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解1、令狐文艳2、急诊:是用最短的时间明确诊断,进行抢救治疗;急救: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抢救危急中重症;急症:是指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3、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病在24h以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性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5、神昏:指由多种病引起心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6、猝死:指各种内外因素导致心之藏真脏器受损,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机不能复返,心.搏接近停止跳动或刚刚停止跳动而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寸口、人迎、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瞳孔散大,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
7、高热: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
8、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9、肺衰:由于肺之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
10、肾衰: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起的水津代谢失常,溺毒入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
11、中毒:毒物经人体食道、气道、皮肤、血脉侵入体内,致使气血失调,津液、水精施布机能受阻,甚则损伤脏器的急性病症。
12、急性酒精中毒:由于饮入过量酒精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又称醉酒。
13、中风:是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为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14、头面痛:由于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以单侧颜面部发作性猝痛为特征的内科急症,其特点是单侧颜面反复发作的疼痛,疼痛呈现刺痛、胀痛,多在白天发作,发作前常有诱因,以进食、讲话、洗脸等动作为诱因者多见。
15、痉证:是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内科常见病。
16、.猝心痛:发作突然,以胸骨后或左胸前区发作性憋闷、压迫性钝痛,向左肩背或左前臂内侧放射为特点,为心系急症。
疼痛剧烈,多伴汗出、焦虑,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以上者称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在三到五分钟之内的称厥心痛(心绞痛)。
17、心悸:由于气血阴阳亏损,或水饮瘀血停滞,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而引起的以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18、哮病:是以哮鸣有声,气促胸闷,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19、风温肺热病:风温病与肺热病的合称,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外科热病的范畴。
20、中暑: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伤气耗津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
21、疫毒痢:是以发病急骤,高热,下利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甚或神昏、抽搐厥脱等为临床表现的,并且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危重病证。
22急黄:是以突然起病,身目俱呈金黄色,高热,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尿少色如柏汁,甚则神昏谵语,吐血丑,便血,或肌肤斑疹为临床表现的一类危急病症。
23、急性胆胀:是指以起病急骤,病势剧烈的右胁部疼痛为主的内科急症。
24、急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多因暴食诱发,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主要临床表现。
25、暴吐:邪毒犯胃,胃气不宁,暴逆上冲而引起的急性呕吐的病证。
26、急淋:小便频数短涩,欲出未尽,尿道刺痛或灼痛,便时加重,小腹拘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判断,填空,单选1、中医急诊学的基本特点:病性的危急性、证侯的整合性、病机的衡动性2、中医急诊的治疗原则:⑴明辨虚实,权治缓急;⑵动态观察,辩证救治;⑶已病防变,随证救治;常用三法:扶正法、祛邪法、扶正祛邪法。
3、气脱症状:神情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代表方:独参汤。
阴脱症状:神情恍惚,面色潮红,口干欲饮,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方药:生脉散;阳脱症状:神情淡漠,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甚至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方药:参附汤。
4、.MODS证候诊断要点:初期多表现为实证,中晚期多表现虚实夹杂之证,以虚证为主。
实证:毒热内盛证、瘀毒内阻证;虚证:气阴耗竭证、阳气暴脱证。
⑴毒热内盛证:高热持续不退,烦躁神昏,恶心呕吐,舌质红绛,脉数。
⑵瘀毒内阻证:高热,或神昏或疼痛壮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重,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迟或沉弦。
⑶气阴耗竭证:身热骤降,烦躁不安,颧红,神疲气短,汗出,口干不欲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⑷阳气暴脱证: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舌淡苔白。
常规处理措施:控制原发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和动态增减医嘱、改善氧代谢,纠正组织缺氧、代谢支持与调理。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疾病诊断要点:①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24—48小时内发病;②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③肺部体征无特异,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罗音,或呼吸音低;④早起病变以间质为主,胸部X片常无异常表现,病情进展后可有实变,表现为双肺影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片状密度增高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⑤氧合指数《200 mmHg;⑥无心功能不全证据(2)鉴别诊断:自发性气胸:在一定的诱因和基础下,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或有胸痛,X线可明确诊断,没有明显的低氧血症,与ARDS 不同。
(3)相关检查:胸部X线、CT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小于300为急性肺损伤,小于200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4)常规处理:去除病因;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正确抗生素治疗;液体治疗管理,控制液体入量;氧疗,机械通气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5)辩证分证:早期实证为主(犀角地黄汤合承气类方),中期虚实夹杂(生脉散与犀角地黄汤合方),极期脱证为主(生脉散合参附汤)(6)机械通气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①目标:保持适当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损伤,有利于组织的愈合;②通气模式:压力目标型通气;③进行动态呼吸监测;④通气参数:潮气量5-8ml/kg体重,PEEP足以防止肺泡萎陷,达到适量的氧合指数(PaO2/FiO2);平台压不应超过20-25mmHg;延长吸气时间,直至反比通气。
6、神昏的病史采集:常有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病史(如高热、急黄、中暑、中风、肺衰、鼓胀、痫证、中毒、消渴等)证候诊断要点:(1)邪毒内闭:神昏,高热,烦躁,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腻或黄或白,脉沉实有力;(2)内闭外脱:神昏,面色苍白,身热肢厥,呼吸气粗,目闭口开,撒手遗尿,汗出黏冷,舌红或淡红,脉沉伏,虚数无力;(3)脱证:①亡阴:神志不清,皮肤干皱,口唇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
②亡阳:昏愦不语,面白唇紫,气息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舌淡润暗,脉微细欲绝。
常规处理:1.生命体征监护2.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制体温,吸氧 3.支持疗法。
7、猝死快速判断心脏骤停:病人出现较早而且可靠的临床征象是神志的突然丧失伴大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有这两个征象的存在,心脏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
1)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中以口对口呼吸的效果最好;(2)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于牙关紧闭或口腔严重损伤者;(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适应于婴幼儿;(4)口对气管套管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人工通气时可采用口对套管呼吸;(5)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口对面罩或面部防护板):急救推荐使用有防护装置的通气,以防止疾病相互传染。
人工呼吸有效的判断标准:①吹气时患者胸廓升高,不吹气时复原;②吹气人感觉气道阻力上升;③在吹气间歇听到或感觉到患者有呼气的气流逸出。
人工胸外按压有效的判断标准:①可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②紫绀消失,口唇转红润;③昏迷的深度变浅,可出现挣扎,反射开始恢复;④瞳孔开始缩小;⑤呼吸开始恢复;⑥收缩压>7.8~l3.3 kPa(60~100mmHg),舒张压>5.3 kPa(40mmHg)。
辩证救治:阴虚:唇干,手足蠕动,语声低微,或神志不清.舌瘦红少苔或短缩,脉细无力。
证机:气血津液耗散,机体失养。
治法:益气救阴。
方药:生脉散阳虚:目闭口开,神昏,而色苍白,身凉肢厥,呼之多不应,舌淡或无法见及,脉沉微欲绝或迟或数。
证机:气机闭阻,心神失养,阳气暴脱。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通脉四逆汤,实证:面赤,身热,呼吸急促,喉中有痰声,呼之多不应,舌红赤胖犬或无法见及,脉洪大。
证机:痰瘀、热毒之邪闭阻,痰瘀毒蒙窍。
治法:豁痰化瘀解毒,开窍醒神。
方药:灌服或鼻饲菖蒲郁金汤。
8、高热:常规处理—病因未明确前禁止滥用退热药、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留诊观察3天,卧床休息多饮水;病情危重者,相应监护和吸氧辩证:①表实证:解表达邪。
偏于寒者麻黄汤,偏热者银翘散,夹湿者,加藿香、佩兰。
便秘,加防风通圣丸。
②里实证:清热解毒。
大柴胡汤,热在气分,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合用白虎汤,腑实内结证,加用大承气,热入营血,清营汤加减;③里虚证:扶正补虚.当归补血汤..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阴虚减黄芪,加当归六黄汤;阳虚加用回阳汤。
9、心衰证候诊断要点:心衰多为虚实错杂实证:尿少、浮肿、脘腹胀痛、唇甲紫绀,脉弦涩或沉结。
⑴痰瘀内阻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⑵痰水凌心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皂荚丸虚证: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肢冷畏寒,甚则心悸不止,张口抬肩,烦躁不安,大汗、四肢厥冷;或见五心烦热、两颧泛红,咽干口燥,舌淡苔白厚,或舌边尖红少苔,脉虚数无力,或沉微、结代;真武汤加葶苈孑、黄芪10、肺衰:根据血气分型:I型呼衰又称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或非通气性呼吸衰竭。
血气特点为PaO2<8.0KPa(60mmHg), PaCO2< 5.33 KPa (40mmHg)。
I I型呼衰又称通气性呼吸衰竭,血气特点为PaO2 < 8.0KPa(60mmHg),和/或PaCO2>6.7KPa (5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