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XX县XX生活污水治理工程XX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1 概述1.1设计原则1.2设计范围1.3自然条件1.4 地形地貌1.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1.6 环境工程地质条件2.总体设计2.1污水处理厂流域范围2.2厂址选择及确定2.3污水收集系统2.4受纳水体2.5进水水质及处理标准2.5.1 进水水质的确定2.5.2 排水水质2.5.3处理厂进、出水水质2.6工艺方案的比较与确定2.6.1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方案的比较及确定2.6.2工艺流程的确定2.7 固体废弃物处置2.8厂外工程2.8.1进厂道路2.8.2厂外给水管线2.8.3 厂外道路照明2.8.4厂外通信线路2.8.5厂外供电外线3.总图设计3.1厂区总平面布置3.2竖向设计3.3管路布置3.3.1 范围及原则3.3.2 厂区给水3.3.3 厂区污水管设计3.3.4 厂区雨水管渠设计3.3.5厂区退水及超越管道设计3.3.6污泥管线设计3.3.7其它管线3.4厂区道路3.5厂区绿化3.6厂外道路3.6.1 设计等级3.6.2 路面设计3.6.3附属工程3.6.4 存在问题4.污水处理工艺设计4.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2进厂污水干线及污水分配井4.3粗格栅间、进水提升泵房4.3.1 一般描述4.3.2 技术参数4.4泵房出水井、细格栅间及旋流沉砂池4.4.1泵房出水井及细格栅4.4.2 旋流沉砂池及配水井4.5 C-TECH生物反应池4.5.1一般描述4.5.2主要技术参数4.5.3主要设备及参数4.6消毒设施4.7鼓风机房4.7.1一般描述:4.7.2技术参数4.8化学除磷加药间4.9污水的计量5.污泥处理工艺设计5.1污泥处理工艺流程5.2贮泥池5.2.1 一般描述5.2.2 技术参数5.3脱水机房5.3.1 一般描述5.3.2技术参数5.4转运间(包含在脱水机房中)5.5污泥的计量6.电气设计说明6.1设计范围6.2供电电源6.3负荷计算6.4变电所及马达控制中心的设置和设备选型6.5电能计量6.6无功补偿6.7防雷、过电压保护和接地6.8用电设备的控制方式6.9照明6.10电缆敷设7仪表与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7.1设计原则7.2设计范围7.3设计方案7.4系统组成7.5测控内容7.6设计选型7.7软件配置7.8通信8.建筑结构设计说明8.1厂平面设计8.1.1厂区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8.1.2平面布局8.1.3竖向设计8.1.4厂区四周高差处理的基本方式8.1.5厂区内雨水排放方式8.1.6道路设计8.1.7绿化设计8.1.8技术经济指标表8.2建筑设计8.2.1建筑设计原则及依据8.2.2设计标准8.2.3建筑设计8.2.4XX污水处理厂主要建筑作法8.2.5建(构)筑物一览表8.3. XX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8.3.1结构设计原则及依据8.3.2地质条件8.3.3设计标准8.3.4结构设计8.3.5地基处理8.3.6池体结构设计的构造处理8.4建筑材料8.5挡土墙设计9.机械设计9.1 拦污机械9.2潜水提升泵9.3旋流沉砂池设备9.4撇水器9.5潜水污泥泵9.6浓缩脱水机9.7鼓风机9.8 阀门10.附属设施10.1 运输工具10.2 化验室10.3 附属建筑11.环境保护12.安全生产13.卫生14.防火消防15.节能16. 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16.1组织机构16.2人员编制17.工程投资及主要经济指标17.1 建设投资17.2 污水处理成本17.3 技术经济指标18.存在问题和建议19.附件:主要设备材料清单19.1 工艺部分19.2 电气部分19.3 自控部分19.4仪表部分19.5通信设备19.6运输设备19.7化验设备XX县XX生活污水治理工程XX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1 概述1.1设计原则(1)在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县县城总体规划等的指导下,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对XX县XX镇的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力求获得最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以保护XX县环境,提高XX 河水体的水质,保护长江三峡库区水体环境。
(2)参考《XX县壁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的调整数据,结合近期发展计划,依据有关文件,合理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
在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内,本着便于施工、维护管理的条件,总平面布置遵循各处理构筑物相对集中、节约占地的原则。
厂区留有远期规划预留用地。
(4)力求工艺流程顺畅,污水、污泥处理设施一次提升,处理后污水自流排入受纳水体。
工艺设计技术先进可靠、高效节能、灵活简便、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处理效果稳定、管理维护方便。
尽量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5)污水处理厂关键设备要可靠、高效、安全,确保质量。
控制系统经济合理。
(6)为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双回路电源,并且污水厂运行设备有足够备用率。
(7)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1.2设计范围设计范围包括厂区以内的全部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和必要的附属建筑物,事故溢流及退水工程和厂外道路等工程设计等。
本工程初步设计近期处理规模3万m3/d。
其中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总变配电室、综合办公楼、厂前区建筑物附属构筑物按远期6万m3/d设计。
生物反应池按3万m3/d设计,脱水机房、鼓风机房土建按6万m3/d设计,设备按3万m3/d安装。
1.3自然条件污水处理厂场址位于XX县XX镇,距城东6公里,XX河东岸。
近期地理座标X:32717534.8--3271696.8m,Y:618623.2--618796.2m。
场地现况主要为农田及农舍。
场地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7.72℃。
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1.7℃,极端最低为-1.8℃。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日照1170小时,无霜期349天。
区内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的特点。
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6%,日最大降雨量192.9mm,历史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
区域内水系不发育,仅有构造形成的较浅的冲沟—农田,大部分降雨随冲沟直接流入西侧的XX河。
1.4 地形地貌场地为浅丘地形,剥蚀地貌,处于XX河旁(距河最近约70m,但不受河水位影响),浅丘间形成的谷地为农田或旱坡地。
场地总体东高西低,最高点标高286.02m,最低点标高270.64m,高差为15.38m。
1.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场地内未发现软弱夹层、危岩、滑坡、无高陡边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1.6 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由于XX河为季节性小河,其常年河水主要为上游的农田及XX县城居民生活排放水,流量小,流速慢,河水对岸边冲蚀强度弱。
经调查访问,常水位271.50m(XX水坝以下附近),最低水位270.20m。
据钻探揭露情况,场区属地下水贫乏区,地层内无地下水,场地西侧XX河对场地地下水无补给现象。
2.总体设计2.1污水处理厂流域范围XX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XX县XX镇,根据《XX县县城总体规划》,至2020年,XX镇规划人口15万人,规划面积12.98平方公里。
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管网系统共同解决XX镇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任务,流域面积12.98平方公里。
根据《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到近期2005年规划排水量为3万m3/d,2020年规划污水量为6万m3/d。
XX县XX镇规划远期只有XX一座污水处理厂,故本次设计的XX 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为6万m3/d。
根据建设分期情况,污水处理厂近期工程日处理规模为3万m3/d。
2.2厂址选择及确定根据《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XX市规划局《关于XX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的选址意见通知书》,污水处理厂的厂址确定在县城南端的XX 堰下约50m处,XX河东侧,成渝公路(璧青路)西侧,见2003Y003-BP02V01P01V。
该厂址具有以下特点:·厂址位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县城水体的下游。
对县城环境的影响最小。
·拆迁少,占农田少,与周围居民点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场地和地基较稳定,适宜用作污水处理厂厂址。
·有扩建的可能。
·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
·有较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2.3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流域范围内的排水系统设计说明见本卷第三册。
污水截污主干线沿XX河两侧,在规划滨江路便道上铺设,起点在城北外围过境道处,终点到XX污水处理厂,主干线全长(两侧)约14.9Km。
老城区近期保留原有的合流制,老城区内的雨污水进入合流制管渠后接入截污主干管,远期逐渐达到雨污完全分流。
发展区污水近、远期均为分流制。
污水收集系统总流域面积12.98平方公里。
见2003Y003-BP03V01P01V。
2.4受纳水体XX污水处理厂退水入XX河,XX河属长江一级支流,河道全长73.1公里,干流流经XX县的河边、蒲元、XX、来凤、云坪等10个乡镇,经江津油溪汇入长江。
长江水域控制在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故XX河水质指标控制在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2.5进水水质及处理标准2.5.1 进水水质的确定根据《XX县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华北院2002年12月)和《XX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XX县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3年3月),通过对壁城镇城市污水性质的分析,同时参考XX地区其它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指标,预测本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如下:BOD 5 135 mg/L -150 mg/LCOD 250 mg/L -300mg/LSS 150 mg/L -200mg/LTN 30 mg/L-50mg/LNH3-N 20mg/L-40mg/LTP 3mg/L-5mg/L最低水温 15。
C最高水温 25。
C2.5.2 排水水质本污水处理厂出水最终受纳水体为长江,且出水暂不考虑作为回用水水源。
根据国标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的B级标准,确定出水水质如下:BOD 5 20 mg/LCOD 60mg/LSS 20mg/LTN 20mg/LNH3-N 8mg/LTP 1.5mg/L2.5.3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见表2-1。
XX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表2-1序号项目进水设计值低校核值出水水质标准1 BOD5(mg/l) 150 80 202 CODcr(mg/l) 300 150 603 SS(mg/l) 200 150 204 NH3-N(mg/l) 40 20 85 TN(mg/l) 50 30 206 TP(mg/l) 5 3 1.57 PH 6~98 最低水温15℃9 最高水温25℃2.6工艺方案的比较与确定在《XX县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XX镇污水水质特点、处理程度及除磷要求,提出氧化沟工艺和SBR 工艺,并作了技术经济比较,最后确定了采用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