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息化运维造价定额标准精编版
信息化运维造价定额标准精编版
1 • 运维服务对象和工作任务分解深度不足
1、维护工作分为硬件、软件、基础环境,对应的具体细化服务对象没有明确; 2、每个维护类别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没有细分说明;
2 • 运维费用构成和对应计算方法细化不足
必要硬件性、:软件运、维基础项环目境运造维价费用的构合成未规按性运行要、求维护有、待修理加区强分费、用运类别维和服计算务,对象 和费用导分致不解同颗类型粒设度备运需维要费都进按一同样步标明准计确算细,结化果,误差特较别大;是在“定量”的规 范方面,需要逐步累积造价数据,深化研究并建立更为完善的定 量规3范• 标数据准分。析基础不足,指标因子细化不够
目录 一、运维造价标准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运维造价标准研究内容和方法
信息化项目运维造价研究背景
信息化项目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由于缺乏造价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规范化管理难度较大 ,目前国内相关权威机构和大型企业都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都没 有形成“体系化”的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要求及规范》 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编制了《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制定了《运维费预算定额采购标准》 国家水利部制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 各大型企业在项目运维预算方面做了规范化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
业务应用项目功能点规模、用户数等信息收 集表
用户数和运维费的散点分布绘制
通过曲线,拟合出:
运维费随着用户数变 化的调整因子y
谢谢
• 硬件、基础环境修理费取费标准 按照IT研究治理中心和ITSS提供的硬件设备维护修理标准和参
考费率,并结合参考工信部赛迪监理、国家水利部等的硬件设备 修理费建议取值区间,制定各类硬件的修理费比例系数。
• 软件(信息系统)修理费取费标准 软件质保期外:功能点规模变更≤8.15%以内: 修理费 = 开发费 * 8.15%
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 修 理 费 率 取 值 区 间
分析过程:
1、国网制定5%的修理费比例,标准偏低,特别针对一二档小计,由于保有量相对
其他设备较小,在配件供应和服务成本方面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对一二档小机的修理费率进行了上调,一般为9-10%。 2、航天的修理费比例为历年服务器购买运维服务的数据结果。 3、赛迪监理的费用比例主要是指备品备件采购费,主要根据各设备平局了故障率 和平均修理费加权计算。用量标准以投入使用的设备数量计算。
工作状态
缺乏政策 标准引导
• 缺乏规范分类和费用定义:运维
费用类别定义边界不清晰,缺乏对应
的规范分类以及费用的定义和构成。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 依据,运维费用预算 编制难度较大
缺乏行业 规范支撑
• 缺乏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预算
工作缺乏实际依据和可参照的标准, 导致对运维费用制定模糊。
• 运维预算的口径难以统一:同类
造价内容和方法
运维费
运
硬件 运维 费
行
费
维
软件 运维 费
护
费
修
基础环境运维费
理
费
IT服务 运维 费
• 运行费、维护费取费标准 根据ITSS(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IT研究治理中心关于运
维工作任务WBS分解规范和“工作频率+单次处理时间”的计算方 法对每项任务工作量进行测算和评估。人工单价1200元/人天。
业务应用系统运维费和系统功能点规模、系统用户数有直接关系。因此: 业务应用系统运维费 = 功能点规模 * 功能点规模系数 m * 用户数调整系数 y 其中:功能点规模系数m为每1000个功能点运行维护费10万元(IT研究治理中心研究结果,并通过项目验证)
功能点规模系数调整系数y 直接和用户数相关。系数的取值通过曲线拟合得出结果:
1.硬件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服务器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安全防护 桌面及外设
运维服务分类
2.软件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运维支撑系统
业务应用 业务平台
3.基础环境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机房
音视频设备 局域网综合布线
4.IT服务方法
硬件基础环境-运维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取费标准
项目不同单位预算差异较大,运维服 务内容(预算口径分类)不统一,信 息化项目年度预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 未反映运维资产真实情况:现行
的按资产比例系数的费用计算方法未 考虑运维投入的合理性,资产的使用 度、利用率等因素没有考虑。
当前运维造价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造价定额研究成果在运维工作取费中存在以下问题:
目录 一、运维造价标准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运维造价标准研究内容和方法
造价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在已有造价定额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信 息化项目运维费用造价方法和标准,提高公司信息化项目运维造价成本控制能力,确 保投资质量。
1
运维服务对象和工作 任务分解深度不足
需
运
要
维 造
2
运维费用构成和对应 计算方法细化不足
价
不 足
3
数据分析基础不足, 指标因子细化不够
深 化 研 究 的
内
4
运维服务单价和算法 缺乏依据和说服力
容
1 明确运维服务对象分类及内容 2 明确运维费用的分类定义和构成 3 运维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取费标准 4 运维服务人工费用测算标准
运维造 价完善
1 明确了运维服务对象分类及 服务内容
计算方法
采用WBS任务分解法,对硬件设备、基础环境相关设备的运维工作量及运行费、维护费 进行评估。
计算过程
根据整理的WBS任务清单,依据IT研究治理中心和ITSS提供的“工作频率+单次处理时 间”的计算方法对每项任务工作量进行测算和评估。
任务年工作频率
任务项
X
任务项工作量
任务单次处理时间
任务单次处理时间根据: 1、IT研究治理中心提供 的部分设备单次维护标准 时间; 2、赛迪监理:按照工作 量整合的思路,即运维工 作量可复用。统计每天相 同或者类似的操作占比。 3、结合收集中国移动、 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单 位的相关运维时间数据, 综合得出WBS单个任务项 的单次处理时间。
• IT服务运维费 参考工信部赛迪监理等对IT服务运维费的规范,制定运维WBS
分解和工作量计算方法。人工单价800元/人天。
造价内容和方法
“维护费”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ITSS(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运维服务的 分类标准,对运维服务类别和每个类别对应的运维服务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定义。 并将运维工作分为了“运行”、“维护”、“修理”。
?%
片
二档小机 5.00% 7.00% 3.70%
?%
段
三档小机 5.00% 5.00% 2.70%
?%
造价内容和方法
软件系统-运维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取费标准
计算方法 采用案例学习法,适用于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费评估。
计算过程 使用不同行业或者企业的运维对象数据、造价数据作为分析参考,拟合得出符合一定 趋势和规律的取值方程式。通过方程式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2 明确了运维费用的分类定义 和构成
3 对运维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和 取费标准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4 普通运维人员和IT运维服务 人工单价费用取费标准
5 制定了各类信息化项目运维 费用估算定额表和估算模板
造价内容和方法
造价内容和方法
运维服务内容分为三大类,包括: 1、日常例行活动:提供预定的例行服务,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隐患。 2、响应支持服务:发现服务请求或故障申告后,降低和消除对业务的影响。 3、优化改善服务:提供调优改进服务,修理、更换服务。
造价内容和方法
硬件基础环境-运维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取费标准
计算方法 采用比例系数法,对硬件设备、基础环境相关设备的修理费进行评估。
计算过程 修理费按照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规定的硬件修理 费取费区间进行取费;并采集相关行业的修理预算数据,对每类设备的修理费率进行
分析和定值细化 。
4、综上,国网和航天的实际情况更和南网接近,选取国网、航天硬件运维项目12 个,1、2、3档小机一共80余台,对实际每年修理费率进行了收集,计算得出修理 费率=修理费/设备购置费。
以小型机为例:比较各机构或企业的相关参考费率
设备
各单位建议参考取值 国网 航天 赛迪监理 参考取值
数 据
一档小机 5.00% 7.00% 4.00%
这些尝试或是针对硬件或者应用软件或是特定行业和项目,不够成熟,不具备推 广应用的价值,都没有体系化的解决“运维费用分类估算”的问题。
信息化项目运维造价现状
信息系统运维费预算定额是长期以来信息系统运维一直存在的难题,由于信息 化运维工作专业性强、系统复杂,同时运维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决定了运 维费用难于度量。
缺乏数据分析基础,导致当前运维费计算过程中,未对用户规模、功能点规模、 使用年限、分布情况等运维费相关调整因子和指标进行权重考虑,导致偏差;
4 • 运维服务单价和算法缺乏依据和说服力
1、目前运维人工单价定制没有区分不同人员,例如现场运维人员、IT服务人员等 2、软件运维费率按照定额≤10% ,硬件维护费按<购置费*15%,IT服务按1020万/人年,不同设备不同系统误差较大,且区间取值没有依据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