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从《孙文垣医案》浅探孙一奎临证遣方用药特色

_从《孙文垣医案》浅探孙一奎临证遣方用药特色


[1 ] 孙一奎, 字文垣, 别号生生子, 安徽休宁人 。 自 “舍业而事方术 ” , 幼习儒, 后 求道于汪机弟子黄石潭,
并挟医术游历于庐山、 三吴等地, 师法各大名家, 经 30 , “耳目渐广, ” 年的博采兼收 故得于心者, 津津渐融。 《孙文垣医案》 为孙氏之子根据其临床经验编辑而成, 根据孙氏临证区域不同而分为三吴治验 、 新都治验、 宜 兴治验, 共计 398 案。 其书论病详确, 临证精思, 论证 [2 ] 有独见, 治病有特色 , 常给人以启发。 现仅就其医 案遣方用药特色浅探之。 1 六经辨证, 活用仲景之经方 孙一奎临证辨证重视六经辨证, 并善于化用仲景 [3 ] 经方, 结合临床而验证理论 , 尤擅少阳经小柴胡汤 证, 载有数十案, 强调临床治疗中理、 法、 方、 药一贯性, 。“万历甲戍沈中丞案 ” 可见其对仲景思想之推崇 患 “偶冒风, ,孙 者 头痛倦怠, 发寒热如疟, 脉弦浮而数 ” 氏诊断此为少阳经证, 即以仲景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治 。“蔡中林内人 ” 之, 一剂而瘥, 效验如神 案患者“发热 , 口渴, 舌上燥裂, 小腹痛, 呕吐 ” 孙氏诊为阳明少阳合 病, 邪热壅于上焦, 用仲景大柴胡汤加减, 和解少阳、 内 。“琼兄内伤饮食 泻热结, 煎服后药入不吐, 热痛减半 外感风邪” 案患者少阳阳明合病, 孙氏先后治以济生 竹茹汤、 竹叶石膏汤、 栀子豆豉汤等, 诸症悉安, 后又因 “发热口渴, 进食出现 舌上苔黄 ” 之症, 孙氏认为阳明 。“予弟叔南 ” 余热复萌, 用白虎汤加减热退而痊愈 案

收稿日期: 2014 - 04 - 09 修回日期: 2014 - 05 - 08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安徽省中医院中医肺病学科 开放基金项目( 编号: 2011fbxk 004A ) ; 安徽省教研项目 ( No. 20100555 ) 新安医学。 男, 研究方向: 中医临床医学、 作者简介: 郭锦晨( 1990 - ) , * 通讯作者: 刘兰林 ( 1957 - ) ,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 女, 博士, 方向: 中医药防治外感热病 。
“遍身发黄 ” , 。“王文川令郎” 案患者 市医 从温补入手 : “草头药性多寒, 议以草头药进, 孙氏止之曰 用之损 , 其脾土而益其疾” 遂立健脾之法, 用温暖之剂调中丸 。“舜田臧公 ” 服一月, 黄退步履如飞 案患者胸 膈 痞 胀, 时医非消导则淡渗, 惟孙氏以温补之剂人参、 白术、 炮姜、 回阳、 肉桂等切中气虚中满病机, 清浊分痞胀愈。 “大宗伯懂浔老 ” 案患者“有脾胃疾, 翁以过啖瓜果而 , 胸膈胀痛” 诸师予二陈平胃散消导之不愈, 孙氏从辛 温治寒淫入手, 用高良姜、 香附、 肉桂、 麝香酒调下, 胸 。“吴鹤洲先生 ” 次便宽 案患者“素有痰火 …… 肠鸣, , 脐腹膨胀” 诸医妄以平胃散加黄连等苦寒之剂投进, 孙氏言此由寒湿之痰凝滞所致, 立温补下元之法, 用补
2014 年 12 月第 42 卷第 6 期 Vol. 42 , No. 6 , Dec. 2014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 43·

从《 孙文垣医案 》 浅探孙一奎临证遣方用药特色
郭锦晨, 张浩, 高婷, 刘兰林
*
(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8 ) , 《孙文垣医案 》 要: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 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其一生临床实践经 验的总结。对其医案加以浅析, 可以了解其六经辨证, 活用仲景之经方; 丸汤并调, 或因病先后汤丸; 用 摘 药轻灵, 多用单方创新方; 气血之虚, 化用四君四物类; 药多温补, 承东垣忌用寒凉; 治痰理气, 仿丹溪二 陈加减等遣方用药特色。 关键词: 孙一奎; 医案; 遣方用药; 特色 中图分类号: R24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392 ( 2014 ) 06 - 0043 - 02 , “发热, 为三阳合病暑证, 孙 患者 额痛……遍身又痛 ” 、 、 , 。 氏以小柴胡加石膏 白芷 竹叶等 少顷汗出热退 2 丸汤并调, 或因病先后汤丸 孙一奎在施治过程中, 每多考虑患者体质, 注意固 护脾胃, 保护元气, 惯用丸汤并调疾病, 或依病情先用 。“张文 汤剂峻除其疾, 再以丸剂缓而治之, 断却病根 学子心病虚弱 ” 案患者“咳嗽 …… 面色青, 形羸气促, , 多梦遗” 孙氏用调肝益神汤服二十剂而病起, 以大龟 板、 熟地、 枸杞、 人参、 麦冬等蜜丸, 服三月, 神健肌完。 “王敬泉内眷” “ , , , 案患者 痰嗽 腹饱满 泄泻肠鸣 ” 孙氏 用六君 子 汤 加 减 与 香 连 丸 煎 服, 两 剂 后 气 舒 嗽 减。 “上舍张怀赤 ” 案患者晨泻, 孙氏认为此由中焦有湿 痰, 君相之火不足所致, 以六君子汤加破故纸、 桂心等 。“臧 煎服, 即泻减, 又用前方加杜仲为丸, 服之而愈 七房二老夫人” 案患者痢疾, 元气大虚, 孙氏先用四君 子汤加减补助元气, 生津止浊, 后在原方上加白扁豆、 神曲为丸, 调理而安。 3 用药轻灵, 多用单方创新方 新安医家素来以用药轻灵著称, 孙一奎亦是如此。 其医案中所用方药剂量较小, 多则钱计, 少则以分。不 但继承前医名方, 还大胆创制新方, 如金花丸、 端本丸、 。“王祖泉乃眷 ” 断下丸方等, 并时用有效单方治验 案 “朝饭后稍寒……汗大出不止 ” , 中患者 孙氏用白芍五 钱、 白术二钱、 桂皮、 黄芩各一钱、 甘草八分, 二帖而汗 。“亮卿令爱” 止 案患者因疳积虚寒致右目红肿, 孙氏 以夏枯草二钱、 甘草、 谷精草各一钱、 香附一钱五分煎 。“张二娘子 ” 服, 四帖而安 案患者“妊七月而呕吐不 , 。“王敬泉头 晕 且 止” 孙氏自创新方金花丸以止吐 痛” 案孙氏认为患者因痰饮挟木火作晕, 用单方吴茱 。“文学程道 萸为末, 以鸡子清调涂两足心, 引火下行 “传尸嚓症” , 吾先生” 案患者为 孙氏知其不易治, 乃自
[4 ] 多承李东垣补土思想 热、 疏导及渗利之剂的危害 ,
骨脂、 肉豆蔻、 益智仁温补脾肾阳气, 佐以白术、 杜仲、 茯苓、 泽泻、 陈皮等四帖大便即实。 6 治痰理气, 仿丹溪二陈化裁 对于痰证, 孙一奎遵朱丹溪之言“治痰先理气, 气 , 。“周芦汀乃眷 胃 腕 顺则痰消矣 ” 多用二陈汤化裁 痛” 案患者痰积甚固, 孙氏以丹溪二陈汤燥湿化痰加 枳实、 姜黄、 香附、 山栀、 黄连治之, 服后胃脘之痛即止。 “张净宇发热腹痛泄泻呕吐 ” 案诸师难辨, 或曰寒, 或 , 曰热, 或曰伤食, 惟孙氏言其乃“疫泻 ” 以二陈汤理气 和中倍白术, 加青蒿、 葛根、 酒芩、 白芍、 猪苓等一剂而 。“姚老夫人右手疼 ” 案患者因湿痰生热, 热生风, 安 故右手疼不能上头, 孙氏立清热化痰、 疏通经络之法, 用二陈汤倍加威灵仙、 酒芩、 白僵蚕、 秦艽, 四剂而病 。“姚牟山内人胸胁痛” 愈 案患者因湿痰凝滞, 却误用 “时常胸胁作痛 ” , 补剂, 故而 孙氏以二陈汤加苍术、 黄 柏、 威 灵 仙、 五 加 皮、 生 地 黄、 白 芥 子 等, 两贴即胸胁 。 痛止 《孙文垣医案 》 所载病例, 大多疗效显著, 且案中 多夹议论, 阐发证治, 蕴含着孙氏丰富的学术思想与辨 证遣方用药特色, 启迪后人。 在治学上孙氏能博采众 家之长, 而避其偏颇之处, 间出新意
[5 ]
。 孙氏用药还
因地制宜, 选择当地特色药材, 如萝卜汁、 大力子、 白螺 丝壳、 槐角子等。值得一提的是, 其书载有少量不治之 案, 存为舌鉴, 足见孙氏治学为医之精诚, 值得后代医 家学习与揣摩。 参考文献:
J] . 安徽中医学院学 [ 1] 张玉才. 孙一奎生平、 著作及学术思想初探[ 1986 , 5 ( 2 ) : 16. 报, .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 , 20 [ 2] 许霞, 刘健. 孙一奎治痹验案浅析[J] ( 6 ) : 550.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3] 朱鹏.《赤水玄珠》 对积聚病证的认识[J] 2012 , 28 ( 5 ) : 759. J] . 北京中医 [ 4] 王玉凤, 黄学武, 张晓军. 孙一奎辨治痹证特色浅析[ 2008 , 27 ( 12 ) : 948. 药, [ 5] 张宇鹏. 简述孙一奎临证施治思想[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13 , 19 ( 1 ) : 24. “命门动气学说 ” [ 6] 刘志. 孙一奎 的形成与影响[J]. 吉林中医药, 2013 , 33 ( 9 ) : 955.
· 44·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4 年 12 月第 42 卷第 6 期 Vol. 42 , No. 6 , Dec. 2014
制壮神补养剂太上浑元丹与霹雳出猎丹相兼服 , 半月 。“族侄文学明之 ” 后精神大好 案患者“痰火上逆, 大 , 吐痰沫, 因而呕血 ” 孙氏言其内有木火上冲, 外有暑 气所迫, 故以单方白丸子三钱解暑气消痰饮 。 4 气血之虚, 化用四君四物类 孙一奎在治疗元气大虚、 心脾血虚、 气血两虚等病 证时, 多用四君四物类方剂, 如四君子汤、 四物汤、 六君 。“予有表嫂小产后 ” 子汤、 香砂六君子、 八珍汤等 案 “腹痛晕厥……左脉绝不应指 ” , 此由小产后虚极 患者 所致, 孙氏用四君子汤倍加黄芪益气生血, 佐以当归、 。“屠学恒先生乃眷 ” 香附、 川芎等行气养血 案患者因 产后缺乏补养, 脾胃虚弱以致出现“腹中间作痛作泻 ” 之症, 脉诊皆濡软无力, 孙氏用六君子汤补气健脾加藿 。“一仆发热头痛 ” 香、 砂仁、 香附等, 调理而愈 案孙氏 先以清热之剂治之, 一帖后诸症皆减, 但仍“小水赤, , 头晕, 脚膝无力 ” 此由病后血虚引起, 孙氏用四物汤 。“潘景宇 补血调血加青蒿、 酒芩、 薏苡仁, 服之而愈 内人” 案患者头痛作泻, 孙氏脉诊合参, 认为此由脾虚 兼肝心二经火盛所致, 先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酒连、 柴胡等泻火, 服八日后痛减, 改用六君子汤加黄芪、 秦 艽、 黄柏等痊愈。 5 药多温补, 承东垣忌用寒凉 在用药时, 孙一奎既反对滥用寒凉, 认为纯阴苦寒 之剂不但可致脾胃虚弱而且损耗元气, 又指出过用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