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优势吗

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优势吗

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优势吗?我认为中国产品没有出口优势,反而出口优势受到挑战。

近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外部问题,目前中国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成为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行业之一。

中国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均遭到了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重重阻碍。

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复杂,包含了通关环节壁垒和繁杂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严格的产品包装和复杂的质量认证制度,“零容忍”的检测标准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等要求。

这对正常的农产品贸易已经构成很大的障碍,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受到挑战。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2009年,WTO各成员共发出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1890项,发出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1108项。

在这些通报中,有48个成员发出的通报直接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相关,其中SPS通报约200项,TBT通报160余项。

中国农产品受国际SPS 措施影响每年损失近100亿美元。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困扰,还有价格高昂、竞争秩序混乱等。

据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高物价加过山车”,价格不断趋高而且波动频繁。

以花生为例,目前我国花生的出口价格大约是2100美元/吨,而去年同期是1700美元/吨,七八月份的时候曾涨到2500至2600美元/吨。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印度花生的价格是1320美元/吨。

我国农产品价格高涨,主要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说,一方面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近10年来提高了6倍多,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了1倍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受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出口农产品的成本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难以降低。

同时,为了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要加大农产品源头的质量控制,必然会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不仅是高价,还有频繁的价格波动。

安徽安粮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果菜部经理张国军说,去年的大蒜是每公斤12元,今年前段时间跌到每公斤1.2元,现在涨回来一些,差不多每公斤两元。

张国军说,农产品是有自然规律有周期的,但现在这个周期打乱了,正常的周期是4年左右,现在变成两年了。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出口企业无序竞争自毁市场。

张国军说,在美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时候,有一些企业主动应诉会胜诉并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但有部分企业并不珍惜这些机会。

“什么产品都卖,什么价格都卖,最后又被征收反倾销税。

”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中国企业因为无法承受惩罚性关税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实际上等于自杀”。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3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无序竞争情况严重。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趋高已是不可更改的趋势。

多为中小企业但对带动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的农产品出口行业路在何方?国际市场针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措施持续增加,技术标准日趋严格,特别是近两年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而当前中国75%以上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均为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信息渠道不畅,对国内外贸易形势缺乏了解,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弱,承受着比其他行业的出口企业更为巨大的压力。

有关行业人士认为,首先需要提升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方面建立农产品出库的质量追溯和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避免低价竞争,实施差异化战略,发挥比较优势。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有关方面应根据中国农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及时向出口企业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及早获取有关成员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卫生检验检疫等信息,总结国内外农产品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与教训,为企业提供相应帮助。

第三是积极应对贸易救济案件。

对此,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面都需要合作努力。

此外,部分企业还认为,保护本国农业,实施高关税高补贴是国际贸易的惯例,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

现在农产品出口没什么优势,人民币汇率上涨,贸易壁垒频频,加上农产品出口商检手续繁琐。

就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受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及反倾销措施限削等内部和外部问题中国本身是一个消费的大国,我们的文明也是农耕文明为主,但是农产品出口我觉得没有什么优势,原因主要有:一是科技发展不够,附加值少;二是我们生产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三是本身的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低,效益不高,从业者大多属于社会底层;四是,农产品的出口条件还需不断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品牌的创建等。

但是,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在克服自身的缺点后,我国的农产品的质量会越来越好,效益越来越高,出口的优势会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蔬菜类,出口对象主要还是在东亚。

让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的农产品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试问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由于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程国强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中密集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

显然,从理论上观察,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源泉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实绩印证了这一理论判断。

表3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注:a.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农产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表3也表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长。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与结构特征,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为特征的出口优势还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第一,中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农业部课题组,2000年)。

第二,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

即使今后20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到达50%(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人口15亿估计),农村人口依然还有7.5亿,农村劳动力3.75-4.5亿(按50-60%的比率估计),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为2亿。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中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比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9.04%,其中,文盲比重为9.56%。

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为34.4%(兰徐民等,2002),难以适应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这决定中国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

不仅如此,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个有利条件: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

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

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

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

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2.7%(1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

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其中,中国农产品占日本农产品进口的10%,韩国占16%,香港占20%,印尼占11%,且中国对这些地区农产品的出口呈扩大趋势。

中国对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三,大国效应与后发优势。

规模巨大且富有增长潜力、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为中国农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推动中国农业逐步提高竞争力,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将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

中国作为WTO成员,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动与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将进一步改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将逐步缩小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差距,促进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综合而言,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但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既有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加工、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持续投资和创新的高端竞争优势,中国和这些国家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既有合作分工和优势互补,也有明显的竞争和利益冲突。

但是,中国如果不尽快调整目前的这种低成本竞争战略,一旦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结构出现弱化趋势,就很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1.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是从某一方面来考虑的,而应该把各种生产与要素综合起来全面考虑。

比如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如果从人均可耕地面积的角度考虑,中国处于劣势,但是,如果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处于绝对优势。

根据H—O模型,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2..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依然存在(1)禀赋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