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鉴定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为一名二手车从业人员,多年的工作当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不断有问题涌现,在此想具体归类分析目前在从业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探讨并为之改进。
诚信仍然是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为二手车交易性质的特殊性,以及二手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科学的估算标准普通用户也很难掌握,所以这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我们知道,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二手车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手车市场目前发展非常迅速,自2005年以来,二手车交易量基本以25%—30%的速度在逐年递增,2008年更是达到了273.73万辆。
但是由于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二手车市场扩大发展的瓶颈,传统二手车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散乱,不够规范。
因为市场的不规范性,经常可以见到事故车卖到非事故车的价钱,把真实的历程数进行更改,或者是收了对方定金后不见踪影等等,这种因为技术的门槛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购车客户受损失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比比皆是,由于中国的二手车行业发展当中,个人倒车者(黄牛)的中介行为一直是交易中的中坚力量,为了盈利,再加上有关法律的缺失,二手车交易在很多的地方被称作“黄牛交易”,不懂车的消费者害怕上当受骗。
同时即使是个人之间的交易也存在着很多的“非主观性欺骗”。
总的来说就是二手车交易当中中介机构、评估机构、个人交易等都缺少一种“诚信”,同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给“欺骗牟利”造成了很大的空子,也让国内二手车行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那解决的办法是不是就没有了呢?
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同,这里就拿青岛的二手车市场来做评述,青岛的二手车销售主体还是“个人倒车者”,也就是所谓的“黄牛”,青岛当地叫做“车贩子”,而青岛最大的一个开放的交易市场是李村大集,李村大集又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任何人只要缴纳20元停车费就可以进入市场卖车,没有监督,也没有准入制度,市场上充斥着事故车,故障车,高价车等等,隔三差五竟然还有警察进入市场直接把盗窃车辆的犯罪人员带走,混乱程度可想而知,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管理的混乱,市场管理者没有尽到监督规范的职能,倘若,市场有明确规范的准入制度,比如,对车辆进行车号注册,行业人员登记等手段来加以限制的话可以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当然事故车进入市场还是难以避免,对价格的控制并不是市场管理者应该规范的责任。
少了问题车辆的存在,和对从业人员管理的不管加强提高,诚信问题才能逐渐解决,我们看到目前在4S店二手车置换业务,或者是经纪公司的不断涌现,这就是多种经营主体不断完善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已经认识到诚信是留住客户,开拓市场的法宝,也是二手车市场经营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从业人员的技能以及个人素质问题
作为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人员,对车辆事故的鉴别和对价格的评估必须手到擒来,目前行业从业人员大都以“黄牛”为主,他们大都是自学成才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和专业的资质认证,收车过程当中“看走眼”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对车辆隐性价值的估算并不科学,虽然从市场的认知度和对车辆价格的掌控来看,“黄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毕竟二手车这个行业牵扯的知识太多,简单的鉴定评估已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
另外一个问题是是从业人员鱼龙混杂,从业人员无培训,无准入制度,无退市制度等等,无的东西太多,有的东西太少,让“黄牛”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市场谋取暴利,只要不触犯法律,或者可以打一些法律的擦边球,有恃无恐的经营着自己的二手车业务,这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不是一个公司或者单位出出制度就能提高的,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家的政策制度,国家已经出台多很多关于规范二手车市场的办法和规定,也多次提到了关于建立准入制度的法规,但是,一直没有坚决详细的制定和实施,以至于喊的多,而落实的少,坐视规范从业人员的良机,让人觉得遗憾。
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坚决有力的执行力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