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三、把握为何写——明确文章主旨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 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 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3.品味画面意境悟情感 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 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
所以,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做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 义的联想,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 景,时空拓展→中间常 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 衬→由自然之物作拟人 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 言志,升华主旨
散文的特点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指表现手法不 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神聚——理念、情感、哲理、志趣等,紧扣主旨、围绕中心、思路严谨。
第一节 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三步走” 一、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 关注标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行文线索、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 理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 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抓住散 文的“由头”,就抓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4.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 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主旨之后,可对散文作品的局部语言进行品味,结合 上下文语境,分析其所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对局部或细处语言的分析能加深 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当然对散文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章的表现手法,特别是涉及句 子和段落,分析表现手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意。
【备选要点】 散文的分类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类 别
表达方式
特点
典型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
叙 性 散
叙述、抒 情
以小见 大
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 描写→结尾抒发情感,

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类别 表达方式 特点
典型思路
抒象征、 拟人等手 法,或写 景抒情, 或托物咏 志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第三步:连缀添加,勾连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 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水落石出。
2.从捕捉“线索”入手 散文的“线索”主要有: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 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 用中。
(二)梳理句段关系 1.段与段间关系种类:①并列关系,②层进关系,③对比关系,④承上启下, ⑤为下文做铺垫,⑥前后呼应,⑦总起下文,⑧总结上文。 2.句与句的关系:①因果关系,②承上启下,③总分关系,④递进关系,⑤转 折关系,⑥条件关系,⑦假设关系等。
二、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一)梳理行文思路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理清散文的思路,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 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等关系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 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