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2.熟悉有机玻璃柱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

二、 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
CH 2C CH 3
COOCH 3n CH 2C
CH 3COOCH 3n (
)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的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在热、光和辐照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

但是,由于聚合后期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大大增加,大分子链的移动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受到的影响不大,链引发和链增长反应照常进行,而增长链自由基的终止受到限制,结果使得聚合反应速度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变大,出现所谓的自动加速效应。

更高的聚合速率导致更多的热量生成,如果聚合热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地加速进行而失去控制,出现爆聚现象。

因此,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聚合速率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是获取无瑕疵型材的关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定形聚合物,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因此称为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业的重要材料。

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曲率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因此在光导纤维领域得到应用。

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耐候性差,表面易磨损,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等单体共聚来改善耐磨性。

有机玻璃是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制备的。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小于聚合物的密度,在聚合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体积收缩。

为了避免体积收缩和有利于散热,工业上往往采用二步法制备有机玻璃。

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初期平稳反应,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体系粘度增加,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此时应该停止第一阶反应,将聚合浆液转移到模具中,低温反应较长时间。

当转化率达到90%以上后,聚合物也已成形,可以升温使单体完全聚合。

引发剂的使用量应视制备的制品厚度而定。

三、实验仪器、试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试管恒温水浴温度计试管夹
四、实验步骤
1. 取试管一支,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依次洗涤干净,烘干备用。

2. 准确称取0.005g过氧化苯甲酰,量取5ml甲基丙烯酸甲酯,放入试管,混合均匀,使过氧化苯甲酰完全溶解。

为防止水汽进入试管,用纸将口封好。

3. 将试管置于80-90℃恒温水浴槽加热(记下放入时间),每隔一定时间观测聚合现象,分别记录聚合管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变稠的时间,以及聚合至不流动的时间,此时停止加热。

在加热时要控制好温度,保持聚合反应平稳进行,否则会出现爆聚现象
4. 置于40℃水浴中继续进行反应,约需24小时,而后升温,分别在60℃、80℃、100℃保温一小时。

取出,得到透明无色的固体有机玻璃。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得到透明无色的固体有机玻璃柱。

六、讨论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为何要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