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1.掌握相关文化常识,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全文,默写、翻译重点句子。
3.领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巧妙结合的表达方式。
4.把握文章主旨并能进一步拓展延伸。
1.诸多实词、虚词的掌握。
2.领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巧妙结合的表达方式。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文学常识1.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我们曾学过他的《渔家傲》2.岳阳楼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
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3.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二、疏通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予作文以记之()浩浩汤汤..()若夫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樯.倾楫摧()岸芷.汀兰()宠辱偕.忘()薄雾冥冥..()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越.明年及,到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朝晖.夕阴日光连月不开.放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完全,详尽薄.暮冥冥迫近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去.国怀乡离开春和景.明日光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那么……长烟一.空全此乐何极..哪有穷尽宠辱偕.忘一起,一并把.酒临风持,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微.斯人,吾谁与归?非,如果没有3.通假字释义: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4.一词多义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风光)或: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极:南极.潇湘(最远)直到感极而悲者矣( 到极点) 此乐何极.( 穷尽)一:洞庭一.湖( 数词:一(个)) 一.碧万顷( 数词:一(片)) 长烟一.空( 全)而:感极而.悲者矣( 顺承连词) 而.或长烟一空( 并列连词 ) 先天下之忧而.忧( 顺承连词)5.翻译下列语句。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复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文章理解与感悟(一)各段内容: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绩很好)和作记的缘由(朋友托付)。
第二段:概括描绘岳阳楼周围洞庭湖的美景,指出迁客骚人欣赏此景后的不同心情。
第三段:写迁客骚人在阴冷的天气里,自己的心情也很悲凉。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在晴暖的天气里,自己的心情也很欣喜。
第五段:把迁客骚人两种天气条件下的两种心情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
(二)文章内容及主题: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越明年”表示时间不长却政绩卓著,不可缺)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用原文回答)2.联系下文三、四段谈谈"览物之情"包含哪些感情?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迁客骚人在阴冷的天气里登上岳阳楼后的悲凉心情,在晴暖的天气里登上岳阳楼后的欣喜心情。
共同特点是人物的心情随天气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3.写出描写“巴陵胜状”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与“大观”相照应的词是:胜状;“多会于此”的“此”指:岳阳楼5.各用原文中的八个字概括迁客骚人在阴冷的日子里登上岳阳楼“感极而悲”和晴暖的日字里登上岳阳楼“其喜洋洋”的心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6.第三、四两段用见景生情的写法,表现(阴)与(晴)两幅画面,(悲)与(喜)两种心情,照应了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
7.文中第五段的“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阳楼记》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翁亭记》则寄情山水,将醉与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外加“居庙堂…处江湖…”亦可)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醉》的气势不算磅礴。
)11.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是阴冷,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是晴暖;如果请你朗读第三、四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悲凉、低沉和欢快、高昂的语气语调。
(3分)拓展与迁移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请用选文第一段中的两个词...概括这种景色和气势,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所选词语:胜状大观意思:雄伟的景象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文,抒写情怀。
请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3分)(1(2(1(23.第三、四两段文字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用自己的话写一组对偶句。
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作者一方面希望友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课后作业】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增其旧制 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 4.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5.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 6.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_7.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 8.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答: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三、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默写:1.写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5.你知道文章中包含有哪些成语吗?请摘抄下来。
答:*四、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比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二)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显贵时,置负(靠近)郭(外城)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去世),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高禄厚,而终贫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收敛尸体),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三)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女子出嫁)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
辞母去之南都(今河南商丘),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也昏怠,辄(总是)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稠粥)不充,日昃(日偏西)始食。
遂大通“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之旨,慨然(慷慨的样子)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2)尝有志于是()矣 (3)而终()其志 (4)二岁而孤()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答:(2)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答:(3)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答:3.选文(一)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指___________________,“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二)可以概括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行为印证了选文(一)的一句话,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