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和答案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和答案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读新加坡某功能区景观图,完成问题。

1、图示功能区的位置特点主要是()A.位于市中心B.位于居住区内C.位于城市郊区D.沿交通干线分布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功能区建筑物高大而密集,故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中央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A.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B.商业活动最为频繁C.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D.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答案 B解析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活动最为繁忙,B项正确;居住区在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排除A、C两项;工业区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排除D项。

(二)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城镇化水平图。

读图,完成问题。

1、2015年,中国()A.城镇化刚刚起步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镇化开始衰退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答案 B解析图中显示,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城镇化起步晚B.城镇环境质量好C.城镇化速度慢D.城镇化水平高答案 A解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环境质量不占优势。

(三)“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

下图示意某城中村的“握手楼”。

据此完成问题。

1、“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稠密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B项正确;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易导致用地紧张,排除A项;“握手楼”的大量出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挤,排除C、D两项。

2、“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②④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①正确;建筑质量和住房拥挤无关,③错误。

故选B项。

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答案 A解析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A项正确;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排除B项;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紧张状况,但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排除C项;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能够暂时缓解城市住房拥挤状况,但不是根本措施,排除D项。

(四)伦敦是世界上城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

据此完成1~3题。

1.伦敦城镇化发展的标志主要是()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 A解析城镇化发展的标志主要是城市占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绿地增加、城市功能区增多不是衡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2.推测伦敦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1600年以前B.1600~1700年C.1750~1950年D.21世纪初答案 C解析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城镇化发展加快,故1750~1950年伦敦城镇化发展最快。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市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的趋势,这有利于()①改善城市环境②促进城区工业发展③带动乡村发展④缩小城乡差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市人口减少,可减轻城市压力,改善城市环境,①正确;城区不宜发展工业,②错误;有利于带动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异,③④正确。

故选C项。

(五)读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50个主要城市上班平均花费时间(单位:分钟)排列前五和排列后五的城市资料表,回答问题。

1、对城市正常上班时间的理解,正确的是()A.耗时越长,城区面积越大B.耗时越短,城市交通越落后C.耗时越长,城市对交通需求越大D.耗时越短,城市经济越发达答案 C解析城市正常上班时间耗时长短与城区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关系不大,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密切相关。

耗时越长,说明城市对交通的需求越大。

故C项正确。

2、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交通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城镇化速度快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C.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影响出行效率D.城市交通结构向家用小汽车方向大量转化答案 A解析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较慢,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A项正确。

3、下列措施能有效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的是()A.协调好城镇化,严控私家车数量B.加强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增加交警力量,确保城市道路畅通D.加强环保宣传,积极倡导低碳出行答案 B解析要想有效地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二、非选择题1、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居住(2)①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方案一:东北部。

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居住用地。

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线附近。

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第(4)题,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

从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用地等方面对比分析。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

城镇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镇化。

材料二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690~1990年)材料三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1950~1990年)表。

(1)若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开始,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镇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说出美国1820~1920年城镇化所处的阶段,并指出城镇化的表现。

(2)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80年美国城镇化对城区和郊区的影响。

(3)目前,美国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靠第________产业,其优点主要是什么?答案(1)阶段:初步城镇化。

表现:城市数目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2)城区:城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降低,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郊区:郊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

(3)三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环境污染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解析第(1)题,据题干和材料中城镇人口比重判断所处的阶段,表现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比重、用地规模等方面说明。

第(2)题,读表可知,城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降低,城区交通可以得到缓解,污染物减少,缓解城市环境问题;郊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有利于郊区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

第(3)题,目前,美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故其城镇化动力主要是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多,环境污染轻,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