践,分别从爱的本质与内涵、爱的具体形式、爱的实践三方面加以展开;四、从现实影响、对弗洛姆哲学思想进行评析,阐述了弗洛姆爱的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局限以及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与借鉴。
2.学位论文方娟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究2006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伦理学家、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秉承其学派的特点毕生致力于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学说的综合,建构了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整个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和浓缩。
本篇论文的主旨是研究弗洛姆爱的思想,分析这一思想的特点并做出评价。
文章首先介绍了弗洛姆伦理思想的生成背景,包括其成长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流,特别详细介绍了其思想的理论支柱即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以及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期对弗洛姆爱的思想研究提供历史、理论和方法上的背景。
其次,本文对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即关于爱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探究。
弗洛姆关于爱的学说是从人的境遇、人性谈起的,他的观点丰富了伦理史上对爱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爱的新视野。
在社会和人统一的基础上,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内部世界,通过对人的本能、需要、性格的研究,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把握,使我们对父母之爱、性爱、自爱与对同胞之爱等各种形式的爱理解更深入、更透彻。
并且弗洛姆对各种共生性的爱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以异化为武器对当代西方社会爱的瓦解进行了诊断,拓宽了我们对爱的认识广度。
最后,本文对弗洛姆关于爱的思想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理论特征,并将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同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相关思想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的贡献和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现实意义。
弗洛姆始终呼唤爱的社会,认为要克服病态人格关键是要学会爱,在社会中建立“爱的宗教”,从而使人类社会成为“善的”社会。
尽管弗洛姆的理论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的。
3.期刊论文杨林.YANG Lin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 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4.学位论文程文论弗洛姆伦理学中爱的理论2008本论文从解读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为立足点,展开对弗洛姆有关爱的理论的分析,深入研究弗洛姆关于爱的信仰和自由存在,以及社会健全之间的问题和关系,最终揭示弗洛姆所提出的“爱”是紧紧围绕“人”全面展开,以拯救人性、帮助人实现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理论。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把爱的问题摆到哲学面前,从而促使人类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对公正和谐的健全社会存在的认识与承担,并更进一步促使哲学对自由原则的觉悟与确立。
鉴于此,文章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即人们为什么需要爱;什么是真爱;以及如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
并由此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论证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界定爱的概念及分析弗洛姆解释爱的思想因素和理论基础;讨论如何从爱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真爱以及爱与信仰的关系。
这三个部分是围绕弗洛姆爱的艺术理论展开,将问题与答案、真爱与人性、行动与信仰联系起来。
最后得出结论: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人性将在爱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不断升华和超越。
她正像一种合理性的信仰终将成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基础一样,最终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这样的结论揭示弗洛姆在对爱的理论进行看似平面式的分类陈述的同时,实际将它建造成一个逐渐上升的次第,这个次第展示了人性在爱的教育和实践中的不断升华,是人生存境界的不断超越。
5.期刊论文李艳华.LI Yan-hua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成因探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5)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实践等等.弗洛姆生活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方式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都对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弗洛姆反思爱的失落与危机,追寻真爱的过程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6.学位论文黄志平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启示2006爱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已有研究多是从情感的视角研究爱。
但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则从人类存在的视角研究爱爱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将有助于我们拓宽爱的视野,同时关注人类之爱,关注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必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有: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不是如何惹人爱,而是一种才能。
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也即爱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给予”中的“获得”。
爱是一种态度。
但自爱是最基本的。
自爱不等于自私。
而自私却是不会自爱的表现。
爱是一种实践。
爱的实践需要克服自恋、实现信仰、对爱持有积极的态度。
上述观点对教育的启示是:一、教育应关注人类之爱。
这是因为爱是教育存在的本源;爱是生命的真实存在。
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逝去,有哪一阶段不需要爱呢?爱是如此重要,又如此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爱的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爱的教育应蕴涵于全部教育始终;爱的教育应是全人类的教育。
二、教育爱是教育者应有的教育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教育能力,它包含着突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合起来的能力。
已有的“蜡烛精神”过多地强调教师的奉献,而对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不够。
笔者认为,教师的“给予”意味着“获得”。
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自身爱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也即弗洛姆所言,教师的“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因为只有当教师享受教育生活的时候,才能为学生提供愉快的精神营养。
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过程也就是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
三、教育应培养学生爱的态度。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爱;学会他爱;学会世界之爱。
四、教育应引导学生发掘其自身爱的潜能。
首先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其全部个性;其次,教育应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第三,教育应引导学生体验爱。
让学生在活动中克服自恋,培养自信心和勇气,实现信仰;引导学生树立爱的积极态度。
此外,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尚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7.期刊论文丛娟.CONG Juan"爱的艺术"的深层探索--弗洛姆《爱的艺术》的重新解读-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博爱与爱情或性爱是弗洛姆最为关注的两种爱的形式.他认为,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你自己对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从而把能力、人格和德行作为真爱的基础.弗洛姆关于爱不等于性的观点及反对有性无爱的爱情观,对我们今天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8.期刊论文傅小英.FU Xiao-ying论弗洛姆生产性的爱-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和<为自己的人>中都阐发了真正的爱--成熟的爱的形态.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爱.生产性是弗洛姆性格学说的基本理论,而生产性和爱的结合则构成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生产性是某种潜能的发挥,而生产性的爱则是爱的真正的本质,集中地体现在爱是给予,其形式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9.期刊论文李国华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述评-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1)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10.学位论文陈默拯救人性的爱——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初探2005本文围绕弗洛姆的爱的理论而展开,进而详尽地探讨其人道主义伦理学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