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沙龙活动的主持词及交流体会读书沙龙活动的主持词及交流体会第一次举办读书沙龙时,是一个月亮明媚的夜晚。
三年后的今天,冷空气不请自来,傍晚还是和风细雨,七点左右突然狂热,一瞬间,大雨瓢泼,天地茫茫。
我和朋友去得较早,雨势尚可。
有位朋友开车无法视路,只能原路折返。
我打电话告诉其它书友不要冒雨前来,正踌躇是否要延期,却发现书友王玲玲已在茶馆静候多时。
说话间,几位书友也冒雨前来,他们不顾浑身淋湿,笑称读书沙龙能“呼风唤雨”!我的眼睛湿润了,有书友们的支持,这点风雨又算什么!活动进行中,雨势渐小,又有四位书友赶来助阵,每到一位,沙龙里都会响起最热烈的掌声。
作为乳山读书沙龙的创办人,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沙龙三年来的运行情况和自己的成长体会,书友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读书给自己的带来的成长体会,用祝福和期待来见证沙龙三岁生日。
为了让书友们得到更多的收获,我把本次沙龙的主持词、书友的体会和威海书友的部分经验一一展示,供大家一起传飧。
本次纪实内容分四个部分:一是专题主诗词,二是参加交流书会的体会,三是威海书友经验汇集,四是意见建议。
一、读书·成长专题主持词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日秋分,日夜平分竟带来了秋雨甘霖,真是喜从天降,神清气爽!三年前的今天,这里曾举办过第一次乳山读书沙龙,没想到,每两周一次的自愿自发的读书方式竟奇迹般地延续下来,时至今日,我们乳山读书沙龙已累计举办活动86期,参加人次2000多人,推荐好书800余本。
在这里,我真诚地感谢陪伴读书沙龙走过每一段路程的书友和朋友!真诚地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三年的精彩,霎那间在眼前浮现。
忘不了第一期沙龙举办时,“威海相聚星期三”读书沙龙的创办者,乳山读书沙龙的领路人王肖杰老师来乳坐阵指挥;忘不了乳山作协主席张敬滋先生为沙龙加油鼓劲,忘不了威茗绿茶徐彬总经理和网通公司王经理为沙龙提供免费活动基地,忘不了金桥房地产总经理丛培山先生对沙龙活动的无私援助!忘不了《威海日报》文化专版、《今日乳山》、《乳山时讯》和乳山电视台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忘不了威海海润读书沙龙创办人王正明先生来乳传经送宝!忘不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乳山市检察院、乳山博客给予的网络传播,忘不了高玉山老师对沙龙的提携引导,忘不了于仁伯和兰鹏燕两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忘不了武鹰先生编写演唱的《读书沙龙之歌》和发起组织的各种联合活动,忘不了滕连庆老师的《世相新语》、姜增产老师的《映山红》《雪里红》、李振华老师的《新西游记》专题读书,忘不了《母爱文化》《银杏》杂志的专题品赏,忘不了书友杨杰瑰丽浪漫的西藏之行;忘不了崔京灏发起的多次沙龙户外活动;忘不了“域外传真”“时尚解读”的魅力,忘不了“暑假总动员”的热闹,忘不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温暖;更忘不了广大书友的全力支持、细心呵护和美好祝愿。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阳光和书友朋友们的雨露,乳山读书沙龙才得以健康自由地生长。
“万美之中秋为最”。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带来的成长和收获吧。
下面,就开始读书·成长专题交流活动,为获得更多信息,本次交流不点评,可讨论,按举手的先后次序进行发言。
二、书友交流体会七律/贺乳山读书沙龙三岁高玉山周三每至雅相逢,闹市寻幽品绿茗。
论古谈今明事理,说中道外悟人生。
卷开有益齐欣赏,座讲无求任说评。
弹指沙龙千日过,提升更待百期行。
丛培山先生分享: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离开学校后的阅读,是抛开知识层面,提高品德心性的人文阅读和文化修养。
如果一个人爱上了文化层次的阅读,那么,想让他坏都坏不到哪里去。
李振华老师分享:作为第一期沙龙书友,我曾经怀疑过读书沙龙不知能走多远,没想到这个共同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会延续下来,这与创办者的毅力和奉献是分不开的。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看书的感觉太好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和漫长的旅途经历让我终于写成了自己的书。
读书能让自身素质不断提升。
读名着时,就是我们和中外名人、国学大师一起交流,想不提升自己都难。
同时,读书沙龙是个书友们互相接触交流的平台,能跨进这个门槛儿的人,都是气质清纯、诚实可信的朋友,自然会精神愉悦,心情开朗了。
读书伴我成长武鹰在乳山读书沙龙成立三周年之际,书友们围绕“读书与成长”进行专题交流非常有意义。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成功了、成才了、成熟了,但永远不能说自己不用成长了,因为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而书籍就是伴随我们一生成长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书籍伴我成长,我的工作和生活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
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而这种写作能力是我通过读书得到的。
我真正的课外读书是从上大学以后开始的。
读的多了就萌发了写作的冲动,最初读的主要是《演讲与口才》及相关的书籍,写的主要是“演讲与口才”方面的,刚开始写的比较稚嫩,退稿不少,但越写越顺手,采用率也逐步提高。
这几年随着我阅读范围的扩大,我开始写一些散文、随笔。
我深切地体会到,是读书提供了我写作的素材、激发了我的灵感、丰富了我的语言,没有广泛的大量的读书,就没有我业余发表200多篇、50多万字的成绩。
写作水平的提高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读书让我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节奏快,压力大、诱惑多,不少人出现了心理问题,有的还因此走上了绝路。
在一定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心理问题主要还是靠自己去体悟、去调整、去打开心结,而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整方式。
读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会让我们感悟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烦恼真的算不了什么,与他们相比,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身体健康,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医疗保障,身在福中要知福。
这样去开导自己,就会让我们的心理慢慢获得平衡。
另一方面,从书中我们还能了解不少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如比较法、转移法、升华法等等。
我之所以能保持一个比较平和、安宁的心态,就得益于读书。
每当我感到心情不好、心浮气躁时,就去拿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散文、梁实秋的随笔、岳晓东的心理学着作等或励志、或智慧、或幽默的书读读,就会使自己的心情慢慢恢复平静。
读书让我的讲座新颖生动。
从2008年9月以来,我在全市举办廉政警示教育讲座50多场,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生动形象,没有干巴巴的说教。
我认为,很重要一点归功于我的读书。
读书让我的思维比较灵活,能够不断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结构来组织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通过读书,我还搜集到不少小故事、名人名言、格言和幽默段子,穿插到讲座中,使原本郑重、严肃的反腐败话题变得轻松、形象、生动,让大家听着不累。
最后用一首打油诗与大家共勉并祝读书沙龙越办越好:人生最美是读书,成长须要书滋补。
养成读书好习惯,日积月累见功夫。
读书沙龙三岁有感滕大力参加过不少次读书沙龙,时而会把一些文字和图片转载至QQ空间。
一些外地朋友看了以后都怀着敬佩的感情留言:没想到乳山还这么风雅的事!我以前在省会城市,几百万人口,听过汽车美食旅游等等有关的沙龙聚会,但是唯独没有听过读书的沙龙!当我第一次听到在市区人口只有20万的县级市乳山,竟然会有读书沙龙时,我确实感到很惊喜。
我怀着先参与一下的目的参加了读书沙龙的一期活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天然的梦想,与骑马砍柴周游世界同等美好,那就是对心灵净土的向往。
在浮躁的社会,读书沙龙的出现就如同黑夜里高矗而立的灯塔,用充满着正能量的光辉照耀着众人。
在读书沙龙,我们不光可以认识不少的书友,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汲取需要的文化养分,更可将她作为一个打开心扉、心灵治愈的平台。
心灵宁静的喜悦,胜过千言万语。
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参加过一两次读书沙龙,便不再来了。
我很好奇地问起原因,他们有的说,害怕自己层次低,被大家笑话;有的说自己胆小,别人发言都很好,怕说错话,有心理负担等等。
其实,以后在生活学习中,读书沙龙的书友们不妨多多做做人际传播,打消不少朋友心中的疑虑--读书沙龙只是一个活动,从不强求别人参与和退出。
这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书友。
即使您读书心得不多或者不善于言谈,来听了,有收获了,就ok了!读书是件平常事儿,分享或倾听自己与别人的读书心得,本身就是件快乐事儿,何必太认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书沙龙三年来,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只要我们继续保持现有的方向,坚持“沙龙”的本色,把她当作兴趣相投者的聚会,而不是一个组织、一个社团、一个部门,自由而包容的发展,未来,乳山读书沙龙一定会办成胶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的品牌。
作为一名普通书友,要特别感谢读书沙龙的召集人唐女士,为了沙龙,她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
这份执着和坚持,令我敬佩和感动。
当然,正是在这份辛勤耕耘下,我们才能在今天,迎来了读书沙龙三周岁的生日!这既是一次小小的驻足,更是一次崭新跨越的开始!我提议,每年的今天我们都要来,更祝愿N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在这样一个温馨的时刻而再次聚首,永远定格感动的瞬间。
倪建荣老师分享:1.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腹有诗书气自华”。
2.读好书,做好人,写好文章。
影响和带动自己的学生,分享正能量。
寄语:秋分喜雨降,威茗书清香。
读书伴成长,相继论修养。
书中品坚强,心地存善良。
王玲玲老师分享:“驯”儿记--我的成长之路昨天晚上,朋友邀我吃饭。
原因是朋友的朋友的孩子有些心理问题,想找我咨询一下,但是孩子拒绝去我供职的医院。
我能理解,公众的普遍认知:去精神病医院是件很恐怖、很羞耻的事情!可我是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能把咨询工作做到饭桌上去,百般迂回推脱还是搏不开面子,只能去赴约了。
但是抱着一个宗旨:不工作,只是去认识、熟悉一下而已。
儿子仲秋节放了五天假。
前三天几乎都是在玩电脑、看电视,作业一笔也没有写。
虽然知道他大多是在网络上看看小说、玩几个小游戏,可他整天泡在电脑上,那三四百度的眼镜片,令我很担心!忍不住唠叨了几句,因为能理解,语气几乎没有情绪,他也就仅仅是听听而已。
还和我玩起了常玩的游击战,我收平板,他拿笔记本,再收,他就拿手机,如此五次三番令我很是恼火。
这样,我也没有发火。
因为我知道他是个知进退的孩子,还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这两天在家写作业,倒也算是自觉吧!虽然休息的时间很多,但我赴约之前他的作业早已完成。
走之前找手机,一看几乎没电了,找充电器也不是在常规的位置。
问他,居然又玩我手机了!玩得几乎没电了!立刻就火冒三丈了!又想起他已经玩了整整三天,还有之前我把电脑所在房间里,他把房门踢破等恶劣事件,怒气像一只气球几乎立刻就要胀破了!抓狂的我恨不得立刻就把他拖过来狂扁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