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古代史(2-3-1)古代西亚
世界古代史(2-3-1)古代西亚
从前二千年代初期开始,又一些印欧语人从里海西岸分 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即雅利安人——先行者为米坦尼人、 加喜特人;后来者机米底人、波斯人。先行者中间有一些继 续向东南方向迁移,即印度雅利安人。 前三千年代末期前二千年代初期,又一批印欧语人从黑 海沿岸进入到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分批南下进入希腊,即 希腊人(埃奥利亚人、爱奥尼亚人,阿卡亚人,多利斯人)。 前二千年代初期,活动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印欧语 人,沿多瑙河鄂西迁,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即意 大利人。同时或稍后,另一些印欧语人继续向西或向北迁 移,形成以后西欧的凯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的产生 1、自然环境 所谓两河流域,作为历史地理概念,特 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 相当于现在伊拉克,不包括上游地区, 后者位于现在土耳其境内。 所谓两河流域亦称美索不达米亚:亚述 与巴比伦;阿卡德与苏美尔。
2、古代两河流域的的自然环境及其原始居民 ①地理位臵: 天然屏障的缺乏 与交往的非障碍性— —开放性。 农耕地区与游牧 世界并存。 ②气候干旱,河流 构成主要的水源;河 谷,灌溉农业。 底格里斯河/幼发 拉底河的非规律性泛 滥以及农业的非稳定 性。
(三)新亚述(前935-612年)
1、亚述帝国的建 立 ①亚述帝国的建 立历史条件 ②亚述诸王的野 蛮扩张 ③提格拉特· 帕拉 沙尔三世的改革 与帝国的形成
3、帝国的统治与经济
1、帝国的统治 2、帝国的经济 ①经济发展原因 ②经济发展表现 3、亚述奴隶制的特点 第一、有巨量的战俘奴隶; 第二、迁徙异处、杂居屯垦; 第三、让奴隶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分散经营耕种小块份地,奴隶主 向耕种者征收各种赋税,征召各 种劳役。
四、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
波斯帝国是西亚比非古代文明从小 国到大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 阶段。 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作了 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 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思考题
1、上古西亚文明的特色。 2、苏美尔城邦有何特征? 3、评乌鲁依尼姆基那改革。 4、两河流域城邦是如何演变成统一王国的。 5、试论《汉穆拉比法典》及其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状况。 6、亚述帝国是怎样形成的? 7、亚述帝国的奴隶制有何特点? 8、腓尼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何特点? 9、犹太教是11、评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 12、上古西亚的主要文化成就有哪些?
讨论:尼罗河流域、两 河流域早期国家社会经 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4、帝国的终结
第二节
波斯帝国的兴衰
一、伊朗高于的自然环境及相关问题 (一)1、扎格罗斯山与兴都库什山之间。 2、前7000年的新石器 文化→前5000年的铜石并用文化→前3000年的青铜文化。
(二)古代埃兰
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前2700年建国。首 都是苏撒,遗址出土于19世纪中叶。与两河 流域之间的战争与交往。前639年亡于亚述。 埃兰人的语言目前尚未解读,属于何种语系 尚不清楚。
①19世纪-20世纪初的考古活动 亚述王宫与乌尔城。楔型文字的 泥版文书。 ②德国人格罗芬特译古波斯文。 英国人罗林生译亚述文和巴比伦文。
4、两河流域古文明的产生
①埃利都· 欧贝德文化 (前4300-3500年)
②乌鲁克文化
(前3500-3100年)
③捷姆迭特· 那色文化 (前3100-2800年)
古代东方文明 (大河流域古文明)
第二章 古 代 西 亚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第二节波斯帝国的兴衰 第三节地中海东岸古文明
古代西亚概述
一、简况 二 历史分期 1、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3000年代两河流域南部出现早 期国家并渐趋统一,两河北部和腓尼基也出产生了国家。 2、公元前2000年代两河流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 家,古巴比伦国家兴盛,以色列和犹太王国也经历了其繁荣 阶段。 3、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和波斯 帝国先后崛起。 4、公元前1000年代后期-公元7世纪希腊罗马先后侵入并 统治西亚, 伊朗高原则崛起安息王国和萨珊波斯。
三、亚述帝国的盛衰
(一)早期(古)亚述 (前三千年代末期—— 前十六世纪) 主要据有底格里斯河 中游,先后被阿卡德、古 巴比伦所征服。前十六世 纪受到两河北部米坦尼控 制,处于半独立状态,早 期亚述结束。 早期亚述经济发展 的重要特色是商业。
(二)、中期亚述(前十五——前九世纪) 亚述帝国的酝酿时期。逐渐强大起来,前1400年取得 独立,政体由城邦贵族寡头向君主制王国过渡。 相当于埃及的新王国时期和赫梯帝国时期。两河流域南 部此时处于混乱状态,主要政治势力是来自扎格罗斯山区的 加喜特人(加喜特人的语言和种族归属尚不清楚)。
二、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国家及其统一
1、早期国家概况 (前2800-2371年) City_state(与埃及的 斯帕特抑或诺姆相似)小 国寡民。
苏美尔城邦国家概况
1、以小国寡民为其外部特征; 2、国家机构普遍带有军事民主制残余,保留着 长老会和民众会两个机构,王权呈现强化的趋势; 3、神庙大经济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村社 贫富分化非常明显; 4、各城邦居民一般化分为贵族、村社成员、依 附民和奴隶4个等级; 5、各城邦为开拓疆土,掠夺奴隶和财富经常进 行霸战争; 6、各城邦内部阶级斗争比较激烈,阶级斗争的主 要内容是平民大众反对贵族专制。
2、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权 的影响。每个城邦都尊奉自己的神灵,神庙构成城 邦建筑的核心内容,神庙地产规模庞大,僧侣作为 城邦的首领主持祭祀和掌管神庙地产,具有广泛的 影响,神庙地产与国有土地之间界限模糊,宗教政 治与世俗政治浑然一体,是为突出特征。 原始民主制的遗存,导致苏美尔城邦的民主政 治色彩;氏族部落血缘传统的延续,则是苏美尔城 邦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所谓的王近似于原始社会 末期的军事首领,至于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此时尚 无从谈起。苏美尔人的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般认为,苏美尔文明的辐射范围曾经达到尼 罗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而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以及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苏美尔文明的 直接影响或间接响。
(三)米底
伊朗高原西北的里海南侧。 米底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分 支。前700年建国,一度臣属于 亚述帝国。前612年联合迦勒底 人灭亡亚述帝国。前550年亡于 波斯。
二、波斯帝国的建立
1、波斯人建国及其扩张 ①居鲁士前546-529年。 扩张:降服小亚的希腊诸城 邦,灭新巴比伦, 进攻中 亚,败于马萨革泰人。
③居民 最先是欧贝德人。族属、来源不详 首先在两河流域南部创造文明的苏美尔人:苏美尔语属 于非塞姆语系。来源不详。 塞姆语系的分支阿卡德人(可能来自阿拉伯半岛)、阿 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及其伽南人、希伯来人、腓尼基 人等。 印欧语人有胡里特人、原始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
3、发现古文明——亚述学
相关问题:塞姆· 哈姆语人和印欧语人的起源与迁徙
1、塞姆· 哈姆语人的起源与迁徙 一般认为,其发祥地在非洲撒哈拉的北部以畜牧为生。前5000年 前后,当地气候剧变,因长期干旱导致的沙漠化迫使他们东迁。其中一 部分穿越苏伊士地峡来到阿拉伯半岛中、南部绿洲和叙利亚草原,称塞 姆人;另一部分分布在北非、非洲东北角和东非部分地区,称哈姆人。 大约前三千年代初期,居住在叙利亚草原东北一支的塞姆人进入两 河流域,即阿卡德人。大约前三千年代末期,其中一支又在两河北部建 立国家,即亚述人。 前三千年代末,塞姆人西北一支入两河流域,灭亡乌尔 第三王朝, 建立伊新、拉尔萨,即阿摩里特人。 前二千年代初期,另一支阿摩里 特人占据巴比伦城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与阿摩里特人进入两河的同时,西北的进入到地中海东 岸的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即迦南人。 前二千年代中期,另一支塞姆人的游牧部落进入巴勒斯 坦,形成两大部落联盟,即希伯来人。 2、印欧语人的起源与迁徙 一般认为在西起中欧,东至我国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欧亚 草原地带(最常见的看法是在黑海、里海以北的俄罗斯南部 和东欧一带的草原地区)。 前三千年代末期前二千年代初期,黑海以北的印欧语人 迁到安纳托利亚高原,即卢维人、帕来人、赫梯人。
④古巴比伦王国(前1894-1595年)与两河流域的基本统一 一)、汉谟拉比(前1792-1750年)实现统一的原因
二)经济与政治
征服诸多城邦,首次统一包括巴比伦尼亚和亚述在内的 两河流域大部地区。 汉谟拉比时代,国家土地所有制广泛发展,王室经济发 达,君主政治达到两河流域较高的水平,国王成为统一国家 的象征。集中体现在《汉谟拉比法典》中(石刻现存于巴黎 的卢弗宫博物馆,是研究汉谟拉比时代的重要史料)。 三)关于《汉谟拉比法典 》 1、法典的发现及其概况 2、法典反映的社会状况 前1595年亡于来自北方的赫 3、法典的特点 梯人。此后数百年间,来自扎格 4、对法典的评价 罗斯山的加喜特人成为两河流域 南部的主要政治势力
②冈比西斯
扩张:
征服埃 及,建立第 27王朝。 前522年, 波斯发生高 墨达暴动, 冈比西斯班 师回国,死 于途中。
③大流士的扩张及其改革
平定高墨达暴动。 扩张:印度河、中亚、色蕾斯。 改革:行省制(20余)。军区制(5个)。贡赋与货币(中央发行金币, 地方 发行银币和铜币)。驿政制。建立新都波斯波利斯(帕塞波里斯,设拉子附 近)。独尊琐罗亚斯德教。
贝希斯敦铭文
琐罗亚斯德教
2、波斯帝国迅速建立的原因(前549-525年) ①外部原因 顺应了西亚北非地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内部原因 没有上述文明地区面临的各种矛盾。 3、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 ①发展的不平衡与复杂性。 ②王室、贵族、官僚大地 产在帝国经济中占有的比 重较大。
三、波斯帝国的衰落
三、西亚古史的主要特点
1、西亚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 2、居民成分复杂,国家兴亡更迭频繁,政治上缺乏连 续性,各国历史持续时间都比较短。 3、经济以灌溉农业为主,王室神庙经济居支配地位。 4、国家政体均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 5、统治者均注重健全法制,重视法典的编纂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