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需求与供给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需求与供给
第二种:当市场价格P小于 均衡价格Pe时
P E A B
需求过剩
S
Pe P2 0
D Q
Qa
Qe Qb
如左图:P2<Pe时,有 S=Qa,D=Qb,而Qb>Qa, 即S<D,产生需求过剩, 消费者之间会产生竞争, 竞争的方式:提高价格, S增加,D减少, 需求过剩数量缩少, 直到均衡点E,此时S= D, 市场出清
P2 Q2 - P1 Q1 =(P1+Δ P)(Q1+Δ Q)- P1Q1 = P1Δ Q+Δ PQ1 +Δ PΔ Q (Δ PΔ Q很小,可忽略不计) =[(Δ Q/Δ P)(P1/ Q1)+ 1]Δ PQ1
略
<0, 若|ED|>1
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策
=(ED+1)Δ PQ1
略
=0, 若|ED|=1 >0, 若|ED|<1
根据供给法则,供给曲线斜率一般为正, 故供给的价格弹性应为正数。 若 ES>l,表示供给富于弹性; 若 ES=∞,表示供给完全富于弹性; 若 ES =1,表示供给是单元弹性; 若 ES<l,表示供给缺乏弹性; 若 ES =0,表示供给完全缺乏弹性。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 2)供给者类别的大小; 3)时间的长短; 4)产量的大小。
降价无作用
不能采用“薄利多销”策
应用举例:
1.A商品原来的销售单价为10元,年销售量为1000份;现价 格降到9元,销售量变为1150份(变为1080份呢?),求A 商品的需求弹性。 2.A商品的需求弹性为1.5(若为0.8呢?),原来的价格为 10元,年销售量为1000份;现准备价格下降到9元,请问降 价后销售量和销售收益怎么样?(提价呢?) 3.为什么农产品不能采用“薄利多销”原则来增加收入,而 计算机却可以?请用需求弹性理论加以解释。
P
P1 P2 S
B
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
A
0
Q2
Q1
Q
2.供给曲线的移动—线的移动
其他因素变化引起
P
P1 P2
S2
S0
S1
右移—供给增加 左移—供给减少
B A
0 Q2
Q0
Q1
Q
第三节
一、需求弹性 二、供给弹性
弹性理论
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 度,具体来说,也就是要计算自变量变化1个百 分点,因变量要变化几个百分点,即弹性是指自 变量的相对变化所带来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化。
原因:一是商品价格上升后,现有厂商将扩大生产,增加供给量; 二是新的厂商会进入该商品的生产行列,也使供给量增加。 例外:土地、劳动力、古董、虚拟资本等
三、供给曲线
价格P
S P2 P1 供给量Q 0 Q1 Q2
四、影响供给的因素
1.产品自身价格; 2.生产技术;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其他商品价格; 5.厂商的数目; 6.政府税收; 7.预期。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
• 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程度。用 EXY表示Y商品价格(PY)变化引起X商品需求量(QX)变化 的弹性,则有:
E XY Q X Q X Q X P Y P P P QX Y Y Y
• 如果QX是关于X商品价格(PX)和Y商品价格(PY)的连续 可导函数,即QX=f(PX,PY),则交叉价格点弹性为:
一、需求弹性
广义的需求弹性包括以下三种: 1.需求的价格弹性(狭义的需求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交叉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
1)定义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对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商 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Q / Q Q P ED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 / P P Q
E XY
Q X Q X Q X PY PY PY PY Q X
*可以作为划分行业界限的参考:替代品的EXY为正,互补品的EXY
为负,毫不相关的两种商品的EXY为0。
3.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弹性
• 在商品价格和其他有关因素不变的情况 下,需求的收入弹性(EI)可表示为:
Q Q Q I EI I I I Q
第一章 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和需求量 二、需求法则 三、需求曲线 四、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 五、需求函数 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一、需求和需求量
• 需求是指在某一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 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 1.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要有购买意愿-主观上; 二是要有支付能力-客观上。需求是主观偏好和客观能力的统一, 两者缺一不可。 • 2.需求是有时间概念的。 • 3.需求是指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反映了 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 • 4.需求不同于需要。需要只是一种潜在的需求,需求是一种有支 付能力的需要。
*EI >0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包括奢侈品和必需品;
*劣质商品不一定是质量低劣的商品,主要指一些消费层次很低的商 品。包括普通劣质品和吉芬商品。
奢侈品EM>1,如黄金、钻石等
正常品
商品 必需品0<EM<1 ,如盐、粮食等 劣质品或低档品 EM<0,如胶鞋等
普通劣质品,符合需求定律 劣质品或低档品
供给函数可简化为:QS=g(P) 市场均衡要求供给等于需求:QD=QS
P S
E Pe
D
0
Qe 均衡的决定
Q
2.均衡的形成
第一种:当市场价格P大于均衡 价格Pe时
P
供给过剩
P1 Pe
A E
B
S
0
Qa Qe
D Qb Q
如左图:P1>Pe时,有 S=Qb,D=Qa,而Qb>Qa, 即S>D,产生供给过剩, 生产者之间会产生竞争, 竞争的方式:降低价格, S减少,D增加, 供给过剩数量缩少, 直到均衡点E,此时S= D, 市场出清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必需程度: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于弹性 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品越多 ,替代性越强,弹性越大 在总开支中的比重:比重小,弹性小;比重大,弹性大 商品类别的大小:类别大,弹性小; 类别小,弹性大 时间的长短:随时间的延长而弹性变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弹性越大
5)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P P1
A
只是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 需求曲线不变,只是点的变动
P2
B
D 0 Q1 Q2 Q
2.需求曲线的移动—线的移动
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
P
A
F C
右移—需求增加 左移—需求减少
P1 P2
B
E
D0 0 D2 Q1 Q2
D1
Q
Q3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和供给量 二、供给法则 三、供给曲线 四、影响供给的因素 五、供给函数 六、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五、供给函数
QS g ( P, T , Pf , Po , M , X , Pe )
• 其中QS代表供给量,T代表技术进步,Pf为生 产要素价格,Po为其他商品价格,M为厂商数 目,X代表政府税收。 • 简单的供给函数: Q g (P )
S
六、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1.供给量的变动--点的变动
二、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P P1
P0 P2 0 E2 E1
如左图,原来均衡点E0,Pe为P0,Qe为Q0。
S
E0
D0右移到D1,即需求增加,均衡点从E0移到 E1,此时Pe=P1,Qe=Q1。显然,P1>P0, Q1>Q0,这说明需求增加Pe和Qe都增加,即 与需求同方向变化。 D0左移到D2,即需求减少,均衡点从E0移到 D1 E2,此时Pe=P2,Qe=Q2。显然,P2<P0, Q2<Q0,这说明需求减少Pe和Qe都降低,即 与需求同方向变化。
*由于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为计算和比较方便,一般取绝对值; *一般来讲,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坦, 需求弹性就越大。
2)弹性的计算
*弧弹性的计算:根据需求曲线上两点的相应价格、 数量而得到的,代表的 A和 B之间这一段曲线的弹 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Q / Q Q P ED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 / P P Q
弧弹性修正公式:
ED ( P P2 ) 2 Q 1 P (Q1 Q2 ) 2
*点弹性的计算:这是弧弹性中两端
点无限接近的极限值,用微分来表示
Q P dQ P E D lim P 0 P Q dP Q
注意:弹性是相对数的变动而不是绝对数的变动;
即使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值是不同的。
•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特定的价格下消 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
二、需求法则(Law of demand)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一般来说 ,某一商 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 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则越小,这就是需求法则。
• 1.其他条件不变,只有商品本身价格变化 • 2.只对一般商品(正常商品和普通劣质品)适用,低档 品(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投机性商品不适用 • 3.原因: 一是价格下降,新的消费者会增加需求量; 二是对原来消费者有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和收入 效应(名义收入不变)
或
dQ I EI dI Q
根据收入弹性对商品的分类
(l)EI >l,即收入增加1%而需求量增加超过1%的 商品,我们称之为奢侈品; (2)0<EI<l,即需求量增加幅度不超过收入增加幅 度的商品,称之为必需品,如粮食、盐等; (3) EI<0,即收入上升需求量反而下降的商品, 这类商品比较特殊,称为劣质商品或低档商品。