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小说、诗文一览表

明清小说、诗文一览表



序号 名称派别 1 吴中四杰
时间 明初
明清诗文流派一览表 风格 代 表 人 理论主张 成就 物 豪 健 秀 高 启 、 兼师众长, 随 高启为明代诗文 逸 杨基 事模拟 之冠,杨基咏物诗 成就很高。
影响 高启的乐府创作对 元明的复古浪潮起 到 了“驳前启后 ” 的作用。
2 台阁体
3 茶陵派
4 前七子
明清小说一览表
序 号

书 目
《 三 国 志 演 义 》
作 者
罗 贯 中
版本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共 24 卷 240 则(最早的刊刻本, 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 ; 万历《三国志传》20 卷; 李评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 志》120 回,回目由单句变为 双句; 毛评本《三国演义》毛纶、毛 宗岗父子以李评本为基础参 考“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 正文进行了较大修改,增删, 做了详细的点评 (为三百年最 流行本子)
成为当时文坛正 宗,有的拟古作品 锻炼精纯,值得一 读。 归有光摆脱了道 学束缚,成就最 高,被誉为明文第 一
对台阁体产生一定 的冲击, 其理论主张 被前七子吸收 他们在复古的旗帜 下, 努力为文学寻求 一席独立的地位, 增 强对文学的理解, 但 同时陷入了拟古的 误区。 他们的理论主 张也直接间接的影 响了后世的文人作 品与理论主张。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 前后七子的复古论 调,对晚明公安派、 清中叶的桐城派由 重大启迪和影响。 对晚明公安派、 竟陵 派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5 后七子
永乐、弘治 平 正 典 杨 士 丽 奇、杨 荣、杨 溥 成化、弘治 典 雅 华 李东阳 强 调 宗 唐 法 丽 杜, 着眼于音 调、法度 弘治、正德 李 梦 阳 李 梦 文必秦汉、 诗 豪 放 雄 阳 、 何 必盛唐 奇 , 何 景明 景明清 新 嘉靖年间 风格雄 李 攀 总体继承前 健 龙、王 七子的复古 世贞 主张 嘉靖年间 风格简 归 有 淡 光、唐 顺之、 王慎中
平庸
使诗坛萎靡不振, 陷 入低潮。
主持文坛数十年, 有不少诗摆脱了 台阁体束缚 总体成就不高,但 诗歌笼罩一时
1 唐宋派
2 吴 中 四 才 明代中叶 子
语浅意 隽
3 童心说
嘉靖、万历 文 风 质 朴直率 晚明时期 清新轻 逸
4 公安派
5 竟陵派
晚明时期
幽深孤 峭
推崇唐宋文 风, 强调自然 流畅、 直抒胸 臆、 反对艰深 为文、 模拟剽 窃 祝 允 抒发真情, 追 艺术上市民气息 明 、 唐 求个性 浓厚,风格清新自 寅、文 然。 征明和 徐祯卿 李贽 “童心“ 诗歌袒露自我,具 有鲜明的个性色 彩, 袁宏道 独抒性灵, 不 袁宏道诗歌成就 拘格套 不高,但是其小品 文清新自然,轻快 洒脱 钟惺、 引古人之精 其 诗 文 虽 有 奥 涩 谭元春 神、 以接后人 之弊,但也显示出 之心 独特的风格
精 工 隽 朱彝尊 永,清 丽流畅
15 纳兰性德
清初
凄婉
纳兰性 德
16 学人之文
清初
严肃多 黄 宗 理 羲、顾 炎武、 王夫之
1. 2.
1. 2. 1. 2.
3.
1. 2. 1. 2. 3. 4.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 性结合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 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 又是儒林“痛史” 讽刺手法 对照法 夸张法 《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 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敷陈大 义” “隐括全文” 第二到三十回以分类编排对比 映照为主, 分写形形色色的儒林 人物 第三十一到五十四回, 大体上以 “自况”人物杜少卿经历、交往 关系为线索,写南京士林的活 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 人物有丰富的个性与复杂性 语言特色 比较纯熟的白话 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练,含蓄 风趣而富于形象性 人物塑造 注意形象的真实和自然 写出性格的复杂和发展 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 注意内心的冲突与微颤 艺术结构 总体结构 多线交叉,网状平铺 “注此写彼,手挥目送” ,一事 多义,转换自然 小矛盾凝聚大矛盾, 小事件积累 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 全书情节以甄世隐、贾雨村起 结,首尾圆通;贾府兴衰与刘姥 姥三进府串联,匠心独运 语言特色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融汇古典书 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 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 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其观念对当时文坛 由启蒙作用其学说 被公安派接收。 冲击了拟古文风气, 也对竟陵派产生有 一定影响。 客观上对纠正明中 期复古派拟古的流 弊有积极作用, 但偏 执于追求孤行静寂 的境界, 晚明文学创 作中的激进精神开 始衰落 将文学创作重新带 入现实主义创作的 轨道上来。 创作的爱 国主义诗歌激起了 一些反清的爱国热 情。 在当时激励了汉人 的反抗精神, 也对后 世产生过积极的影 响



《 水 浒 传 》
施 耐 庵


繁本:71、100、120 回三种。 1) 金圣叹 《第五才子书施耐 2) 庵水浒传》 为 70 回缺本, 3) 是清三百年最流行本子; 万历间天都外臣序的 《忠 义水浒传》 最早, 是缺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 水浒传》 为繁 120 回, 是 全本。 简本;102 回、110 回、115 回、124 回五种 注;简本是繁本的节本;缺本 是全本的缺本, 缺平田虎和王 庆的故事 繁本;百回本,最早刻本是明 万历 20 年(1592)金陵世德 堂刻本,共 20 卷 简本;有两种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10 卷 69 则,朱鼎臣编辑, 万历间刻, 有唐僧出生故 事。 《西游记》中杨志和的 《西游记传》 ,共 4 卷 41 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 唐僧出生故事。 一般认为 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1) 2) 3) 4) 5)

《 聊 斋 志 异 》
蒲 松 龄
青柯亭本(非全本)16 卷 431 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 474 篇 手稿本:残存 4 卷 237 篇 三会本(会注、会校、会评) (张 友鹤)


《 儒 林 外 史 》
吴 敬 梓
巾箱本 56 回





塑造科举迷形象, 深刻揭 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 摧残,使人神魂颠倒,愚 昧无知 通过描写淳朴青年的蜕 变过程, 深刻揭露科举制 度对人的灵魂腐蚀, 它使 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 把批判科举制度同批判 理学、礼教相结合,使他 揭露性更强, 反映社会内 容更深广。 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 有利说明科举培养出的 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 劣绅。 热情歌颂了一些反对科 举, 鄙弃功名, 具真才学, 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 物,以寄托作者理想
6 复社 7 几社
明末时期 明末时期
简洁
张 溥 、 兴复古学、 务 张采 为有用 悲 凉 苍 陈 子 与复社相同 劲 龙、夏 允彝
8 遗民诗派
清初
9
清初 宗宋派
陈子龙《秋日杂 感》十首唱歌当 哭,悲凉苍劲,夏 完淳诗歌散文悲 壮感人,可称为不 朽之作 沉 痛 悲 顾 炎 诗主性情、 不 其诗反映易代之 壮 武 、 黄 贵奇巧, 反对 际 惨 痛 的 史 实 与 宗 羲 、 摹拟 民族共具的感情, 王夫之 肇开清诗发展的 新天地 宏 伟 、 钱谦益 转益多师、 有 其组诗《后秋兴》 转益多师的主张确 沉郁、 本、有物 显 示 出 炉 火 纯 青 立有清一代诗风, 延 典丽 的艺术造诣 引后进, 其家乡受其 影响建立了常熟派
10 娄东派
清初
声 律 妍 吴伟业 秀、华 艳动人
推崇前后七 子, 不排斥公 安派所提倡 的性灵, 取法 唐诗却又能 吸收宋诗精 华
11 虞山诗派
清初
与钱谦益
12 神韵派
清初
沉 丽 细 冯班 密、锤 炼藻绘 冲 和 淡 王士祯 远、风 致清新
13 阳羡词派
清初
苍 凉 豪 陈维崧 放
14 浙西词派
清初
思想内蕴
1) 2) 3) 4) 5) 推崇“仁政” ; 宣扬“忠义” ; 歌颂“智勇” ; “拥刘反曹” ; 道德悲剧意识
艺术特色
1) 2) 3) 4) 5) 虚实结合, “七分事实,三分虚 构” ; 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规模宏大 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 出色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的艺术典型; 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雅俗共赏,简洁明 快

《 红 楼 梦 》

80

曹 雪 芹 后
40

回 高 鹗
抄本 80 回,有脂砚斋评语, 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 称脂本,有甲戌本,乙卯本, 庚辰本等 刊本 120 回, “程甲本” 和 “程 乙本”合称“程高本”
1. 2. 3. 4. 1.
悲剧意蕴 爱情和婚姻悲剧 人生悲剧 女子的悲剧 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理想色彩 宝黛爱情熔铸的理想和 追求
忠臣义士的悲歌; 英雄好汉的颂歌; 农民起义的史诗
1) 2) 3) 4)
“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成熟的白话语体; 珠串式线性结构;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 西 游 记幻”之内涵; 《西游记》与心学; 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 我价值的肯定; 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 个性的人性美; 整体性寓意与局部象征。

“ 三 言 ”
冯 梦 龙 编 纂
三言; 《喻世明言》 ( 《古今小说》 ) 、 1)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总称, 每集 40 篇,共 120 篇

“ 二 拍 ”
凌 蒙 初 编 撰
二拍;凌蒙初“拟话本” 《初刻拍 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 称
2)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鲜明的重商思想; 1) 全新的价值取向; “三言”商人多“重 义”多为善良致富, 辛苦发财。 “二拍” 商人更加“逐利” , 常投机致富, 冒险发 2) 财; 3) 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 识; 肯定以 “情” 抗 “礼” , 张扬执着真爱; 从破贞洁观念, 主张 男女平等; 抨击负心薄幸, 维护 女性尊严; 揭露社会黑暗, 赞扬被压 迫者的反抗 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 端 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 度,歌颂纯真爱情 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1. 2.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