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大学的于静涛教授讲的《如何鉴赏摄影作品》

辽宁大学的于静涛教授讲的《如何鉴赏摄影作品》

辽宁大学的于静涛教授讲的《如何鉴赏摄影作品》如何鉴赏摄影作品学会鉴赏摄影作品,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对每一个摄影人来说都极其重要。

想要鉴赏一幅(组)摄影作品,首先自己本身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摄影经验和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因此,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作者的成功经验,丰富自己摄影技艺和美学知识;通过理解作者创作意图,达到取其精华,摈弃不足,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的目的。

在摄影鉴赏过程中,站在不同水准上、不同角度上的人对同一幅作品的看法会出现一定差异。

首先,不同摄影经历的人对同一幅摄影作品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初学摄影的人与摄影略有成就的人看法有差距;非摄影专业的人与专业摄影的人看法有差距;作者与评委的看法有差距;甚至评委之间的看法也有一定分歧,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另外,摄影作品涉及到主题、用光、构图、色彩对比等方方面面,我们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分析判断。

诸如涉及到摄影分类、题材、技巧等的人像、风光、纪实、创意、广告、抽象、流派、意思流以及学院派、印象派摄影等等,想要完全概括进来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提高大众性摄影人的摄影作品鉴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摄影水准的目的,今天,我们离开摄影专业的要求,仅就大众摄影爱好者的角度来谈谈如何鉴赏摄影作品。

一、主题是否突出鉴赏一幅摄影作品首先要看作品主题是否鲜明突出。

摄影技术技巧都是为表现主体服务的。

一幅摄影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影响力、艺术力,绝不仅仅是摄影技术技巧高超所能涵盖的,重要的是其创作题材能否被公众所认可。

只有题材深刻,才能为作品的成功夯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些摄影大师的杰出作品在创作主题方面是如何表现的。

1.通过构思和后期创作来表现主题我国早期摄影家都多受绘画艺术影响比较大。

许多摄影家的作品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例如摄影大师郎静山早期的摄影作品就含有很浓的绘画痕迹。

下面是他众多风光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枫桥夜泊”。

鉴赏这幅摄影作品,首先感到主题突出意境深远。

画面与右上角的诗词几乎融为一体。

这幅作品是典型的融入绘画手法的作品。

是根据主体需要,拍摄若干张资料片,用暗房遮挡曝光的手法制作的。

首先,摄影大师郎静山对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描绘的主题意境理解得很深刻。

头部前面已无空间可言,显得很压抑,恰恰表达出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那种被压抑的现状,作者有意造成一种压抑的视觉感。

可以理解为,这是代表抗日军民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呐喊宣言。

3.通过突出人物来表现主题在拍摄纪实作品时,需要突出画面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同时将主要人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其他人物、景物都用来烘托主要人物。

相互呼应的越紧密和谐,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强。

下面是一幅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先生早期拍摄的“欢迎志愿军回国”作品。

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的困难时刻,为了防止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中国自身长期安全和支持没侵略的朝鲜人民,中国排除了抗美援朝志愿军,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心中都是极其引起关注的大事。

经过了浴血奋战,中朝人民终于战胜了美帝国主义,迫使对方不得不坐下来暂停这场战争。

板门店协议暂时安定了当时的局势,抗美援朝志愿军凯旋回国了。

年轻的记者吕厚民拍摄到了欢迎志愿军回国这一激动人心的场景。

画面里,人人洋溢着胜利的喜悦,2个胸佩功勋章的志愿军官兵被高高举起,代表了正义与志愿军高大的形象,无数欢迎的群众喜笑颜开,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庆贺胜利的心声。

挥动的花束与清晰的人物形成强烈的动与静的对比呼应,场景热烈而摄影技法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近几十年来,通过纪实、后期试图表现某种主题的作品更加层出不穷了。

4.提炼生活以景喻题许多摄影家很注意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选取主题。

以景喻题是个很好的表现主体的方法。

当代著名摄影家袁毅平先生的作品有许多取材于身边的生活写照,尤其是风光片《东方红》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面的是他拍摄的“东方红”作品。

袁毅平先生的这幅作品是他以景喻题作品中典型的代表作。

作者以天安门为主体,借助早晨浓厚的云层,较低色温形成的黄红色调,雨后的广场地面反射着淡淡的光影使暗处有了层次。

这幅作品突出特点是立意深刻,手法精湛,重复表现出了东方红太阳升这一主题。

以上几幅作品分别从风光、人文的角度揭示了一个道理,摄影作品能否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选准创作题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用理想的题材通过精湛的摄影手法表现主题是作者拍摄的目的。

从观赏者角度来说,分析一幅摄影作品,首先要看该作品主题表现的程度如何,是否迎合社会文化前行趋势,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二、内涵是否深刻纵观成功摄影家走过的历程,不难看出,只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摄影作品才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

摄影初学者往往开始时都要多看别人的成功作品,在学习模仿中进步。

但是与人雷同的的摄影作品永远不能成为永恒的力作。

只有那些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力、创造力和艺术力的作品才可能走向成功。

只不过这个成功里面渗透着自己向他人学习来的摄影理念、构思、技巧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达到一定成熟阶段,就可能拍摄出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1.体现关爱,多年磨砺鉴赏摄影作品特别是鉴赏人文纪实摄影作品时,作品能否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情感,能否具有社会正能量几乎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著名摄影家谢海龙由于长期深入生活,历经磨砺,他的无数作品深得人民大众的青睐。

这是谢海龙为“希望工程”拍摄的代表性作品“大眼睛”。

当年,处于中年的摄影记者谢海龙在深入我国农村采访中,贫困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的状况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痛。

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安徽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当他来到张湾小学时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

这个小学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解海龙牵挂着“大眼睛”的成长,一直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他拍摄希望工程,也是身体力行希望工程的自愿者之一。

苏明娟家的电话就是解海龙出资2000多元安装的。

谢海龙还专门让苏明娟去北京玩了一趟。

每隔几年,谢海龙都要给苏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照片都会有一张是抱着上次的照片拍摄的,非常有创作连续性的意境。

解海龙并不是有人认为的是偶尔撞上的机遇。

他实际上跋涉2万多公里,奔波26个省的128个县,接触了100多所学校的上万名农村孩子,拍摄近万张底片,才不断取得成功的。

2.思索创新,以图寓意有深刻内涵的片子在拍摄之前在需要独立思索和敢于创新基础上产生的。

下面的一幅比较有代表性。

这是大学生郭丽娜在23届国展青年组获得金奖的作品《人生印记》。

《人生印记》大学生郭丽娜是福建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学生,在23届国展青年组获得金奖的作是一幅内涵深刻的后期创意作品。

画面看似简单,构思却极其巧妙,寓意非常深刻。

这是广告摄影的一幅作品,简单明快,画面极其简洁。

沙地上清晰的脚印,鞋带系得工整有序,一切都需要观赏着自己去理解、揣摩。

这里寓意人生走过都会留有印记,最重要的一点是“行得正”,为人处世要端正、有序,不可妄为。

画面鞋印左右比例略有差异,左侧略窄,右侧略宽,前面顶端线,寓意社会已经给人生留有回旋的余地,必要时应该知难而转,不可硬性向前。

这对当代青年无疑是很好的启迪。

更重要的是鞋带洁白无瑕,寓意人生自敛,处污境而不染。

鞋印很深,寓意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扎实的人生。

3.关注社会,综合创意下面是鲁迅美术学院周晨在“全国大学生摄影比赛”获得金奖的摄影作品。

《无题》这是一幅环保类的创意摄影作品。

作者极度关注我国环保事业,看到大气污染,污水横流如鲠在喉,于是构思了这幅摄影作品。

她请同学做模特,拍摄了若干资料,经过后期精心制作,一幅成功之作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香烟、烟囱、汽车尾气等不仅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严重危害,也给人类生存带来致命的威胁。

画面简洁流畅,用光巧妙,构图新颖,摄影专家们一致公推其为当之无愧的金奖。

人物虽然处于较暗的树林里,但是,由于曝光处理的恰当,人物的服饰、车载的物品,鲜红的水靴在画面里都显得很有质感。

3.暗化背景,强化主体这是一幅在在船厂抓拍的工人焊接大型钢板的画面。

《循序渐进曲》-李元鸣三角形的钢板悬挂在钢索上呈现出倒三角形。

利用中午的顶光强调出有强烈几何图形的钢板以及钢板衬托出的电焊工人的身影。

顶光将人物身影以及踏板的阴影压缩到最小的面积,避免了其他光线产生较长的阴影干扰画面较高的快门速度,使得本来反光很强的钢板出现中灰色调,背景由于曝光严重不足处于完全的黑暗中,很好的渲染了画面的主体。

处于中等量度的地面框架显现出深灰色调,有利于稳定画面,整幅作品光影效果极佳。

四、构图是否得当用光与构图是摄影作品成功的两大关键问题。

好的主题在理想的光线条件下,如果构图处理不够严谨,视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只有根据现场景物巧妙构图,才能使创作赢得成功。

1.利用背景,突出人物这是辽宁大学陈海原教授的作品《低碳上班》。

低碳上班》这幅作品从高架桥上俯摄,背景中融化中的积雪形成了不规则的线条,使画面视觉具有明显的上升感。

错落在这些线条中骑自行车的人物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构图巧妙,主题深刻,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

作者以呼吁环保角度出发,表现上班族里的工薪阶层在冰雪融化的道路上骑车上班的情形。

由于作品名称取得好,加了“低碳” 二字之后,就影射出当前道路拥堵、尾气为患,噪声严重等一系列社会现状。

作者站在过街天桥上面,俯摄道路上骑车的人们,正在融化中的冰雪与车辙形成的线条具有较好的透视感,骑车人戴着口罩,不仅说明当时气候的寒冷,更寓意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由此可见,鉴赏一幅生作品时,需要审视该作品构图运用是否得当,便能基本看出作者摄影娴熟程度以及作品的艺术含量。

摄影技术技巧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技术技巧才能更好地烘托出主题。

欣赏支持了,学习了有时,一个简单的主题构思,因为摄影技术技巧得当,巧妙,甚至可以把一个简单的题材画面描绘的熠熠生辉,从而取得成功。

(注:我今天已经事先交代了,考虑到许多群友上次没听到,强烈要求全面讲一下,因此,今天把前面的快速的重温一下)(继续讲了)2.独特角度,强化美感这是在四川藏区抓拍到的藏族舞蹈的一个画面。

《迎宾舞》在客人来临之际,藏族姑娘们都会献上一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大多舞蹈动作比较简单。

作者根据姑娘们反复地舞蹈动作边趴在地上,当姑娘们围拢到一起,做出交手举臂动作即将后退的瞬间按下快门。

这种构图打破了大多在舞蹈演员圈外拍摄的构图习惯,仰拍将姑娘们欢乐的笑脸,背景藏宅融合在蓝天中,避免了周边环境的干扰。

构图简洁,有中心放射型效果。

可以看出,作者从简单的舞蹈情景中,构思出了独特的构图画面,从而提升了作品的分量。

3.呼应对比,增强美感这是在福建霞浦海边抓拍的一幅作品。

这种构图打破了大多在舞蹈演员圈外拍摄的构图习惯,仰拍将姑娘们欢乐的笑脸,背景藏宅融合在蓝天中,避免了周边环境的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