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消毒与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 根据感染风险高低选择
• 高度危险性器材: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 中度危险性器材: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 的消毒方法:
• 低度危险性器材: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 处理:遇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何污染病原微 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 斯伯尔丁分类法 1968年斯伯尔丁根据医疗器 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害大小及在使用 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法,将医疗器械分为三 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高度危险性器材的灭菌: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 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 触破损皮肤黏膜的物品,一但被微生物污染, 具有极高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 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 手术敷料的灭菌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管理要求:
– 制定出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
• 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 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 落实
– 全员培训;
•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人员的培训、 •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时预防和控制感染的 意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与知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 主要内容
–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1、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 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 –12、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3、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清洁用品的消毒 –附录A(规范性)消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附录C(规范性)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管理要求:
– 诊疗环境
• 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到污染应及 时进行有效消毒 • 高风险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 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 为从事诊疗器材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人员提供相 应的防护用品。
– 消毒监督监测;
• 应定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 反馈, • 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消毒与灭菌基本原则:
– 基本要求: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材,使用后应先清洗, 再消毒或灭菌; – 被阮毒体、气性坏疽和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 器械要先消毒后清洗; – 耐热耐湿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浸泡灭菌: – 表面一般先清洁、再消毒,受到血液体液污染时先除 污,再清洁与消毒; – 消毒产品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 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 增加了以下内容
–管理要求:4 –清洗与清洁:6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8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 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增加了以下消毒、灭菌内容
–C.4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C.8.2 邻苯二甲醛; –C.12.2 碘酊; –C.16 煮沸消毒; –C.17 流动蒸汽消毒; –C.18.1 过滤除菌; –C.18.2 微波消毒;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根据污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径血传播病 原体污染的器材,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 原微生物污染的器材,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器材,应采用达到 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 –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量 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 消毒器材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 用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清洗与清洁
– 清洁注意事项
– 对于小量溅污血液,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 大量溅污,应选用吸湿材料去除污物,然后 清洁消毒。 – 擦拭布巾应每次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 用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高度危险性器材的灭菌: –术语和定义
• 职业防护
–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采用适的防护措施:
•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使用防棉手套、着长袖工 作服防止皮肤灼伤 • 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 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 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 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 并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燃烧 和爆炸。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职业防护
– 化学剂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对皮肤黏膜的 损伤。 – 在污染诊疗器材的回收、分类、清洗等过程 中应预防发生操作人员职业暴露。 – 处理锐利器械和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 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害的发生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清洗与清洁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清洗与清洁
–清洗的注意事项
•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器材,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 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应拆开后清洗: • 手工清洗工具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干 燥保存。 •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有关规定。 •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要求应遵循ws 310.1的规定。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内容解读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说明:
–核心内容与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医院 消毒技术规范部分相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在1999年首次颁布,归入第 三版《消毒技术规范》,在第四版重新合并为 2002年版,仍然在执行中。 –消毒与灭菌方法,监测两部分以附件形式; – 级别:由强制性变为推荐执行。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特点
– 删除了以下内容
• • • • • • • • 内镜的消毒灭菌: 医务人员手消毒: 医院内空气的消毒: 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口腔诊疗器具的消毒: 织物的消毒: 污水的消毒: 尸体及相关环境的消毒: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 –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 –新生儿室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根据消毒器材的性质:
–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怕热怕湿的诊疗器材,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 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
• 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 近距离照射: • 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环氧乙烷灭菌残 留量 –GB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310.1~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部; –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0506.1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 通用要求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管理要求:
–诊疗器材要求: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 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材应灭菌: • 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材应消毒。
–消毒产品审核和备案;
• 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应对产品相关质资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管理要求:
–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 专业检查与监测人员培训要求
• 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检测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 • 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 • 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采样、检测和评价。
•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 手术器械的灭菌
–灭菌前的准备:
–灭菌方法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310.2的要求 •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 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 • 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 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 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量的要求进行灭菌。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清洗与清洁
– 清洁适用范围
•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 • 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 清洁方法
• 治疗车、诊疗台、仪器设备、床头柜、新生儿暖箱 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巾擦拭。 • 擦拭不同患者单无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 拭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 干燥备用
先清洗后消毒: 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灭菌: 能湿热消毒的不用化学消毒: 化学消毒后应用无菌水冲去残留的化学消毒剂: 推出新的化学消毒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